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为幼儿的文学欣赏领航
[打印本页]
作者:
cuinannan
时间:
2018-11-19 13:17
标题:
为幼儿的文学欣赏领航
幼儿园里的小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在听故事,幼儿教师能够利用孩子们对故事的惊人热情来实现各种各样的教育目标。把枯燥的知识编成故事,孩子就容易接受了,把抽象的道理变成故事,孩子就能够理解了。可以想像,如果抽去故事这一形式,幼儿教育将举步维艰。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却被忽略了,那就是,一个故事首先是一个文学作品,而一个文学作品和一幅画或者一段音乐一样首先是件艺术品,是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的。听故事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艺术熏陶,孩子的审美能力最初就是在听赏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中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的。
而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总希望通过一个故事让孩子学到点什么。这样,在为孩子选择作品的时候,我们考虑的就不是其作为文学本身的价值,而只是其承载的教育功能。我们不是在选择精致完美的艺术品,而是在选择一种更方便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已。如果用纯粹文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提供给孩子的那些故事,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数故事在艺术上都是粗糙的、不成熟的。孩子从这些故事中也许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他们的审美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种思维定势使我们不能把一些真正出色的作品纳入选择的视野。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恰恰是“无意思而有意味”的,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纯粹的、审美的愉悦”。如果你仔细读过安徒生的《小意达的花》或者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你就会对“无意思而有意味”的含义有比较深切的体会。当然,并不是所有好的作品都应该无意思而有意味,有很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既有意思又有意味的。重要的是,文学是感性的,文学的作用对孩子的作用是一种陶冶,一种塑造,仿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天长日久,铭心刻骨。
这也并不是说,讲给孩子听的全部故事都要求艺术上的精致完美。当然可以有大量的故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提供给孩子。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故事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听故事不等同于文学欣赏。我们在幼儿园中进行的纯粹的、无功利的文学欣赏太少了,我们提供给孩子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太少了。孩子的心灵需要更多的文学的润泽。
我们在给幼儿讲故事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故事孩子可能听着听着就笑起来了,或者兴奋地拍起手来了;而有的故事孩子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心不在焉了。我们很自然地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爱听的那些故事就是好故事,孩子不爱听的那些故事就是不好的故事。时间久了,我们在心里就有了一个无形的标尺,当我们拿起一个故事时,就能够判断出这个故事孩子是爱听还是不爱听,进而就可以决定这个故事要不要讲给孩子听。
这听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对作品优劣的判断,依据的其实是孩子的眼光。表面上是我们在为孩子做选择,实际上孩子在用自己的审美眼光来做选择。然而孩子的整个身心发展都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审美能力自然也是不成熟的,是有待发展的。孩子喜欢那些情节性比较强、有一定的悬念、比较夸张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与孩子较低的审美能力相适应。而如果从文学性的角度看,这类作品恰恰是品质不高的。如果我们提供给孩子的那些故事都是他们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范围之内的,那么他们该如何发展和提高呢?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文学接受是一种对话,作品需设立对话规则,建立对话基础,具体表现就是设计符合一定读者审美经验、兴趣、能力,能为他们认同的各种优势点,即和读者的审美经验、能力、兴趣有一定的同形度。但仅此是不够的。要使对话能够深入地进行下去,作品必须有新的信息,能引导读者否定和离开旧的立足点获得新的审美视野,这就要求作品同时具有与读者审美经验、兴趣、能力的差异度。这一矛盾反映在儿童审美心理方面,就是凭借现在的审美经验、能力、兴趣去占据作品为理解自身而设置的各种优势点,努力将对象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
所以我们不可以简单地把孩子的“好听”和“不好听”做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作品是不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提供给孩子的故事从审美的角度上应该呈现一种向上的态势。在这一点上,我们绝对不可以迎合孩子的趣味而放弃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成熟的眼光。一个精彩的故事,第一次讲给孩子听的时候,孩子没有笑起来,没有表现出兴奋或者感动的迹象,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个故事与孩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有一些距离。在很多时候,这个距离都不是不可跨越的。当然,这种跨越需要我们的帮助。多讲几遍试试,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帮助孩子理解,用你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身体语言和恰当的情绪状态来影响孩子。如果说,文学是片大海,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孩子领航,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眼光,帮助他们领略他们未曾领略过的美好。
真正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我们成年人读起来也是亲切有味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意味深长。而正是这种“意味”可以使得作品超越了年龄的界限,被儿童以外的人所喜爱,甚至叹为观止。
德国作家雅诺什的绘本《美丽的巴拿马》,讲的是一只小熊和一只小老虎一起住在河边的小房子里,过着快乐的日子。有一天,他们找到了一只写着“巴拿马”三个字的木箱子,箱子有一股好闻的香蕉味儿。于是他们说,哦,整个巴拿马都散发着香蕉味,巴拿马是他们梦中的理想王国。于是他们就出发去寻找巴拿马,一路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后来,他们真的来到了梦中的巴拿马。你猜这个巴拿马到底是什么地方?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老家!他们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洋溢着幽默精神、非常可爱、非常好玩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我们总是苦苦去寻找幸福,却没有意识到幸福其实就伴随在我们左右;越是身边的美好,越容易被我们的眼睛忽略。
当然孩子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是不会体味到这一层深意的,他们只对妙趣横生的故事本身感兴趣。但是,只要他们接受了这个故事,记住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就会留在孩子心灵比较深层次的地方,以致影响孩子以后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想见,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提供给他们大量这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审美能力将以怎样的速度发展,他们的心智将以怎样的速度成熟。在现有儿童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作品虽然并没有多得俯拾皆是,但只要你有真正文学的眼光和感觉,就一定会有令人欣喜的发现的。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