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4-23 09:37
标题: 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 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 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