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解读儿童 支持儿童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1-11 18:08
标题:
解读儿童 支持儿童
这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案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教工作者在贯彻新《纲要》,开展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推测和想法,我个人也觉得科学和艺术确实可能“撞车”。深入而专业地解读儿童,并在解读的基础上支持儿童,是教师应对“撞车”的重要策略。
恰当地解读儿童,努力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儿童的基础。贯彻新《纲要》以来,“解读儿童”的思想已深入人心。然而,解读儿童并非易事。从表面上看,案例中儿童的言行并不复杂:他们都对,特别是幼儿乙似乎比幼儿甲更对,更符合我们的期望。但这样的解读是否恰当呢?
皮亚杰在用临床法研究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时,将儿童对问题的回答分成五类:随机的回答(儿童对问题不感兴趣,回答是未做出努力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会儿说A,一会儿可能说A的对立面B),虚构的回答(这些答案可能连儿童自己都不相信,是编出来的,或者仅仅因为成人的压力而不得不说),受暗示的回答(儿童是经过思考回答问题的,但不是自主思考,而是受到暗示或为取悦问话者),自由的回答(儿童在未受暗示的情况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经过思考作出回答),自动的回答(儿童不需要思考就对问题作出自动回答)。在皮亚杰看来,“自由的回答”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这样看来,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关注幼儿甲、乙的那两句话,而应该关注那两句话背后的东西。对幼儿乙,我们似乎倾向于比较武断地认为他(她)画出了与现实不一样的东西,是在进行艺术表达和艺术创造。如果用皮亚杰的“五类答案”来分析,幼儿乙或许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画,只是别人问起,随便说说(随机的回答)而已,或许因为受某幼儿被表扬的“启发”,为得到表扬而特意这样画(受暗示的回答)而已,当然也可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理论”在创造(自由的回答)。同样,幼儿甲也完全可能存在多种情况。这样看来,在解读儿童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抱一种平和的心态,既不是一味表扬,也不是武断批评。也许,每一个与儿童打交道的人都应该牢记皮亚杰所说的这句话:“临床法的最大敌人是……那些要么将儿童的每一个回答都当作金子,要么将所有的回答都当作垃圾的人。”
对于儿童的解读,教师要从传统的静态解读转向动态解读,即在过程中解读,在具体的情景中解读,联系儿童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进行解读。比如,我们可以围绕作品与儿童展开对话,我们可以根据前几天发生的事情推测儿童的想法。这样看来,案例提供的信息其实并不充分,所以我们也就难以较为准确地解读幼儿甲和幼儿乙的真实状态。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案例能够引发大家的讨论。
在解读儿童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对儿童作出回应,支持他们的学习。近年来,“尊重儿童”几乎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也成了有些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回应儿童、不能对儿童的发展作出专业引领的借口。比如,有的教师不管幼儿说什么、做什么,都回应类似“你真能干”“很好”“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这样的话。这种“宽泛的鼓励”和“盲目的信任”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对儿童的学习缺乏支持作用。
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对儿童言行的欣赏(比如体会到幼儿甲和幼儿乙对话中的冲突),鼓励儿童进行描述与说明(如问两只翅膀与四只翅膀的蝴蝶有什么不同),让儿童作出解释(如让幼儿乙说出自己的感受),支持儿童之间的对话、讨论、交流,提供更丰富的感受机会,等等。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教师都必须建立在了解儿童现状的基础上。显然,对于以上不同类型的儿童,教师的支持策略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那些给予“随机的答案”的儿童,教师应设法使他们更深地卷入问题,而对于那些给予“虚构的答案”“受暗示的答案”的儿童,教师则应该好好反思自己。
教师在支持儿童学习时最易犯的两种错误是,要么通过简单否定直接告诉儿童,如对幼儿乙说“乱画,怎么是这样的”,对幼儿甲说“乱说,他有他的道理”;要么通过降低难度让儿童很容易获得“成功”,以体现成人对儿童学习的支持,如随意解释儿童的言行、作品,把儿童的“随便回答”当成金子。对于该案例来讲,我们更应该警惕后一种错误,因为它看上去更具合理性,也就更具欺骗性。不管是幼儿甲还是幼儿乙,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他们都需要得到支持,接受挑战。很多时候,我们以“尊重儿童”为借口,却忽视了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如果你深入而专业地去解读儿童,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你就不会害怕、回避这类“撞车”。相反,你会欢迎甚至期待这种“撞车”现象的出现,因为这正是你支持儿童学习的良好时机。
编辑:cicy
关键词:
解读儿童支持儿童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