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园本教研:教研案例二:吹泡泡 [打印本页]

作者: jiaotianjiao    时间: 2018-11-25 03:08
标题: 园本教研:教研案例二:吹泡泡
        区教研室即将在全区举行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我们幼儿园正在开展“同题异构”研究,于是,我们决定“两场麦子一场打”,本着公平、公开、民主的原则推选出代表我园的参评者,同时把近期计划进行的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同题异构”研究活动推向深入。以下是我们的教研过程:一、独立构思活动方案我们让全园教师自带相关参考资料,集中在一个教室里,在规定的40分钟内独立设计一个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方案。二、集体研讨活动方案教师分别介绍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教研组长作记录并将这些方案分类整理。我们发现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制作泡泡水为活动重点,一类是以探究吹泡泡的工具为活动重点。于是,我们就引导教师围绕这两个重点进行研讨。制作泡泡水。大家认为泡泡水的制作还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浓度把握不好,根本就吹不出泡泡。假如让每个幼儿制作一杯泡泡水,难度较大,时间可能也不够。最后大家建议如下:教师提供三种制作材料——肥皂、洗洁精和水,让幼儿小组合作制作一杯泡泡水,制作过程尽量由幼儿自己讨论、协商完成。探究吹泡泡工具。大家认为活动室里有相当一部分玩具有孔,可以作为吹泡泡的工具,但教师要事先了解并根据活动方案精心投放一些适合幼儿作吹泡泡工具的材料,使环境更好地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服务。另外,为了便于幼儿对活动的表达、交流和总结,教师有必要让幼儿事先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探索的过程。建议如下:在活动室内投放一些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带孔材料,如吸管、笔杆、回形针、钮扣、羽毛球拍、塑料小筐等;由易到难地提供操作材料,如,先提供只有一个孔的材料,再提供有多个孔的材料,最后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水平适当提供一些塑料纸、旧电线、包装绳等可以变形的材料,让幼儿自制吹泡泡工具(卷成管、做成圈或结成网);引导幼儿小组合作,分工负责,如一部分幼儿负责寻找、探索,另一部分幼儿负责记录。研讨结束后,教师们根据大家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对先前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我们则从修改后的方案中选出两个,请两位设计者负责上研究课。三、观摩研究课(一)课堂实录活动一(中一班)目标:1.在学习吹泡泡的过程中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2.小组合作学做泡泡水。3.体验吹泡泡的乐趣。过程:1.出示操作材料,引出课题。师:你们吹过泡泡吗?谁来吹给大家看一看?想不想一起来吹一吹?2.组织幼儿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师:你们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什么样子的呀?请把你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师: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想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谁的发现跟他的不一样?小结:泡泡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并且五颜六色。3.幼儿小组合作,动手学做泡泡水。师:所有的水都可以吹出五彩缤纷的泡泡来吗?泡泡水跟普通自来水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师:猜一猜,泡泡水是怎么做出来的?师:有的小朋友说泡泡水是用肥皂加水做成的,有的小朋友说是用洗手液加水做成的,还有的小朋友说是用洗洁精加水做成的。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现在,老师把肥皂、洗洁精分别放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你们一起合作做一做泡泡水吧。看看哪组小朋友最快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来。4.组织幼儿用自制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快乐。师:请每组选一个代表告诉大家你们组是怎么做泡泡水的。师: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想用自己做的泡泡水吹泡泡了,那就每人装一小杯泡泡水,拿上吸管去吹泡泡吧!看看谁吹的泡泡最大。5.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延伸活动。师:怎样才能吹出更大的泡泡来呢?请你们回家后再做一杯泡泡水,跟爸爸妈妈一道再研究研究。活动二(中二班)目标:1.在寻找吹泡泡工具的过程中发现有孔的材料能吹出泡泡。2.学习小组合作做实验记录。3.体验吹泡泡的乐趣。过程:1.回忆吹泡泡的经验,引出课题。师:你们吹过泡泡吗?吹泡泡需要什么东西呢?2.在活动室里寻找吹泡泡的工具。师:老师这里有泡泡水,可是没有吹泡泡的工具,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一找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来,把你认为能吹出泡泡的东西用透明胶贴在黑板上,注意不要与别人重复。3.实验验证。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大家找到的吹泡泡工具。这些东西能吹出泡泡吗?谁来试一试?师:仔细看看这些能吹出泡泡的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孔。)一头有孔的东西可以吹出泡泡吗?再试试。小结:两头都有孔的东西才能吹出泡泡。师:那你们赶紧去找找两头都有孔的东西试一试,看看究竟能不能吹出泡泡来。师:羽毛球拍上面有孔,用它能不能吹出泡泡来呢?你们试一试就知道了。羽毛球拍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神奇吗?