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资源共享:在“是”和“不”之间找平衡 [打印本页]

作者: jiaotianjiao    时间: 2018-11-25 01:59
标题: 资源共享:在“是”和“不”之间找平衡
        父母们常常为孩子说“不”而感到悲哀。他们抱怨遭到孩子的拒绝,害怕孩子质疑他们的权威,担心孩子有拒绝规则的倾向。相比之下,他们对于孩子“太乖”、过于频繁地说“是"的担心就少之又少了。事实上,教育应该使孩子既学会说“是”,也要学会说“不”。这两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是绝对必要的。●“是”,不仅是一种选择尽管一副谦逊模样,“是”这个词实际上比它的表象要复杂得多。它往往是在回应以下两个条件之一:①要么是一个询问——“你要沙拉吗?”“是,谢谢。”这种情况下,它表示一种选择,一种自由。②要么是一个命令——“快开走!”“是,警察先生。”此时,“是”并不表示赞同,而是对权力、强制表示顺从。第二个层面可能是更重要的,因为与他人一起生活,总是要求人们服从于社会的秩序,对义务说“是”,对一些强加的禁令说“是”。●“是”的领土孩子们也需要说“是”。像大人们一样经常,但要更生硬一些——毕竟他们还没养成习惯,尤其是还没有理解那些给他们带来失落感的规则。然而,他们必须学会不哭闹、不偷窃、不打人,他们需要对要上的课、要做的作业、要去爷爷家过的周末——说“是”。对孩子来说,“是”的领土就是束缚、禁令和法规的领土。他/她要在那里逐渐抛弃“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愿望,以便加入到公共规则中去。“是,爸爸;是,妈妈;是,老师……”●“不”,欲望的领地幸运的是,还存在着一片逃离这片苦海的“不”的领地。这片领地上存在的,是人们有权拒绝的、并非义务的事物。早上要穿的衣服的颜色,晚餐要吃的主食的数量,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的领地,是自由选择和自由意见的领地。这是片美丽的土地,但是,在这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比如,我们提出的愿望常常同别人的愿望相左,尤其是当这些人以为自己更知道“利益”所在、要替我们做决定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负担就更重了。因为他们总是“逆着”父母打造着自己的个性:孩子既需要依赖父母,又要和父母对抗。他们时刻向父母表示自己不是孩子,但是,父母们总是渴望他/她就是孩子。●别让童年的负罪感延续到成年对自己态度的确定、对他人意愿的拒绝,使人们渐渐勾勒出自身愿望的轮廓,但这样做并不是毫无顾虑的——担心发生冲突,担心让别人失望并痛苦,担心失去别人的爱,等等。它们也不是没有负罪感的。童年时代的负罪感可以延续到成年时期。很多人在生活中会觉得“每次我需要对别人说‘不’时,都感到不舒服。”实际上,要使一个成年人感到在“不”的领地上的生活是轻松的、正当的,需要很早就开始让他学习这一点。也就是说要有不仅接受他的选择、并且请求和鼓励他作出选择的父母。即使——也可以说尤其是——对那些日常生活中表面看来很平凡的小事(比如“你要吃青菜还是胡萝卜?”),对每一件与孩子相关的事(比如“夏令营你想去海边还是山里?”),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尊重孩子的意见。当你的想法与孩子不同的时候,也要给孩子进行反驳、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温和的教育所有的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对“是”和“不”之间的关联进行观察。在青春早期时,虽然对所有事物说“不”,他们还是会尝试着了解可以对什么选择说“是”。“温和的”教育就是为孩子在“是”和“不”之间提供平衡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要教(并强迫)孩子遵守规则,同时承认孩子有保持自己愿望的权利。教育,不等于“驯养”。编辑:cicy         关键词:资源共享找平衡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