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采用不同方式 发挥教研实效 [打印本页]

作者: cuinannan    时间: 2018-11-11 09:59
标题: 采用不同方式 发挥教研实效
         
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在幼儿园中主要是教研。那么,究竟以什么形式开展教研,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她们得到专业化发展,提高日常保教工作的质量呢?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
体验式教研
所谓体验式教研,是指让教师通过亲身的操作去感受工作内容、程序和教法策略的一种方式。比如,我们与保健医合作开展的常规培训便是体验式教研。活动前,在充分了解本园教师在常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市保健卫生的要求,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一目标出发,我们和保健医一起就常规中的细节和教师常常忽视的问题进行了事先的备课,确定活动的目的在于“引起教师对培养幼儿一日常规的高度重视,引导教师基本掌握一日生活常规的要求、抓紧抓好常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活动中.根据市、区卫生保健及园一日生活常规的要求,我们先从调动教师原有经验人手,引导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常规工作,对其中教师不太重视或因为新人较多而不太懂的晨、午检环节和洗手环节等.让教师以同伴为对象自己进行实际操作,其他教师观摩研讨,来直观了解常规的具体要求。
为什么选用体验式教研?其实,教师的常规工作本来是我们幼儿园一贯比较重视的内容,因为它关系到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科学合理作息的建立等。但由于新调来的教师和新分配来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以及近几年来教改使教师更倾向于重视幼儿主动性的培养,重视抓主题活动、环境创设,而忽视习惯培养,因此常规工作中的许多要求不再像以往那样被教师重视和熟悉。虽然我们曾反复强调让教师重视常规工作,注意工作的规范到位,并且几次抽查,但效果仍不理想。教师不认真细致,导致幼儿也敷衍了事,达不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的目的。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个活动拿到教研活动中进行研究,通过操作体验和互相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们了解其具体方法。这样既能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又能让教师在体验中通过操作和直观的方式形象具体地了解常规工作的具体内容。
在这次教研活动后,我们再次抽查,效果很好。而且在年底的教研调查问卷中,有36%教师认为,这个教研活动给她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带来很大收获。
反思:直观、具体、形象、亲身体验操作本是幼儿学习的显著特点。但这次教研活动的效果也让我们感到它同样适用于教师。由于教师个性、原有经验等的不同,她们对事物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不同,所以同样的要求,每个人的理解和操作结果也不同。如果我们只注重口头提醒、要求,不注重对她们进行实践的引导,那么就可能一人一个样。就拿晨检来说,一摸、二看、三检查、四问,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在常规评价表上写得清清楚楚,但教师对摸的位置、摸的意义的理解不同。有的摸腮腺、有的摸耳根,有的随便一摸起不到作用。看什么、怎样检查也同样如此。亲身体验和同伴交流,让教师亲眼看和亲身感受到晨检这一环节到底该如何检、检什么。这中间,教师利用同伴资源互相学习、互相提醒,也比管理者单纯要求教师接受容易得多。
亲身体验不仅用于常规,我们还曾经用于主题画(在主题画活动中对不同水平幼儿指导的策略不同)、自然角等的教研活动。它对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有较明显的效果。
案例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凸显的目标是教研的目标.凸显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忽视或没有意识到的一些问题。案例式教研就是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或比较典型的困惑问题作为案例,或者把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某一方面问题集中在一起编写成一个案例,用问题引导教师围绕案例进行研讨。
比如.我们的“做日历”、“户外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初次研讨”就是这样的教研活动。在户外活动设计的初次研讨前,我们首先查找了一些有关户外体育活动组织方面的资料,为丰富教师经验做准备,然后根据一次公开活动中专家给教师指出的户外活动设计和组织中年在的问题,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户外活动中教师在保教结合、活动密度等方面的问题,编写了一个“漏洞百出”的案例。其中有的问题很明显,有的则暗含其中,其目的是看教师们能否通过阅读案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同样是了解教师对户外活动的原有经验为下一步确定给教师提供哪些学科方面的知识、教法打下基础。
为什么选用案例教研?在进行户外活动设计和组织研讨前,我们曾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把问题呈现出来,能够既不伤害教师、不影响幼儿的活动,又能让教师意识到问题,重视问题,并丰富其户外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经验。如果把问题直接呈现出来,会让教师感觉我们只重视问题,而且问题非常突出,这会让她们很反感;如果先让教师做实践活动然后研讨,我们又不能让教师用呈现错误的方式开展实践,因为这样势必给幼儿的活动造成影响;如果以备课的方式给予提示,恐怕不能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或使教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一个实践活动也不一定能够把所有的问题那么凑巧地呈现出来,所以,思考再三,我们采用把所有的问题编成一个案例的教研方式,来引导教师进行参与式培训研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一些明显的问题,不伤教师的自尊心.实现研究的目标。
事实上,这种教研方式的效果确实达到了我们的目的。研讨中,教师自由组成小组,自然分成了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组和教龄在5年以上的中青年组。她们研讨后的交流恰恰能够弥补青年教师在这方面经验的不足。在案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小班幼儿自选户外游戏材料时,幼儿争抢起教师提供的两个方向盘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组织呢?青年教师提出应该教育幼儿互相谦让,一个玩完了,另一个再玩。引导者指出这不是根本问题。中青年组教师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教师没有研究和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所致。小班幼儿应该同种类的材料多一些。这就让青年教师恍然大悟。同时.中青年教师也表示,其实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她们上学时知道的,但工作时间一长,有些内容自己也淡忘了。可见,活动收到了意料中的效果。案例研讨后,我们进行了实践观摩和研讨,由教师自荐并自己独立设计户外活动目标和内容(可以自己主动找同伴备课,但管理者不参与),参加过研讨的青年教师的户外观摩活动在评议研讨中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研讨后,我们又将查找的一些资料介绍给教师,及时丰富教师组织户外活动的知识和经验。