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吹出许多泡泡来。小结:孔越多,吹出的泡泡就越多。4.小组合作做记录。师:你们找到的能吹出泡泡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怎样记住或告诉别人你们找到的东西可以吹出泡泡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写字怎么办?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师:请每组派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你们找到了哪些能吹出泡泡的东西,用它们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什么样子的。6.延伸活动。师:你们在活动室里找到了这么多能吹出泡泡的工具。有的工具还能吹出许多泡泡来。(出示塑料纸、旧电线和包装绳)这些是什么东西?它们有没有孔?有没有办法把它们变成能吹泡泡的工具呢?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手工区,感兴趣的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可再去研究研究。(二)研讨1.执教者说课(摘选)中一班教师认为在制作泡泡水环节,本来打算每组制作两种不同的泡泡水的,因担心时间不够,就调整为每组只做一种泡泡水,没想到还是耗费了不少时间。中二班教师认为从幼儿找吹泡泡工具的速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平时经常玩这些玩具,从幼儿回答问题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对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在“小组合作做实验记录”环节,幼儿分工不合理。4个人负责找材料做实验,1个人负责用图画的形式做记录,有点手忙脚乱。假如事先多准备些纸和笔,效果可能会好些。2.听课者评课(摘选)两个活动的目标定位比较适合,既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重点比较突出,中一班侧重于制作泡泡水,中二班侧重于寻找吹泡泡的工具;教学结构比较清楚,并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上是通过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看得出他们很开心。观摩了两个活动后,大家体会到“同题异构”让教师充分表现了各自的精彩,不仅教学风格不同,教学重点、探究方向也不同。但是活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过于拘泥预设方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及时予以回应、解决。例如,中一班用洗洁精做泡泡水的那组幼儿仅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教师却没有察觉到。幼儿喊了几声“我们做好了泡泡水”,见教师没什么反应,就多次往杯子里加水、加洗洁精,结果“水漫金山”,桌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泡泡水。中二班教师已经发现幼儿小组分工不合理,却不管不问,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2)幼儿探究活动的场面有点乱。表现在: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时大声喧哗;幼儿用过的材料不是物归原位或放到指定的地方,而是随手乱放;幼儿找到吹泡泡的工具后就放嘴巴里吹,全然不顾卫生要求。(三)理论学习针对研究课出现的问题,教研组长趁热打铁,组织大家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了《新中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这两本书,让大家对照其中的相关内容边学边研。例如,对照《新中的幼儿科学教育》一书中提出的“科学探究的材料除了一些必要的精密工具仪器外,更多地应该是身边易得的材料:当地特有的资源和安全的废旧物品”,“在幼儿进行小组探究时,教师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要干涉但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使他们不断获得有益的经验”。教师发现自己注意到了“身边易得”和“废旧”,却忽略了“安全”这个关键词,记住了“放手”和“不干涉”,却忘记还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对照《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一书中提出的“不管教师在什么地方和幼儿一起活动,他们应形成一种选择适当位置的习惯,这样能容易发现在全班幼儿中哪些人在实现计划或丰富计划的内容上需要教师的帮助”“让幼儿自己来选择材料、活动和目的,有助于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产生思想及能支配时间的人,一个行动者和解决问题的人”“让幼儿把玩过的材料放回原处”等观点,教师们恍然大悟,原来“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应该这样做。大家还重温了《规程》中关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论述。理论学习不仅让教师们对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他们明白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刻含义。亲历“独立构思——集体研讨——实践验证——理论学习”系列研究过程之后,教师们有了很多体会和思考。这时,教研组长便布置大家撰写不少于800字的反思心得,然后每个人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演讲,结果大家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整个研究活动中,大家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对象,既帮助别人出谋划策又享受着别人的无私帮助,经过相互比较、取长补短,所有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编辑:cicy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研案例吹泡泡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