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在胡塞尔的视野下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性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1-10 16:44
标题:
在胡塞尔的视野下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性思考
[摘要]本文试图在胡塞乐的“生活世界”视野之下,从生活世界的发生背景、内在自由与原创精神三个方面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关键词]生活世界;学前教育;课程
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一直是学前教育界关心的问题之一。面对课改的众多硕果,我们不禁发问:学前教育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前教育课程对于儿童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学前教育课程所面临的儿童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这是一个需要重新理解的“谜”。
一、生活世界的发生背景与学前教育课程的危机
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说:“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惟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惟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惟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纯注重事实的人。”因而,人被科学化、数学化、机械化。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被遗失了。胡塞尔觉察到了这一巨大隐患。他认为正是这种思想倾向使得欧洲科学彻底遗忘了它的源头,人性在这种遗忘中也陷入了危机,因为万能的科学“却恰恰解决不了那些最令人关心的涉及世界与人生意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与人的主体性方面内在相关的。”
在胡塞尔看来要拯救这场危机,就要找寻那个蕴含着丰富的人的意义的本源性世界――生活世界。遗憾的是,这种危机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生活世界之于人之于科学的根本性与基础性,继续胡塞尔式的迫问。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另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思学前教育课程,而我们首先需要澄清的就是学前教育课程归属的问题。
(一)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两个世界的冲突与矛盾
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在这里笔者将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理解为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以呈现儿童与成人的特殊性。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似乎就没有和平过。儿童经常做着与成人世界不相符的事情,这是在人类社会文明外表下的一场无声无息的“战争”:没有战场,没有硝烟。在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这场“战争”中,学前教育课程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成人世界获取胜利的手段。儿童与成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不易察觉的课程关系。人类文明每向前跨越一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就在课程之中发生着一种内在的变化。然而,无论怎样变化,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永远没有可能成为一种并列的关系,就像孙悟空再神通广大,也无法摆脱如来佛的手掌一样。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归属:儿童世界还是成人世界成人总是可以通过创设某种课程来控制儿童世界。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就像生活在凄苦地牢里的一个灵魂。他们希望见到光明,渴望在阳光下诞生,缓慢而又结结实实地茁壮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却始终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把他们压垮。”也许今天的地牢是温暖而舒适的,但不论怎样,它永远给儿童带着枷锁。成人正是那力大无比的巨人,随时等待着儿童的错误,然后毫不犹豫地按照我们心中的理想去塑造成人世界中的完美儿童。我们精心地选择课程内容,用我们的理性制定目标,策划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我们不允许儿童的世界有一点瑕疵,而我们的世界却到处充斥着过失与暴力。然而,最可怕的是,成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伪形式。正如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的那样:成人总是在无意识中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这种无意识会让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是我们成人对儿童表现爱心与关怀的结果。在这样一种伪形式下,我们不会去考虑结果,更不会去反思学前教育课程的归属问题,最终我们也就遗忘了学前教育课程的源泉――儿童的生活世界。在这样一种受制于成人的学前教育课程中,儿童的世界.消失了,儿童的意义与价值也不复存在了,学前教育课程高度的成人化与儿童世界真情的遗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前教育课程再有效,再完善,也永远无法与儿童世界接轨。怎样寻找失落的儿童世界,解决这场课程的危机,笔者认为,这需要我们以真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我们与儿童共存的这个生活世界,需要让学前教育课程回溯到那个被成人世界掩盖已久的“儿童世界”。只有儿童的世界才是学前教育课程惟一有效的基础,也只有儿童的世界才能让学前教育课程起死回生。儿童的世界才是学前教育课程真正的根。
二、生活世界的内在自由与学前教育课程的枷锁
