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教学方法:分剪刀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1-20 15:51
标题: 教学方法:分剪刀
        教学方法:分剪刀
集体活动之前,洋洋帮着分发剪刀。只见他端着装剪刀的小筐走到第一桌前,开始点数这一桌小朋友:“1、2、3、4、5。”他看了看筐里的剪刀,挑选出5把蓝色的放在桌子上,转身开始发第二桌。“1、2、3、4、5,还是5个。”他自言自语道,“红色。”随即从剪刀筐里,又挑选出5把红色的剪刀放在第二桌上。他来到第三桌前,依然点数了一下人数:“1、2、3、4。”这一次他看着小筐里的剪刀犹豫了一下,先挑出两把黄色的,想了想,又拿出一把橘黄色的,看着筐里又愣了一下,最后拿出了一把黑色的剪刀放在桌子上,工作完成。他高高兴兴地将小筐放回了玩具柜,小跑着回到了自己座位上。坐定后,他扫了一眼桌面,忽然皱起眉头嘟囔着:“我怎么没有剪刀呢?”我笑了笑走上去问他:“洋洋,你再数一数你们桌有几个小朋友?”他很快地点数了一遍:“1、2、3、4、5。”然后看了看我,“你再数数。”我说。“4。”这次他没有点数,就信口回答了我。我说:“你用小手一个一个地点着数,数到几就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1、2、3、4、5……”数到坐在身旁的小朋友时他顿住了,似乎意识到还要算上自己,“……6,有6个。”我立刻用肯定的语气说:“对呀,这回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剪刀了吧。”
分剪刀看似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环节,但是却渗透了许多数学教育的内容。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分为口头说数、按物点数和说出总数三个阶段。通过观察和引导,可以发现洋洋的计数能力已经发展到了按物点数的阶段,他点数人数和剪刀的时候都很正确,只是在点数人数时缺乏一些经验,没有将自己也点数进去。经过老师的提示,他意识到了问题。但对于计数的最后一个过程――说出总数,他表现得较困难,说明他对数字的实际意义还有些模糊。幼儿将最后说出的数词作为所数过的一群对象的总体来把握,这是在直观形象思维基础上出现的最初的抽象的数概念。看来,要想让他们从按物点数过渡到说出总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洋洋从点数到分发,运用了他的数概念和求同能力。可以说洋洋在发剪刀之初就自发地将剪刀按照颜色分了类,并给在同一桌的小朋友分发了相同颜色的剪刀。只是在发第三桌时相同颜色的剪刀不够了,才犹豫着又拿了几把不同颜色的剪刀,说明他的求同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发现并挑选出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自发地形成概念。也就是说,他利用了人和剪刀这两个集合的等价性,完成了分剪刀的任务,同时对剪刀进行了求同。这比一一对应的分配方式在思维方式上更进了一步。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讲,他还不理解什么是集合,集合的等价关系,等等,但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是依赖于动作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于动作水平进行具有逻辑意义的概括和内化。儿童在2岁前就已具备了在动作层次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要在头脑中完全达到一种逻辑的思考,则大概在1O岁。”所以,对幼儿的数学教育渗透到生活中更为适宜,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数、量、形的变化。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体验,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掌握一些学算能力,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分剪刀的环节让我发现了在生活环节中发展幼儿数概念的空间,分餐具、学具的环节是不可小视的教育契机。但小班幼儿由于自我服务能力比较差,目前这些工作一般由老师完成。洋洋分剪刀的一系列行为让我意识到,班上已经有部分像洋洋这样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可以尝试承担这些任务。我想,今后应该鼓励越来越多的幼儿尝试参与类似的活动。此外,为了支持他们积累点数的经验,我想每天早晨增加点名的环节,由小朋友来报告来园的人数,包括男孩几人,女孩几人,一共多少人。这样既引导幼儿关注了别人,也丰富了他们自己的点数经验,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编辑:cicy   
  
  
          关键词:教学方法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