反思:这次户外活动研讨之所以在期末的教研调查中,得到近50%教师的认可,我们想,它确实凸显了在教师对户外活动设计组织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原来教师本身并不了解和重视,但凡事旁观者清。有的时候人在做事时,不一定什么都很清楚,尤其在自身知识经验不足或做一件事情久了、有些麻木的情况下,或因心理紧张、深陷其中、只想一个方面的事情的时候,都可能会出现工作上的一些失误,或考虑不周,或意识不到某些问题。这时,让教师跳出自己活动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容易清晰地看到问题,引起重视。另外,这个教研活动从问题切入,在教师对问题有了充分的思考、研讨的基础上,再丰富教师相关学科的经验和教法,使教师学得更专注,更容易吸收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经验,更容易认同管理者提出的一些管理要求。
“充电”式教研
说起“充电”大家都不陌生,“充”字字典上解释为“填满、装满”。我们的充电式教研则不仅如此。这是为了满足教师解决困惑问题和幼儿园研究工作的需要,将管理者所听过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的报告或经验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到幼儿园,以学习前思考、带着问题听讲、学习后研讨的方式所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这种形式有时作为一个独立的教研活动进行,有时也仅在其他教研活动的某一个环节出现,其目的都是为了丰富、拓展教师的经验,开阔教师的眼界和思路,使教师有效地获得知识经验、观念行为和教学策略等的提升。比如,我们学习“全国纲要经验交流会”上李季湄老师的报告、冯晓霞老师所讲的“量量甘蔗有多高”的讲座等,都采用了这一教研形式。
“量量甘蔗有多高”是一个有关教师如何利用幼儿观察探索的兴趣点、将测量的关键概念有目的地引进、在幼儿活动需要时,适时引导幼儿逐步学会测量的一个非常优秀的案例。其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特点的观察、对教法的思考和在幼儿探索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概念和关键经验的恰到好处的提问,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启迪。但是,考虑到一般的讲座录音不如现场聆听效果好,因为单纯靠听觉学习,人极容易疲劳,所以我们依然在研讨前设计了几个问题。让教师带着问题去听。中间在一些关键部分也有适当的提问研讨,了解教师的想法和已有经验,以随时调动起教师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听得认真,中间的研讨也很积极。
为什么选用充电式教研?一是要把一些优秀、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弥补因各种原因教师不能亲耳聆听专家讲座和特级教师经验、不能与她们进行面对面沟通的不足:二是在管理者听完讲座和与专家沟通后,结合本园工作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又设计出符合实际并能够引导教师更好地学习的问题,引领教师边学习边思考.使教师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一些先进的理念,避免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盲目听讲座、浪费时间的不足。
“量量甘蔗有多高”的案例讲座虽然只是个录音,但期末的教研调查显示,62%教师对此印象深刻、收获很大。当然,这也许是因为我园在搞数学教育研究的缘故,教师对好的数学教育方法和内容非常渴求,特别是这一讲座又是冯老师讲的,对专家的崇拜和自身的需要。再结合我们提出的研讨问题进行了思考,使教师听得非常专注,也印象深刻。
反思:记得有项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化提高,需要有高水平的专家的引领,同水平的研究只能是原有水平上的重复。学前教育界许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也是例证。得到专家和高水平教师的指导是许多老师都盼望的,但因条件和时间等的限制,每位教师不可能都如愿以偿,因此,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为教师参加科研课题、得到专家指导创造各种条件,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管理者或其他骨干教师外出听讲座的机会,对外面的一些精彩的讲座、经典的案例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再加工(结合本园实际设计的研讨),以教研的方式介绍给其他教师,使更多的教师和孩子受益,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个别化教研
解决个别化问题的小组和个人教研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研形式,其目的是使研究和工作更有针对性,适于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教师的需求经常是不一样的,她们特别希望针对自己组、班和个人的专业化成长和困惑问题.得到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进行研讨。在教师不具备自己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之前尤其如此。与上述三种教研相比的不同之处是,这种教研经常随时进行。一事一议,研究的内容更加具体.效果也比较明显。
比如.我们在全园集体进行科学区环境、材料创设和投放后所开展的教研组研讨,以及日常工作中进行的有关环境、主题活动、个别教育等的研讨都属于这一种。因为教师在全园集体研讨中虽然进一步了解了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但因为时间关系,每个年龄班具体应该进行哪些科学教育,从什么地方人手创设科学教育环境,提供探索材料,不可能研究得那么细和具体。因此,需要开展教研组教研,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组织研讨,以使环境和材料更能适合幼儿的发展。对于这样的教研,管理者也要安排时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了解研究的效果和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
教研的目的是为满足教师研究的需要,调动教师研究幼儿、研究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提高保教工作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形式都应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研形式也应该因事(研究的内容)、因人(教师的问题、不能突破的“坎”是什么、原有的经验和水平)而定,不拘一格,使教研真正起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作用。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