5678幼师网

标题: 解读 调整 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wushanshan    时间: 2018-11-2 10:31
标题: 解读 调整 发展
两年来,我园的教师们在思维游戏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和改进。例如,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读和讨论,不断调整教育环节与方法,不仅促进了幼儿基础思维能力的发展,自身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现象一
“你终于做对了!”――真的很重要吗?
中班小朋友正在玩“给汽车排队”的游戏,东东却怎么也做不对。身边的同伴完成游戏后都陆续离开了活动室,东东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他下意识地摆弄着卡片,还不时探寻老师的眼神。当他拿出黄色汽车并看到老师笑了时,就把卡片放在了相应的位置上。东东终于做对了,老师和东东都长舒了一口气。
在讨论这一现象的过程中,教师们主要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
1.幼儿操作结果正确与否真的很重要吗?
2.操作结果正确与否是衡量游戏质量的标准吗?
3.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什么发展?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对现象的解读,教师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
思维游戏课程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对认知与操作结果的验证。它更注重的是儿童思维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确实很重视操作结果正确与否,这实质上就是单纯注重了结果,尤其是教师对操作结果的过分关注态度,使得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以教师的表情暗示作为判断依据,思考受到了教师的控制,反而对自己缺乏信心。而且也没有在操作过程中真正掌握正确的方法。
那么针对幼儿无法顺利完成游戏操作的情况,我们教师可以首先在反复的操作中向幼儿讲解方法要领和关键点,对于能力弱一点的幼儿可单独讲解。也可以在幼儿操作后,针对结果和幼儿一起进行逆向操作,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使幼儿理解每一操作过程、步骤的因果关系,从而避免幼儿用猜、蒙、撞的方式寻找答案。同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一定要允许他们尝试,要给予儿童体验与试误的空间。
现象二
“先学的儿童没有后学的反应快。”――真的是这样吗?
乐乐学习思维游戏两年了,完成游戏时认真细致,有良好的习惯,可今年刚开始学的几名小朋友完成游戏的速度明显比她快。而且这样的现象还很普遍,大家迷惑不解。
针对这一现象,大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原因在于个体差异还是课程设詈?
2.操作速度是否可以作为衡量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标准,抑或它只在特定场合和活动中反映某个侧面?
3.教师是否应给予引导和介入?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承认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不可否认,接触过思维游戏的幼儿在表面上好像显得对问题的思考反应确实要稍慢一些,而这慢的原因教师们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教师认为是思考步骤的原因,有的教师认为是思考习惯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是操作习惯的不同引起的。大家在细致分析时发现,学习过思维课程的幼儿有比较好的操作习惯和思维习惯,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会认真、有序地收拾好每一样材料,能够仔细倾听完教师的要求;而新进入思维课程的幼儿往往不能耐心地倾听完每一项要求就急于操作,且操作材料散乱易丢失。所以,从表面上看新进入思维课程的幼儿反应快一些,而学过思维课程的幼儿其操作及反应速度反而显得稍慢些。
针对操作及反应速度的反常现象,教师们也进行了反思。如果说我们制定的操作常规烦琐的话,肯定会制约幼儿思维反应的速度。所以教师们要精简游戏操作步骤,使得游戏方法
更加明确易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游戏过程中良好思维习惯与操作习惯的培养。对于反应灵敏、操作速度确实快的幼儿,要对他们好的思维方式与操作方法充分肯定并进行分析和推广。
现象三
“我喜欢这样玩!”――和目标一致吗?
在托班游戏“捉迷藏”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按照大游戏图中动物身体的部分寻找相应的动物卡片(整体)。可铃子却刚好相反。她津津有味地先在卡片中取出小猫,然后在游戏图里找到小猫露出的尾巴等部位。老师问她为什么?铃子开心地说:“我喜欢这样玩!”
在讨论这一现象时,教师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与困惑:
1.儿童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操作?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楚明确?
2.幼儿的这一行为是否属于思维创新?思维过程的这种创新是否应该受到肯定和保护?
3.儿童在活动中特定的思维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
4.教师是应该及时介入,引导幼儿掌握所指引的思维方法,还是应该鼓励幼儿创新思维,使他在操作中充满兴趣和快乐?
在分析这一现象时,大家达成了以下共识:
1.儿童思维的创新是非常珍贵的,尤其在萌芽阶段我们应该精心呵护。
2.观察与判断从整体到部分还是从部分到整体,都不影响总体目标,关键是教师的讲解与要求一定要科学、明确。
3.教师适当调整目标也是可行的,在这个游戏中铃子的思维能力同样得到了发展。
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我们还需注意到先进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是否得以体现。也就是说,当我们设定了一定的课程目标时,是不是能够以儿童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去调整与完善课程。我们应该认识到,课程是静态的,而儿童是动态的。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针对具有逆向思维和创造力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并积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完成探究活动。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这也是我们的课程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