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幼儿教师教学方法――长尾巴和短尾巴 [打印本页]

作者: 谢思洋    时间: 2018-11-17 05:03
标题: 幼儿教师教学方法――长尾巴和短尾巴
         
     我是一名小班教师。在组织“比较长短”的活动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其中有成功,也有不足。以下便是我的经历和感受。
       孩子们对小兔感兴趣
     我发现孩子们对《小兔乖乖》这本书情有独钟,书中的“长耳朵”“短尾巴”等角色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幼儿。他们常常边看书边谈论,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学起小兔的动作来。我想,比较长短是小班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能不能把它融入《小兔乖乖》的情节当中呢?我决定把幼儿的兴趣作为教育的切入点。
     我用粉色尼龙绳做了长短不同的两种“尾巴”,并把它们一一固定在松紧带上,还用纸做了长短不同的两种“萝卜”。早饭后,我利用晨间阅读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看《小兔乖乖》,孩子们再次沉浸在故事情景之中。就在这时,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长尾巴’和‘短尾巴’的游戏,好不好?”“好!好!”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如此向往,我感到非常高兴。
     [点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观念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只关注教材、教学进度到首先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并据此寻找教育的切入点,这已逐渐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动。信老师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孩子们因而快乐,而这种快乐又使信老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因此,尊重受教育者的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并使师幼双方都能得到快乐的教育。]
       许多幼儿顾不上比长短
     我对孩子们说:“院子里长尾巴妈妈和短尾巴妈妈在等着你们。这儿有长尾巴和短尾巴,请大家想一想自己愿意当长尾巴还是短尾巴,再比一比自己的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一会儿到院子里,短尾巴的兔宝宝找短尾巴妈妈,长尾巴的兔宝宝找长尾巴妈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装起“尾巴”来。不过,这时的情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孩子顾不上比较,就匆匆装上尾巴跑到院子里找“妈妈”(由其他教师扮演)去了,因此,不少“兔宝宝”找错了妈妈。
     在接下来的“兔宝宝拔萝卜”游戏中,许多孩子也没有按我的要求比一比萝卜的长短并分类摆放,而是兴高采烈地拔着萝卜。这时,我立即想到:为什么他们都顾不上比长短?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否不大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
     [点评:信老师的反思很好,很及时。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并以此作为教育决策的依据,这一点十分重要。一方面,小班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脱离“直觉行动”阶段,他们常常满足于有大运动伴随的热热闹闹的活动过程,相比之下,需要小肌肉和形象思维共同参与的“比长短”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另一方面,他们行动的计划性、坚持性均较差,指望他们仅根据教师一次提出的若干要求连续做几件事,的确不容易。而且,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恋比较强烈,所以“找妈妈”自然成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然而,“比长短”是这个活动中幼儿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如何让“比长短”成为幼儿的需求,是教师在活动前必须重点考虑的。如果能把“装尾巴”的过程扩大化,变成兔妈妈和兔宝宝一起找尾巴、认尾巴的游戏,“比长短”就有可能成为幼儿的关注点。看来教师不仅要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引发活动,使幼儿得到快乐和满足,更应关心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让幼儿在快乐中有所发展。]
       不期而至的“比胳膊”
     “小兔乖乖”的游戏结束了,孩子们欢快热烈的情绪虽然给我很大的鼓舞,但那些“意外”也给我带来一丝遗憾。
     接下来是入厕、洗手、喝水的生活环节。当孩子们一个个卷起袖子准备洗手时,我忽然意识到这不是教育机会吗?这句话在孩子们中间引起了极大反响。他们纷纷比起胳膊来。“老师,我比玲玲的胳膊长!”“‘妈妈’,我的胳膊最长……”孩子们说着、笑着、比较着、谈论着。我作了充分准备都没能很好完成的教育目标,顷刻间竟这么容易就实现了!
     [点评:“生活即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然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幼儿园教育活动成了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的类似学生“上课”的代名词。有时为了一节课,许多教师废寝忘食,甚至全园“齐参战”。在观摩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具“铺天盖地”,形式“推陈出新”。然而,这样的活动究竟使幼儿获得了哪些发展?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协调?幼儿园的活动天天如此,可能吗?
