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从细节“抓”住整体――《捉迷藏》中“谁藏起来了”的引导策略 [打印本页]

作者: cuinannan    时间: 2018-11-24 01:14
标题: 从细节“抓”住整体――《捉迷藏》中“谁藏起来了”的引导策略
[B][[/B][B]案例背景[/B][B]][/B][B]:[/B]
从国外到国内,从上个世纪到现代,教育界越来越重视0-3岁的萌芽教育,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需要成人在科学的教育观念引导下关注幼儿的思维特点的发展,从传统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到近代格连.杜曼的闪卡教育、七田真先生的早教理论都共同强调了一点,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育。世界脑科学家就指出幼儿在3岁以前是右脑的异常活跃期,而右脑是以图象认知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这一时期的儿童表现在思维加工能力上以[B]认知、记忆为主[/B],思维加工材料以[B]图形为主[/B]。因此,我们也把思维课程的教育课程提前到了托班,让幼儿在适宜的操作材料和老师的充分引导下边玩边思考,边想边成长。
托班下期的《捉迷藏》这一单元主要是发展孩子对一些图形信息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即通过事物的局部判断整体,从而加深对事物的完整认识。根据托班幼儿喜欢动物的心理特点,选择了两种幼儿很熟悉和喜欢的动物:小猫和小狗。因为孩子们平时也很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通过设置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小卡片和游戏图,比较局部和整体,在欢乐的氛围中引导幼儿思考,从而加深对事物局部和整体的比较和认知能力。
[B][课前思考][/B]
打开《捉迷藏》的思维盒子,里面可爱的动物形象和鲜艳的游戏大图一下就吸引了我,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愿望。我相信孩子们也会和我一样地喜欢它们。从单元的题目设想,要怎样把孩子引入捉迷藏的情景中,并在这个情景中能清楚地观察局部和判断整体。于是第一次活动,《小猫小狗》中,我充分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和小狗的整体和细部特征,并引导幼儿根据细部特征给它们取名字,例如脖子上戴铃铛的小狗、黄白花猫等。同时,请幼儿尝试了把猫和狗分别请出来站队,先请小狗出来站成一排,巡徊检查指导后,再请剩下的小猫出来站成一排,这样的操作练习就为后面的活动《谁藏起来了》奠定了好的基础,这样的摆放非常直观,便于幼儿观察取拿卡片。现在,就在猜想中跟随我走进我和孩子们《捉迷藏》的活动场景中吧……
[B][[/B][B]案例事件和过程[/B][B]][/B][B]:[/B]
[B][活动目标][/B][B][/B]
1、喜欢观察,对猜想和判断有兴趣。
2、能初步尝试发现小猫、小狗的局部特征来找到相应整体。
3、初步能听指令按要求取拿卡片。
[B][同步思考][/B][B][/B]
活动前,我再次审视了活动目标,力求在活动中做到心中有数,步步引领幼儿达成目标。《纲要》中也强调了目标和过程的关系,要在过程中逐步体现目标的达成。在设计目标时,我首先想到了遵循幼儿心理、能力、思维的特点,从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制订。第一点,孩子要“喜欢”操作,并尝试在操作中思考。当然,好的操作习惯的培养也是每一个思维活动都不能忽略的。
[B][活动准备][/B][B][/B]
1、教师用具:小猫和小狗大卡片10张、多媒体、电子图片。
2、幼儿用具:小猫和小狗卡片每人10张、《谁藏起来了》游戏图每人一张,大坐垫每人一张,篮子每人一个(红蓝两色)。
[B][同步思考][/B]
活动的准备有很多的细节也关系到活动的顺利与否,首先从放卡片的篮子设计上分红蓝两色,让幼儿自然地分男女间隔而坐,孩子们很有序,也形成了自然的常规。在实际过程中,效果很自然,孩子们迅速地到位,这对托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常规的开端。同时,游戏图放在篮子下面,也暗示了孩子操作用具的先后顺序,在活动中除了个别好动的孩子没有人去抢先动大图。还有老师进行了幻灯的设置,也是根据托班幼儿以无意主意为主的特点,用幻灯的大图进行关键步骤的引导示意。
[B][活动过程]活动情况实录与反思[/B]
《谁藏起来了》的活动共进行了两次,我主要记录了第一次活动的情况和策略分析,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的调整与重点。下面,就请跟我一起边看边思考吧。[B][/B]
一、以邀请动物朋友引入,展示电子图片(5只狗和5只猫)。
指示语:“今天来了很多动物朋友,它们都是谁呢?欢迎它们!
