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正确引导宝宝的交往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1-24 10:15
标题: 正确引导宝宝的交往能力
         
正确引导,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春,在阳光明媚的小区游戏场上,几个四五岁的孩子在跳绳,而孩子们的家长则在不远处晒着太阳,聊着家常。这时,4岁的婷婷跑过来找妈妈。她带着告状的口气说:“妈妈,苗苗不让我玩跳绳。”婷婷的妈妈听后,慈爱地说:“孩子,没关系的,你去和苗苗好好商量一下好吗?”婷婷听了妈妈的话,转身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苗苗,我妈妈说让我玩一会儿!”很明显,婷婷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思去做。不一会儿,她就红着眼睛、噘着小嘴又来找妈妈了,委屈地说:“苗苗还是不让我玩跳绳。”说着,婷婷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妈妈一边帮婷婷擦眼泪,一边耐心地说:“孩子,刚才你是用商量的口气和苗苗说的吗?我看不是。如果我是苗苗,听了你的话我心里也会不愉快,怎么可能同意和你玩儿呢?你说对吗?”婷婷点点头。妈妈又继续说道:“婷婷,你这次试着用商量的口气再和苗苗去说说好吗?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和苗苗协商好的,对吗?”这次,婷婷来到苗苗身旁,一声不吭地看着她们玩儿。不一会儿, 当苗苗停下来休息时,婷婷用很平和、很友好的口气对苗苗说:“我能玩儿一下吗?就一下,好吗?”苗苗看了看婷婷,递过跳绳,说:“你可以玩儿一分钟。”婷婷高兴地接过跳绳说:“我玩儿一分钟,然后就给你玩儿。”苗苗点点头,说:“可以,我们轮着玩儿。”这样,两个孩子在友好的气氛中一同快乐地玩耍起来。作为家长,你应该如何引导和锻炼孩子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融入社会?上面这个故事就是生存教育的很好实例。怎样锻炼孩子融入社会的能力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之前,独生子女的交往经验大多数都局限在与家人之间的交往。但当孩子们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就会面临新的挑战——除了与家人之间的交往外,还要开始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每一个正常人最终都要融入社会。因此,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引导、培养孩子们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生存技能,而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融入社会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婷婷的事情后,有些家长一般有4种反应:一是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带着孩子去交涉;二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宝宝,算了,我们找个玩具,妈妈和你玩儿吧”;三是家长漫不经心地对孩子说:“去,自己解决,小孩之间的事别来烦大人”;四是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批评别人的孩子,“命令”别人的孩子“好好”跟自己的孩子玩儿。专家建议针对家长的不同行为,我们谈谈几点看法。1. 家长替代型在家长拉着自己的孩子去与其他孩子“交涉”时,无意中剥夺了孩子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这会使得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依赖心理,严重的会让孩子因缺少人际交往的锻炼而成为难于融入社会的人。2. 注意力转移型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处受委屈,但自己又不愿意去“招惹”孩子之间的“是非”,于是就用其他的玩具或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要比“家长替代型”好一些,因为这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启发孩子,让他们知道,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但最终的结果,仍是使孩子错过了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敢直面挑战,一味逃避矛盾的懦弱性格。3. 忽略型这类家长以为,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应该任其自生自灭,家长根本不必去过问。比起前两种家长而言,“忽略型”似乎更有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但在有些时候,家长还是有必要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这会使孩子更好地养成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有利于孩子将来以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去融入社会。4. 霸道相助型家长用自己的强势和冲动去替代孩子的思考。这种“霸道相助”的做法,不但剥夺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思维、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而且还会使孩子滋长“仗势欺人”的心理。长此以往,被损坏的不仅是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孩子的道德根基,形成了他们不能承担责任的致命坏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用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编辑:cicy          关键词:引导宝宝交往能力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