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看图示――授幼儿以折纸的“渔” [打印本页]

作者: 谢思洋    时间: 2018-11-12 16:57
标题: 看图示――授幼儿以折纸的“渔”
        看图示――授幼儿以折纸的“渔”
主题
折纸是幼儿园传统的手工课内容,对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我们的学情是:班额较大,教师一人面对四十多个五岁左右不谙世事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当的教学方法,就难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经过一年的创新与实践后,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看图折纸,而且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背景
“哎!快来看,程老师手里有那么多方形纸,这节美术课我们准是学剪纸!”
“程老师,这节课是不是剪纸呀?”
“不,是折纸。”
“哦!”
我明显感觉到了孩子们情绪的失落,但并没有多想。
“看!孩子们,喜欢这只美丽的孔雀吗?现在,我就来教你们怎么折。”
过程
没想到,刚教了一会儿,孩子们的求助声就由小到大,此起彼伏:“老师,我不会折!”“老师,再怎么折?”“老师,你给我折行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我不敢怠慢,赶紧忙碌地穿梭于孩子们中间,帮这个折,给那个翻,可仍有大部分孩子没有学会。
未完成的作业一个个歪瓜裂枣似的横七竖八地躺在桌子上,被随意地扔在地上,我甚是纳闷:这么简单的折纸对孩子们来说就这么难吗?
接下来,连续几次的折纸课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形,看得出孩子们对折纸也越来越没有兴趣了。我在想,虽说活动难度加大了,可选材的难易程度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我耐心地将孩子们的作业一一收好,一有空就将它们逐一展开分析:“这个折得太松散,连基本的按压都不会,难怪折不好。”“这个折的倒不错,怎么没折完呢?…‘这几件都是在外翻角折法上卡住了,看来,此处是难点。”就这样,在独自揣摩中,我不解的眉头开始舒展,因为我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老师教一步、孩子学一步的集体教授方法,由于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难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上的被动和不满足,使孩子们对折纸逐渐失去了兴趣。
结果
1.思考。看来,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孩子折纸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唯一途径。怎么改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当今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思想,我应该采取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既能照顾到幼儿的能力差.异又能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2.设想。思前想后,斟酌比较,我最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教孩子们看图学折纸,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假如孩子们学会了看图,他们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练习折纸,可慢可快,可易可难,可以少折也可以多折;老师呢,也不会再忙得晕头转向,而是从容不迫地给予点拨或指导。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在这样自主的空间里,孩子们能得不到有效发展吗?于是,我开始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3.行动。(1)教看图示。首先,我将所有的图式符号进行整理、统一与规范,使其更加简洁明了,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然后,教孩子们认识实线、虚线以及不同箭头代表的意义。最后,循序渐进地教孩子们学看步骤图,特别强调:共有几步图,最后一幅图代表的是什么,怎样有顺序地往下折,标记是什么。渐渐地,孩子们看图折纸人了门。(2)创设折纸区。一天,刚上完折纸课,我忽然发现三五个孩子围聚在图示下,拿起剩余的方形纸,饶有兴致地继续练习,我心里一阵激动:难道孩子们对折纸显现出了兴趣?随后的几天,我留心观察,果然发现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到了自愿折纸的行列中。更可贵的是,即使没有多余的纸,他们也会自带纸张找个角落玩折纸。“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折纸区域”的想法油然而生并很快变成了现实。有了折纸区,一有空我就带领孩子们进行刮、按练习,比比谁的对边最整齐,谁的折纸最利落。孩子们在不断增强基本功的同时,小手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也在锻炼中快速提高。(3)搭建展示平台。也许你不会想到,一年的时间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看图,熟练地掌握了双正方、双三角及内夹角、外夹角等高难度的折法,而且每人由最初的一节课只能折出一种物品发展到了至少折出五至九种不同类别的物品。为了使孩子们尽情地体验自学成功的快乐,一天,我问:“你们去过哪个大商场?喜欢什么东西?今天,咱们就用各自学到的折纸本领折出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把它们布置成商品一条街,你们同意吗?”“同意!”孩子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一张张不同类别、由易到难的步骤图贴满了整个教室时,当一件件作品以不同的主题布置、呈现时,当孩子涨红着小脸自豪地向伙伴们炫耀时,我为每个孩子的热情参与、为每个孩子的成功而满足,哪怕他只折出了最简单不过的作品。
评析
1.“教”与“学”,两手都要硬。教学是个双边过程,如果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孩子的学,那课堂就是教师的主宰――没有生机;假如只重视孩子的学,而忽略教师的教,那课堂就是没有航标的船――随波逐流;只有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会收获孩子们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2.幼儿教育同样需要树立“授人以渔”的现代教育观。通过上述的教学案例,我清醒地感悟到,虽然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但启蒙同样需要“授人以渔”。“渔”是需要我们老师在课改征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和不断超越的。“渔”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只有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孩子的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  
3.将研究变为自觉行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研究其实并非高深莫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路就会在我们的脚下无限延伸。
  
        关键词:折纸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