引导幼儿和小狗小猫打招呼:依次说出上次活动我们一起给每个动物取的名字(头上戴花的小狗、脖子上挂铃铛的小狗、小白猫、小黄猫、黄白花猫……你好)。
[B][[/B][B]跟进反思[/B][B]][/B]
这一步我采用了情境引导的策略,以和老朋友再次见面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整体的幻灯大图并叫出小动物的名字,这个环节比较紧凑地进行了复习,让幼儿感知了小猫和小狗的局部和整体特征,使孩子们较好地投入了活动场景。那一刻,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了起来。
二、游戏:捉迷藏
1、请幼儿将篮子里所有的小狗小猫的卡片找出来分别排成两排。
指导语:“宝宝们,小动物都想出来做游戏啦。我们把小狗请出来让它们排成一排吧,看哪个宝宝排得又快又好!”(同样的要求让幼儿把小猫请出来排一排)
教师观察幼儿,当幼儿摆的差不多时教师开始邀请1-2名幼儿上来摆卡片进行同步展示。
指示语:“你们的小狗(小猫)都排好了,我请小朋友上来帮帮我!”
[B][[/B][B]跟进反思[/B][B]][/B]
这一个操作引导是延续了上一次活动《小猫小狗》的操作基础,引导幼儿把卡片快速地按猫和狗摆成两排,有了上次的操作经验,大部分孩子都比较顺利地摆出了卡片。这个环节是为下一步的观察寻找搭好支架,为幼儿从一个水平进入到另一个水平而搭建,方便他们更准确地观察和判断。
2、小狗小猫捉迷藏:展示电子图片,显示小猫、小狗的部分图片,(3只狗、2只猫)。请幼儿分别猜猜是谁?并取出相应的动物卡片举起来。 老师巡回指导、交流。
[B][[/B][B]跟进反思[/B][B]][/B]
这个引导里的图片用了幻灯,是根据班上孩子年龄偏小而适当放大图片,从而便于观察,通过看幻灯大图,孩子们也找到了相应的小卡片。由于。用了幻灯,平时孩子在操作卡片后容易自己玩的现象得到了控制,孩子在老师换卡的时候很乐意看前面。在运用观察策略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我先让幼儿明确观察的任务,从动物隐藏后显示的局部特征来判断出整体,并用自己的小卡片来展示观察判断的结果,既直观又易于检测。
三、看图观察:谁藏起来了
1、请幼儿拿出自己的谁藏起来了>游戏图。老师引导电子图片展示出一张动物大卡片,幼儿就在自己的图中找出相应的小动物。(根据幼儿兴趣决定找的动物多少,剩余的下次再找)。适时提问:这个动物有什么特点?它是谁呢?和别的小狗(小猫)有什么不同?(根据幼儿的需求抛出不同的问题引导)
2、结束语:“小狗小猫们今天都玩累了,要休息了,我们下次再和它们捉迷藏吧!” (请幼儿拿好篮子和卡片,分组离开,收放游戏用具)。
[B][[/B][B]跟进反思[/B][B]][/B][B][/B]
这一步继续强调观察引导的策略,在让幼儿看大卡片的时候是用“分析综合法”,引导幼儿先整体后局部;在引导幼儿在游戏图中寻找相应卡片中的动物的时候采用了“方位程序法”,引导幼儿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地寻找,这样的观察引导策略帮助幼儿建立了有序观察的第一步。也缩短了时间,减少了盲目寻找而带来的时间浪费,让孩子的思维有序化。同时,也采用问题的策略给不同程度的孩子恰当的引导,依据幼儿的情况来展开提问和引领,帮助孩子愉快地、逐步地达成目标。
  [B][第一次活动延伸到第二次]
[/B]  第一次的活动,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在两岁半左右,就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降低了难度,这一点也体现了《纲要》中充分依照幼儿年龄特点,因人施教的观点相吻合。在第二次的活动中就主要运用了教师的捉迷藏大图,随机地变换小动物的位置和隐藏部位的多少,加大难度,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B]总体反思――[感悟与回味]
[/B]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操作与观察体验,逐步感受到了《捉迷藏》游戏的魅力,孩子能大胆地说出:我找到了;在这里,在这里;它躲在这儿呢……我充分运用了观察策略和问题策略,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恰当的引导方法,给孩子搭起过度的支架,让孩子在自信中逐步获得图形认知的发展,对事物局部与整体关系的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思维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而幼儿阶段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而且,老师、孩子、家长都要动起来。感谢思维课程这些丰富而科学的内容建构,让我们获得了心灵的真诚沟通的平台。有这些材料作为媒介,我们可以和孩子更轻松地一起分享。
很喜欢有一句话: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候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只要你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快乐地操作、思考中成长!
主要参考资料:
1、《学前教育》思维游戏课程专栏文章
2、东方之星幼儿教育机构主办.《思维教育》.2009,A
附活动实录照片
关键词: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