     胳膊是幼儿身体的一部分,孩子们对它的兴趣当然远远高于尼龙尾巴、纸萝卜。信老师抓住生活中的时机,成功地切入教育,不仅给她自己的“教育改革”增添了勇气和信心,对我们也颇有启示。]
       院子里的“长”和“短”
     户外活动开始了,“比长短”活动仍在继续。面对院子里两根长短不同的平衡木,我们做起了新编“小兔小兔真爱玩”的游戏:小兔小兔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长(短)独木桥跑回来。这时,幼儿个个兴趣盎然,他们边观察、选择,边奔跑。摸过“独木桥”,他们争先恐后地扑到我怀里喊道:“妈妈,妈妈,我摸了长桥!”“我也摸了长桥!”看到孩子们玩得这样投入,我也来了情绪。接着,我们又玩起摸长(短)门柱、摸高(矮)树的游戏。原来院子里就有这么多“教具”!原本“熟视无睹”的院子在我心中忽然变得可爱起来。
     [点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我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窗外春雨绵绵,教师却拿着画有春雨的图片教幼儿认识春天;操场上秋叶片片,教师却用纸自制许多“落叶”,让幼儿“感受”秋天……而信老师积极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活动就变得那样轻松、自然,院子里的平衡木、门柱、树木都为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经验作出了贡献。]
       新尾巴的诞生
     尽管大部分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了“长”“短”的含义,但长短的相对性他们并不是太清楚。“最好能找到一个帮助幼儿理解长短变化的时机。”我开始酝酿新的活动方案。“又要做许多教具吗?”不!我很快否定了这个念头。
     孩子们对故事《小兔乖乖》总是念念不忘。一天,我又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对他们说:“咱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得到大家的赞同之后,我又说:“这次的尾巴和上次的可不一样,它是一条会变的尾巴,你想让它长就做得长一点,想让它短就做得短一点。”“尾巴在哪儿呢?”孩子们急切地问。“这次尾巴的长短得听小朋友的,老师可不能再帮你们做了。”“那我们自己做!”
     孩子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活动。他们一会儿用胶棒把纸条接起来,做成长尾巴;一会儿用剪刀把纸条剪断,做成短尾巴……忽然,我听到玲玲和齐齐在争论着什么。玲玲说:“我的尾巴长!”齐齐说:“我的尾巴长!”原来他俩没有掌握比长短的方法。我立即请会将一端对齐进行比较的红红给他俩示范,两个孩子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记得上次准备材料时,我将固定尾巴用的松紧带都准备得一样长,结果瘦一点的幼儿显得松,胖一些的幼儿勒得紧。这次,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度量决定松紧带的长度,不仅使孩子们再次比较了长短,而且也了解了人与人之间需求的不同。
     看着孩子们戴上自制的尾巴兴致勃勃地表演着,我有了更多成功的体验。不过有个细节值得我反思并作调整,即当一些幼儿不会比长短时,有没有其他更恰当的引导方法呢?
     [点评:根据幼儿的水平不断调整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起点。信老师在了解幼儿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挑战性的问题,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实践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在无意之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剥夺了幼儿发展的权利。在这次活动中,信老师意识到活动材料的准备应该是教师、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信老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将获得“长短相对性”经验的目标变成幼儿的需求,从而使幼儿获得新的进步的。此外,“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信老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值得肯定。
     其实当两位小朋友为此尾巴的长短而僵持不下时,信老师还有一种选择。她可以说:“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好方法能比较长短?”或者先不介入,尽量让幼儿在争论中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包括主动向同伴请教等,这样可能对他们的发展更有价值。因为了解长短概念、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探索这一概念和方法的过程,它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幼儿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幼儿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也是教师心中的“大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离不开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这是生活的必然,也是教育工作的真实情况。愿广大教师能像信老师那样不断从成功中汲取力量,从不足中吸收营养,和可爱的孩于们共同成长。]
        关键词:教学方法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