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用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huangjing    时间: 2018-11-10 06:28
标题: 用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要“解放儿童的嘴巴”,要通过鼓励孩子有话就说,有问题就问,来释放幼儿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幼儿面对问题,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如何通过提问,引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进而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成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为“疑问和惊奇”能使人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其积极思考去探究答案。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发现疑问,产生惊奇。在大班学习活动“认识沉浮”中,针对幼儿都认为“木头、塑料泡沫是浮在水面上的”,而“橡皮泥是沉入水底的”现象,我们精心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木头和泡沫塑料沉入水底而橡皮泥却浮在了水面上。这一不同于幼儿已有认识的情景,激发幼儿去思考“为什么漂浮的木头、泡沫塑料会沉下水底,应该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反而浮在水面上”这一问题。幼儿的探究兴趣被引发,思维就非常积极和活跃。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幼儿对“物体沉与浮”现象产生的“疑问和惊奇”使他们出现了“急盼”和“渴求”的心理状态,便积极地开动脑筋,以求得问题的答案。

提问富有挑战幼儿有话可说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根据活动目标从正面入手来设计问题,如看图讲述《战胜大灰狼》中,教师常常会设计许多这样的小问题:“图上有谁?小兔在干什么?躲在树后的大灰狼又想干什么……”教师的提问缺乏启发性,对幼儿的思维没有挑战性,故幼儿也就无需开动脑筋去寻求答案。
随着对幼儿思维能力和独立性培养的关注,教师开始重视给予幼儿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重视幼儿自主学习经验的积累,强调幼儿表达表现的重要价值。教师尝试提出一些具有较大思维空间、带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来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依然是看图讲述《战胜大灰狼》,现在教师可能会这样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等。这样的讨论话题,就给了幼儿较大的思维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设想多种可能发生在小兔和大灰狼之间的事情。同样,幼儿不是千篇一律的答案,也给了教师进一步追问的空间,在一问一答中,推动了师生的有效互动。
只有开放性的、挑战性的、能引发幼儿思考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真正的问题。在体育活动“有趣的山洞”中,教师建议幼儿讨论怎样用身体搭山洞时,如果这样提问:“山洞是不是这样的?”(做与幼儿面对面两手高举相握的动作)幼儿的回答肯定是一句长长的、毫无生气的“是――”。教师若改问:“除了这样搭山洞,还可以怎么做?”课堂气氛一定会活跃起来,幼儿会纷纷开始凭借自己的经验去思考,教师从幼儿那里能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答案。

师生双向提问鼓励自主求疑

教学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善于发现问题。更多的幼儿习惯于听教师讲,然后按部就班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个别幼儿即使有问题,也不知道怎样提出来。因此,教师要思考和探究设疑、激疑和鼓励幼儿提问的方法。用提问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有助于促使幼儿在有所发现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一“双向提问”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双方互动式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有关物体平衡的一次学习活动中,一个孩子在实验时偶然获得了成功,他迫不及待地要与老师和同伴分享他的快乐。教师在肯定他的同时问他:“你是怎样让物体平衡的?”孩子产生了疑惑:“是啊,刚才还一直不能平衡,为什么现在却可以了呢?”教师说:“你再仔细想一想,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孩子思考起来:“两块积木要一样大小的。”教师追问:“那是不是一样大小的积木随意摆放都能平衡?”孩子说:“不是的。”在又仔细观察了一番以后,孩子说:“两块一样的积木一定要放在摆平架的两边,要一样远才能平衡。”教师进一步提吼“如果是不一样大小的积木是否能平衡?怎样才能平衡?”显然,在师生的相互询问中,幼儿不但知道了平衡的原理,而且一旦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也会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和发现。
当然,对那些胆小怕问的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责备,应该耐心地鼓励和引导他们。教师尤其要善于发现那些欲举又放的小手和欲言又止的小口,多给这些幼儿以表达表现的机会。

紧扣教育目标善于追问话题

有时,幼儿的回答不是让人意料不到,就是表述不清,有的甚至偏离话题。这时的教师往往会非常紧张,不知如何拉回话题,有的教师只能武断地打断了幼儿的回答。此种情形在公开教学活动中尤其常见。其实,面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只需做到一点:那就是紧扣教育目标、善于追问话题。对此,我的策略是:
1.追问幼儿表述不清或不准确的话题。
如在谈论“我爱我家”时,幼儿说:“奶奶背我,衣服都湿了。”教师追问:“奶奶为什么要背你?”幼儿答:“因为我生病了。奶奶怕我累着,就背我上学,衣服都湿透了。奶奶真的很爱我啊!”
2.追问幼儿从众性的问题。
如谈论暑假里可以干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我帮妈妈洗碗。”其他幼儿的思维受他影响,都回答怎样帮大人做事。此时教师可以追问:“除了帮家人做事,还可以干什么?”
3.追问幼儿偏离主题的话题。
如幼儿在描述“小水滴的旅行”时说:“小水滴变成了白云,白云会变的,一会儿变成大狮子,一会儿变成小白兔……”假如此时教师的追问是:“白云还会变成什么?”那么,会使话题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目标。此时不如就此打住幼儿的话,并进一步追问:“小水滴还到过哪些地方?”这样既保护了说话者的积极性又引导谈话朝向原来的目标。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出现以上的思维特点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及时针对这些特点对幼儿思维带来的影响,通过追问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归纳想法、大胆想象。
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设问、随机性的追问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尊重幼儿思维特点的前提下,用教师的“问”为幼儿的“问”引路,用教师的“问”为幼儿的“问”服务,多多培养愿问、能问、善问的幼儿,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积极思维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