人的自由应该是人类的向往与追求,而生活世界的生成与发展就是建立在这种人的自由的基础之上。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给予了人的内在精神以无限自由:“若无自由,人完全受外在必然的摆布,如何创造,如何生成!”生活世界给予了人无限自由,反之,人的自由也带给了生活世界无限动力。生活世界首先是一个自我世界的原初构造,从而转向主体间的世界。因而,它展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第一种是自我的自由,摆脱外在的种种权力与权威,使自我从自己设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的范围愈宽”,“我”的内在自由也就越高。团如果没有自我的自由,就无法在自己的主观领域中自由驰骋,就无法激发人的创造与价值,也就体现不出作为人的意义。而第二种交互的自由是建立在第一种自由的基础之上。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交互自由更加充分地体现了生活世界中生命的多样与丰富。也就是说,回归生活世界的自由不仅是“承担着自己,同时也承担着他人和世界”。给我们反思学前教育课程提供了极好的视角。学前教育课程有没有让儿童获得这样的自由呢?他们说着成人的语言,画着成人的作品,做着成人的事情,这种外在的行为表现说明儿童世界缺乏的正是一种内在的自由,儿童的心灵被成人的枷锁牢牢地锁住了。他们是成人世界的缩小,学前教育课程没有让儿童摆脱成人世界的影子,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他们始终是在成人的世界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学前教育课程就如“学校、家庭”一样,都是成人世界的产物。例如“你好好想想,花有绿色的吗?”“鲸鱼长得是这样吗?它有几只眼睛?”这种司空见惯的师幼问话使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真正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独立地思考了吗?毫无疑问,学前教育课程目前并没有真正地解放儿童,成人仍借助课程掌控着儿童不断知觉、经验、想像的那个主观世界(精神世界)。儿童没有充分建构的自由,由此形成的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世界,有着儿童身躯的人却表现出十足的成人味道。可见,要让儿童重获自由的认知、自由的想像、自由的生成,我们就必须摆脱我们成人世界中无意识的束缚,不能在无形之中将儿童世界作为自己奴役、控制的对象。我们应还给儿童世界一个本来的面貌,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中成为自己的主人,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构建自己,并在与他人的积极交互过程中生成自己。与此同时,成人的世界也将由此而获得一种心与身的自由与解放。
三、生活世界的原创精神与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悬搁后的世界,是还原后的世界,是自我的世界,同时又是交互主体性的世界。这说明生活世界的建构是不依赖于他物的,这里的“他物”可能是众多的他我,可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也可能是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的一切成就。这是一种勇于放弃的体现,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就是从这种放弃的精神出发、从自我的原初领域开始建构,在自我的主观领域中生成着原创。这就意味着生活世界需要每一个“自我”的原创精神。生活世界的原创是一个动态的词,它有追溯原初、不断建构的含义。自我的不断建构本身就是一个原创的过程。这样的建构需要个体依赖于自我的知觉、经验、想像、反思等,从而不断地朝向现象本身,这时,自我表现出来的才更具有自我的独特性,才是一个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向外无限伸展的生活世界。只要回溯到自我的原初领域,就必然存在创造性的独特成分。回溯生活世界就需要依赖这种原创精神。在这拥有无数自我的生活世界中建构学前教育课程,必然会形成对学前教育课程各式各样的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必然要经历反反复复的交互与融合。但是,现今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是脱离了自我充分建构的前提,直接进入了所谓的“交互环节”状态。为此,我们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基本问题:
首先是谁来承担建构学前教育课程的义务?就成人与儿童相比较而言,成人具备较成熟的条件,因而,这是成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责任是要求成人必须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断发问,而不足完全包办代替。
其次是如何来建构?是利用自身还是身外之物?我们是拿来别人的东西,从此一劳永逸,还是准备开始进入一个自我还原的孤独历程?如果选择了后者,就需要进一步思考:我们是回溯到成人世界来开拓学前教育课程呢,还是转向儿童世界,并以此作为建构的源泉与基础?在此,我们需要具有原创精神。这绝不是追求时髦,而是面对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问题时所需要的真诚、严谨与审慎。生活世界的原创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人的不断发展,呈现在主观领域中的现象不断变化,学前教育课程也就永远在构建之中。我们无法在某一个时间点来终止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解,而只能做好一直进行下去的准备。在如今的学前教育课程领域,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但是,我们的课程始终摆脱不了西方先进的课程理论或经典学说对我们本土化学前教育课程的影响,如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确实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先进的理论只有在每一个“自我”与卢梭、蒙台梭利或杜威对话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在每一个“自我”不逾越自我建构的前提下,才会产生真正的碰撞。此外,我们还不能够忽略另一个非常关键的交互前提,那就是不管是哪一个“自我”,我们都必须指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所以,在成人世界中建构学前教育课程,就必须从成人世界回溯到儿童世界,才有可能把握住学前教育课程的精髓,也才能够与众多的“他我’’开展一番非空洞的对话。
总之,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来看,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课程建构存在着以下值得关注的问题: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没有以主体的自我建构为基础;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只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他人的成就;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没有指向儿童的世界;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没有形成一个积极的真正交互。我们认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确实为我们科学地审视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我们在理性反思的同时,还应从一个人而非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自己。这将会引起学前教育课程的一种新变革,这次变革首先是从人的内部产生的,是一种由内至外,再回到内部的变革。这对从事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人来说将是一种彻底的洗礼。
关键词:
学前教育课程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