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三条途径提升教研组长的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1-26 11:57
标题:
三条途径提升教研组长的能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元教授提出:“教研组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教研组长是基层的精英。学校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育质量是否能提高,往往与教研组长开展工作的水平有一定关系。”我园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基于园本化实践与发展的需要,边实践边研究,让教研组长成为课题研究的核心人物,形成了三条有效提高园本教研质量的途径。一、教研表单设计提高组长的策划能力“教研活动设计表”是在“探索教研组长推进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的课题中应运而生的。以往在教研活动之前,组长也都会对如何开展教研、教研中将要谈论哪些问题有一个大致的计划和思考。但这些思考一般都是初步的,粗浅且不完整,更缺乏系统的流程体系与组织架构。于是,我园根据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设计了“教研活动设计表”。这个表格要求教研组长对教研对象、内容、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何回应问题、如何总结等要有全面的思考和衡量,尤其是对教研目标、教研问题以及每个教研环节的设定都要仔细斟酌。“教研活动设计表”提醒教研组长要关注组内每位教师的教研需求,既提高教研组长提出问题和回应问题的能力,又为有效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二、现场教研活动提高组长的组织能力现场教研活动需要教研团队的共同努力,组员与组长之间的通力配合,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园,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研讨效益呢?通过对教研现场活动的观察,我们认为,教研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更不应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而应成为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一种乐趣;只有教师乐意做,教研工作才有效益。通过实践,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点策略:策略一:教研内容多样化。聚焦课堂实践、专业理论学习、经典课例交流、教学实录分析、个案记录评析等,都能成为教研的内容。而教研渗透的阶段,也同样具有多重性。为了提高教研实效,无论开展何种内容的教研,教研组长都需要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之前布置任务,让教师有备而来,带着问题研讨,让教师有了讨论的“资本”,自然就能增加教师表达的“底气”。务实的研讨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良方。策略二:教研形式多样化。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目的的教研活动,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才能吸引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目前,我园的教研组正逐步推行教研活动轮流主持的制度。“做主角时能唱好一台戏,做听众时能品评一台戏”——这是我们设计轮流主持形式的核心思想。实践证明,教研活动轮流主持制度能有效推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三、“典型案例”的收集与分析提高组长的反思能力“典型案例”是一种在教研活动中发生的、有研讨价值的、能带来启示的案例,能使我们捕捉信息、碰撞创新、引发自问、突破提升,从而使教研活动持续发展。它分为三部分:一是案例的过程描述,二是组长的分析,三是园长的评析。它从研究教师、研究教研过程、研究有效的教研方式三方面入手进行记录、分析、反思。“典型案例”在记录中更侧重于关注不同年龄、不同特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针对教师的原有经验,利用教研活动提供展开教师互动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借助案例,研究教师的原有经验,帮助教师转变学习方式。“典型案例”使研究过程形式多样化。如案例分析式、参与互动式、操作体验式、主题沙龙式、录像剪辑对比式、两难问题辩论式、作品分析式等。“典型案例”针对教师工作中的实践问题展开教研,鼓励教师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使大家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使原本隶属于个体的经验和观点成为一种群体共享的资源,使教研走近教师,教研活动也就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典型案例”的记录让教研组长成为研究者。通过案例研究,教研组长更注重聆听组员的心声,关注教研中矛盾碰撞的焦点,引发问题的深入思考、反思和调整,从而分析问题,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研活动预案的设计,与组员一起结合园本课程特点,收集相关理论和工作实例,提高自己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对现场的调控能力,使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逐渐彰显出来。总之,教研组长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我们要重视对教研组长的培养,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编辑:cicy
关键词:
提升教研组长能力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