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在研究中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1-10 21:45
标题:
在研究中学习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契机,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合目的地发展。同时,我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在实践――反思――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沟通我在口头上“说的理论”和在实际教育中“用的理论”,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下面是我围绕“幼儿绘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时,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研究源自课题组的一次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专家指出:目前,幼儿绘画教学正在由让孩子“学着画”转变为让孩子“画着学”。从表面上看是三个字位置的颠倒,但它却蕴涵着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所谓让孩子“学着画”,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而让孩子“画着学”,指的是在孩子作画――充分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个性,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教学。
专家的讲座使我认识到,这种新的绘画教学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在把新的绘画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时,我又有些担忧:孩子不教能会画吗?我决定在教育过程中寻找答案。(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但往往不假思索地就赞同。难能可贵的是,徐老师在接受新东西的同时敢于怀疑,并努力按新理念的要求去实践,以验证它,以求得真正的理解和信服,这样,新理念才会成为行动的指南。这也许就是我们教师们可以做、并应该做的一种“研究”。这种“研究”或“探索”不仅使新思想真正成为我们内在的教育理念,而且使教育过程变得兴趣盎然。)
最近,班上的孩子(刚上中班)对自然角的寄居蟹特别感兴趣,我就因“趣”利导,让孩子们画下这只他们都熟悉和喜欢的寄居蟹。这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为孩子们出示范画,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作画。为了增加孩子们画画的信心,我自己也拿了一张画纸,并对他们说:“老师也不知道怎么画寄居蟹,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画得好!”
这次活动给我的触动很大,原来老师不出示示范画,孩子也能画,而且画得也不错。(事实胜于雄辩,幼儿的表现打消了老师原有的顾虑。)于是,我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观察作画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展现自己具有个性的表达风格。但是,通过几次绘画活动,我发现老师完全不指导,只是让他们自由表达,有时孩子们并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从以往“‘不教不会”的认识导致的高度控制的‘教”,到看到孩子的能力之后的“放”,再到辨证地处理“教”和“放”的关系,都来自于老师的‘研究”和“反思”――研究理论,研究儿童,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结果”。可以说,这个过程就是教师的成长过程。)比如,在一次通过观察来画户外的大型游戏设备“康乐园”的活动中,由于康乐园本身结构复杂,而我又没有给予指导,结果很多孩子都感到无从下手,画不出来。
活动结束后,我与课题组的专家、幼儿园的同事们围绕着“孩子为什么画不出来”这一问题进行了研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专业成长一部分来自个人的努力,但更多的是来自于与专家、同事之间的讨论。)孩子们之所以没有画出来,一是由于我为他们选择的绘画对象过于复杂,。二是由,我没有给适宜的指导。我之所以不敢给他们指导,是因为我认为老师的指导就是示范,而不示范孩子们也能画,老师无须指导。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是老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就是为孩子出示范画,它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观察,给予他们技能上适宜的帮助等等。对于“教师应如何指导”这一问题,我只是有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这些模糊的概念才逐渐地清晰起来。(直面教育过程中自己出现的问题是需要勇气的,但,它又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找到了本次活动不成功的原因,而且逐渐澄清了错误观念。在反思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也许不尽完美,甚至有时会是错误的,但,它是非常宝贵的,要珍视它,给予它在实践中验证、修正甚至是改正的机会与时间。与孩子一样,老师的成长也需要不断地体验。)
在经过半年的摸索和尝试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与指导的方式。比如在画鱼时,班上的宝宝小朋友观察得特别仔细。可她就是不敢下笔。我先是鼓励她大胆地画,她仍不肯画。“为什么不画?”“不会画鱼的身子。”“那鱼的身子是什么样的?”宝宝会用语言来表达,可就是不敢下笔画。我想:她之所以不敢画,也许是因为不会画弧线的缘故。于是,我让她摸摸鱼的背,感知弧线,然后又让她在纸上画弧线。宝宝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后,很高兴地画出了鱼。(为了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有心的老师留意着幼儿的表现;通过师生互动,再加上自己的专业判断,老师找准了介入的点;通过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为孩子提供了尝试的机会,老师支架了儿童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最值得称赞的是教师在活动中的反思。在看到幼儿不敢画的情况下,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行为与幼儿的反应之间的动态关系,借助于幼儿的表现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幼儿的反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行为。)
看着宝宝的画,我想如果我没有给予她适宜的指导,她就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甚至会放弃绘画。我这时候的指导是必要和必须的,也是适宜的。说它是必要和必须的,是因为孩子具有了学习的需要;说它是适宜的,是因为我把握好了指导的时机与指导的方式。如果老师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在绘画的活动中幼儿也可以进行探索,进行发现学习。这一认识来自于我对一次活动的反思。
在参观完动物园后,孩子们对长颈鹿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它那长长的脖子。于是顺应孩子的兴趣,我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长颈鹿画下来。看完孩子们的画后,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问题――把长颈鹿的腿都画得很短。我想这大概是由于孩子们把长颈鹿的脖子画得很长,而没有地方画长颈鹿的腿,于是只好把脸画得很短。我没有立即指出并纠正孩子们的问题,而是让他们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还把毛绒玩具长颈鹿以及画有长颈鹿的图片拿给他们看。孩子们在看的过程中说:“长颈鹿的脖子是很长,可也不能画得这么长,这样就没有地方画腿了。”那怎么办呢?孩子们开始互相出着主意:“把原来横着用的纸竖着来用,这样就有足够大的地方画长颈鹿的腿了。”“把长颈鹿的脖子画得短点儿。”“先画长颈鹿的腿,这样就有地方画它了。”在讨论与观察之后,孩子们又很有兴趣地画出了一幅长颈鹿的画,每个孩子都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长颈鹿的短腿这一问题。
在这一活动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也可以进行探索,也可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时实践是走在理论前面的,教师要善于从自己的教育过程中吸取养料,不断地总结和提升自己的经验,使无意识的行为逐渐转化为有意识的观念,进而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并且把绘画活动中出现的探索学习与其他领域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我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我关注的焦点也慢慢地发生了转变。以前,我关注的是孩子画得像不像,好不好,关注的是画面的效果;现在,我关注的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能学到什么,关注的是孩子的发展。到这时,我才慢慢领悟到让孩子“画着学”的内涵。看着班上的孩子已习惯于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绘画已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语言”,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与喜悦,这成为支持我不断研究下去的动力。(研究的一个结果是孩子的成长,它激励了并继续激励着教师的研究;研究的另一个结果是教师的成长,它推动了并继续推动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研究使教育的过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乐趣。
关键词:
教学研究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