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开展幼儿园教研活动应有的放矢
[打印本页]
作者:
wushanshan
时间:
2018-11-26 17:42
标题:
开展幼儿园教研活动应有的放矢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指组织幼儿园全体老师和保育员参加的,以直接提高保教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关于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认识: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既然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一种研究活动,那么,它就应该有所探索,有新的发现。那些无所谓探索、无所谓发现的所谓教研活动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比如,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每个教师献出一节课供大家观摩、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教育文件的学习等活动由于缺乏实质性研究(没有研究的问题、没有研究的目的、没有研究的过程)而不称之为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活动要具有研究性,经过活动过程后,必须有新发现——发现新知,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新措施。总之,经过教研活动后,老师们要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保教工作有新的改进。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直接提高保教工作效率促进保教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这一目的的所谓研究活动,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保教工作效率=保教工作效果÷保教工作的投入。因此,对于提高保教效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位时间内教会幼儿最多的知识或技能”,而应考虑保教工作效果(保教工作效果,主要指保教活动后幼儿身心获得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是指知识技能的获得,而且还包括身体素质、情感、态度等发展)与保教工作的投入(保教工作的投入,不仅包括本次保教工作中幼儿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包括幼儿为了学会教师所期望的东西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的比率。比如,一个老师经过半个学期的充分准备,展示了一节几乎完美的观摩研讨课。大家看了以后都说,这节课真好。而我却说,这节课虽然教学效果很好,但并非高水平的课。因为它的投入太多一为了这节课,不仅上课的老师自己忙了半个学期,同教研组的老师也为她忙了半个学期一一和她一起“磨课”,和她一起准备上课的材料,一起布置上课的环境,一起制作上课的课件……效率性原则往往是许多幼儿教师在准备观摩研讨课时很少考虑的一个原则。因此,我们平时参加教研活动看到的供大家观摩研讨的课,往往是只“中看”不“中用”的课——大家看时都很激动(因为该课效果确实不错),看后却都不动(因为平时的课无法那样去准备)。幼儿园开展任何一项幼儿园教研活动,都应考虑如何更好地提高保教工作效率。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成果主要也就体现在教研活动后保教工作效率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高。现实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将相关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当作评判教研活动水平的重要标准,甚至将写论文作为教研活动的最重要目的。我们到许多幼儿园听其介绍其教研活动的成果时,常听到的是他们老师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写了多少篇论文,并且有多少篇论文获得了各种不同级别的奖励或者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公开发表。一个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水平应该体现在教研活动后其保教工作得到了哪些改进,幼儿得到了哪些发展。而教研论文的多少并不一定导致保教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说教研论文并不是教研活动直接追求的一种结果,它仅仅是教研活动可能带来的一种“副产品”。幼儿园教研活动,经过研讨推出的观摩课,应该在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与减轻教师的负担两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反对为了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不计成本投入,无限地增加幼儿教师的负担。因为教师长期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不利于教师本人身心的健康,最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的目标也将落空。如果大家在教研活动中,都以效率为原则,不断追求高效的幼儿园教育,那么,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将被进一步激发,教师将从参与教研活动中真正受益,他们将逐渐感受到工作的轻松和愉快。保育工作也应该成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对象“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都应该成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研究的对象。但许多幼儿园及其教师存在着“重教轻保”的观念,保育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许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仅仅将教育工作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未将保育工作也作为教研活动研究的对象。其实,幼儿园保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不少,它严重地影响着幼儿的健康与成长。比如,“如何让幼儿过上有规律的健康生活”这一问题就很值得研究。幼儿在园“憋大便”,食欲不好而导致教师的“塞饭”等问题就很突出。许多孩子没有饿的感觉也得吃饭,不想吃,吃得慢又挨批评;许多孩子还没有睡意又要上床睡觉,在床上睡不着觉又挨老师批评;还有许多孩子放学后急迫要解决的任务就是赶快跑回家上厕所,某一天家长来得稍晚一点,不少孩子扛不住就会拉在裤裆里,结果又挨老师批评一一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极少有老师去研究,一出问题我们就只会批评幼儿。