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学前儿童亲社会性的调查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1-11 12:34
标题:
学前儿童亲社会性的调查研究
[摘要]研究以自然语言方式,对洗阳与大连市7所幼儿园共253名幼儿的亲社会性情意与行为表现进行大范围开放式问卷调查,请教师对幼儿亲社会性的典型情感与行为表现进行评定。经过对开放式问卷的编码、汇总与归类,得出幼儿亲社会性的描述性结构由利他性、易管教性、合群性、攻击性、同情心、愧疚感、依恋感等7个因素构成。其中,利他性与易管教吐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特质。
[关键词]幼儿;亲社会性;教师自由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与教育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性、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幼儿的亲社会性主要是指幼儿在社会性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同情、谴让、帮助、合作、分享等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情感和行为。作为儿童人格结构中的重要成分,亲社会性不仅影响着幼儿人格发展的完善程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道德发展的水平。因此,探求幼儿亲社会性含有哪些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往关于人格要素的结构性研究往往采用因素分析等量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是从特定假设出发,将社会现象数量化,计算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科学的”“客观的”研究结果,但缺乏细节性、描述性与全面性是因素分析无法克服的缺陷。描述性研究等质的研究恰恰具有上述优点。相对于心理学量的研究而言,质的研究是近十年来在国内新兴起的一种研究范式。它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收集的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研究方式。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幼儿熟悉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较大范围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要求教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对幼儿的亲社会性提供开放式的自由描述,然后,研究者对这些描述进行分析,经编码、汇总与归类后计算出每一类个性特点出现的频率,试图从微观层面向人们形象地展现幼儿在幼儿园中所表现出的亲社会性情忌知行为,同时建构出幼儿亲社会性的描述性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一)开放式问卷
为了能直观了解幼儿亲社会性情感和行为表现,我们设计了由教师评定的幼儿亲社会性表现的开放式问卷,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本班随机抽取出6名熟悉的幼儿,男女各半。教师针对这6名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亲社会性情感和行为写出描述词,并列出具体的情感和行为表现。
(二)被试
研究者向沈阳和大连市的7所幼儿园发放了开放式问卷300份,共有50名教师参与此次评定。回收问卷253份,回收率84.3%。开放式问卷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幼儿开放式问卷样本分布情况
[TR]
[TD]
[/TD]
[TD]
小班
[/TD]
[TD]
中班
[/TD]
[TD]
大班
[/TD]
[TD]
总数
[/TD][/TR]
[TR]
[TD]
男
[/TD]
[TD]
女
[/TD]
[TD]
男
[/TD]
[TD]
女
[/TD]
[TD]
男
[/TD]
[TD]
女
[/TD][/TR]
[TR]
[TD]
沈阳
[/TD]
[TD]
27
[/TD]
[TD]
27
[/TD]
[TD]
27
[/TD]
[TD]
27
[/TD]
[TD]
27
[/TD]
[TD]
27
[/TD]
[TD]
159
[/TD][/TR]
[TR]
[TD]
大连
[/TD]
[TD]
15
[/TD]
[TD]
15
[/TD]
[TD]
15
[/TD]
[TD]
16
[/TD]
[TD]
17
[/TD]
[TD]
16
[/TD]
[TD]
94
[/TD][/TR]
[TR]
[TD]
男孩
[/TD]
[TD]
42
[/TD]
[TD]
41
[/TD]
[TD]
44
[/TD]
[TD]
127
[/TD][/TR]
[TR]
[TD]
女孩
[/TD]
[TD]
42
[/TD]
[TD]
43
[/TD]
[TD]
41
[/TD]
[TD]
126
[/TD][/TR]
[TR]
[TD]
总数
[/TD]
[TD]
84
[/TD]
[TD]
84
[/TD]
[TD]
85
[/TD]
[TD]
253
[/TD][/TR]
三、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一)开放式问卷的分析与编码
开放式问卷调查是质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以文字形式向我们展示出幼儿在幼儿园所表现出的亲社会性情感与行为。通过对问卷的整体浏览,我们发现在幼儿表现出的纷繁复杂的亲社会性情感与行为背雷.存在着可以被简化抽象的特质。研究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对所有开放式问卷进行处理与分析。
1、阅读原始资料与初步编码
分析资料的第一步是认真阅读原始资辩。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暂时把研究者头脑中同有的个性理论与概念“悬置”起来,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初步找出表现幼儿亲社会性特点的词汇,并将其标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一共找到699个用来描述幼儿亲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词汇。在对这些词汇进行汇总后发现,不同教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些相同的描述词,如听话、爱打人、同情、助人为乐等,这些词汇在不同问卷中多次出现,还有一些描述词表述相近(如关心、关怀)。将意义表述相近的描述词保留,将重复使用的描述词算为一个词,并计算这些词汇出现的频次,同时计算出不重叠描述词的数目。这样,经统计后一共找到描述词141个。
2.设置码号
码号是资料分析中对资料进行编码的最小意义单位,是资料分析中最底层的基础部分。初步编码与设置码号是一项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但在质的研究中却显得尤为重要。在该过程中,既要照顾整体,又要仔细研究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而每一部分又包含了整体。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在近三百份开放式问卷的原始内容中反复地进行整理与浓缩,力图在零散的资料中尽可能多地找出表现幼儿亲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词汇,并对这些词汇进行编码,设立码号,对资料进行逐步的螺旋式提升。有关词语或内容出现的频率是寻找码号的一个主要标准,如果某些共同的内容在资料中反复出现,形成一定的模式,那么这些内容往往是资料中较为重要的元素,需要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所有开放式问卷的语义分析与反复斟酌,我们一共设置了7个码号。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描述词都可以归入这7个码号中,但仍有部分描述词无法归入,如偷拿东西、爱撒娇、愿意求人等,我们将这些描述词单独归为一类。
(二)教师对幼儿亲社会性自由描述的特质词汇总与归类
表2表现的是通过详细资料分析建立的7个码号、各码号包含的正面描述词、反面描述词出现的频次、总频次,以及在所有特质描述词中所占比重。
表2教师对幼儿亲社会性的自由描述频次表
[TR]
[TD]
码号
[/TD]
[TD]
正面描述(+)
[/TD]
[TD]
反面描述(-)
[/TD]
[TD]
总频次
[/TD]
[TD]
百分比(%)
[/TD][/TR]
[TR]
[TD]
同情心
[/TD]
[TD]
44
[/TD]
[TD]
0
[/TD]
[TD]
44
[/TD]
[TD]
6.29
[/TD][/TR]
[TR]
[TD]
利他性
[/TD]
[TD]
133
[/TD]
[TD]
46
[/TD]
[TD]
179
[/TD]
[TD]
25.61
[/TD][/TR]
[TR]
[TD]
合群性
[/TD]
[TD]
95
[/TD]
[TD]
38
[/TD]
[TD]
133
[/TD]
[TD]
19.03
[/TD][/TR]
[TR]
[TD]
攻击性
[/TD]
[TD]
64
[/TD]
[TD]
0
[/TD]
[TD]
64
[/TD]
[TD]
32.16
[/TD][/TR]
[TR]
[TD]
易管教性
[/TD]
[TD]
71
[/TD]
[TD]
92
[/TD]
[TD]
163
[/TD]
[TD]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关键词:
学前儿童 亲社会性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