许多教师往往去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极少去关注孩子们的生活问题,但是如果孩子们“吃不好”、“睡不好”、“‘拉’不好”哪有心情去接受老师的所谓教育呢?教研活动不应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保育员的权利和义务。“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教育中的保育需要研究,保育中的教育也需要研究。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幼儿园教研活动要有理论指导并具有针对性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教研活动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如果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理论的指导,那只能是一种盲目的尝试活动,它的研究效率定会很低,甚至还会走许多弯路。因此,为了少走弯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效率,幼儿园教研活动必须寻找科学理论的指导。幼儿园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和解决自身保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保教工作的效率。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年龄组或学科领域组、不同的教师,由于他们各自基础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年级组或学科领域组,不同的教师,他们的教研任务也应该是不同的。同一个主体,由于不同时期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一样;同一主体不同的时期,他们的教研任务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幼儿园都应该根据本园保教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制定适合本园实际的研究计划。每个年龄组或学科领域组也应根据本组教师保教工作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如,小班组第一学期主要研究如何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大班组最后一个学期则研究如何帮助大班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等等。幼儿园教研任务,除了全园性的任务、年级组或学科组的研究任务外,还应该个人根据自己所处的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及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制定出有利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个人教研计划,将教研与工作融为一体,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研活动要避免“跟风式”教研。有些幼儿园外面“兴什么”,他们就在园内就“‘研究’什么”。比如,有些幼儿园领导到外出观摩学习后,就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带回来,然后在本园内实行一番变味的“克隆”;今天研究“综合主题”,明天研究“方案教学”、“主题网络”、“多元智能”、“体验教学”……这类教研活动的结果,也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可能把最适合自己的、最得心应手的东西丢了,而去换来时髦的不适合自己的东西。要真正开展好本园的教研工作,就必须弄清本园、本人的实际情况,弄清当前本园、本人保教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考虑研究探讨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要灵活而不要偏激,任何教育模式都“只有最合适的,而没有绝对最好的。”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教师提的应该是观摩研讨课,而不应该是考核课通过具体的“课”来开展观摩研讨活动,是一种比较直观且有效的幼儿园教研活动。它的程序是:某教师根据教研的“主题”设计一个相关的保教活动,然后相关教师对其实施过程进行观摩,最后对本次保教活动进行研讨。这类“课”最重要的是要有“研究价值”——“失败”(教学效果不理想)有失败的研究价值,“成功”有成功的研究价值。许多幼儿园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过于在乎“课”的成功及其价值,甚至认为如果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次教研活动就算失败,他们往往看不到“失败的课”也很有“研究价值”——它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我们该如何改进我们的工作。教研活动中的“课”,不应被当成评比课或考核课,否则将会使其研究的功能将大大削弓弓。由于领导错误地强调了它的甄别功能,许多教师不愿意或不敢接受教研活动中的“课”;或者接受后,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或担心失败后对集体、对个人有不良的影响,不愿意选择研究性活动,不敢创新尝试,而趋于选择展示性活动。即展示幼儿的水平或教师的特长,或偏向于选择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内容来设计活动。“‘课’公开”之前反复演练,到“‘课’公开”时只能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表演课”,毫无研究价值。所以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对教师或团体的甄别,而应注重于对活动过程的研讨与评析,引导大家把关注点集中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课”的研究者、反思者和受益者。对于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课”,我们应该多关注它是否有研究价值,而不应过于关注它的实际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关注如何通过该“课”研究来提高教师的保教能力,进而提高保教工作的效率。幼儿园教研活动,应该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活动。幼儿园应该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探讨保教工作面临的问题,不断改善保教工作,不断提高保教工作的效率,进而又好又快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