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教师“接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huangjing    时间: 2018-11-28 13:50
标题: 教师“接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宛如一个球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问与答”就像抛球和接球一样。教师如何接球,并以什么样的方式把球再抛给幼儿,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教学活动中的几则案例,谈谈教师在接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问题一】抢球【案例一】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A问:“听了××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想做哪些事情?”没想到一个小朋友说:“听了有点想睡觉。”教师A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就重复道:“哦,你听了想睡觉。”不料,这引来了其他幼儿的效仿,这个说:“我听了也很想睡觉。”那个说:“我现在就想睡觉了。”一时局面难以控制。【分析】教师A无意识中犯了抢球的错误,幼儿抛出的球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他没有来得及思考,就下意识地接了球,并顺应幼儿的思维重复性地抛球,结果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是常有的事。对此,教师应意识到幼儿的独特见解有时可能是引导幼儿探索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因此,教师应学会倾听幼儿的独特见解,从幼儿的视角去尊重、去感受、去理解。教师A如果不急于接球而是趁机询问幼儿为什么,并结合幼儿的回答顺势引导,或许接下来的效果就可能不一样了。【案例二】大班晨间活动时,几个小朋友围在“菜市场”区讨论。嘟嘟说:“生菜的叶子绿得发黄,真漂亮!”琪琪说:“它的形状像小扇子。”……教师B走过去接着他们的话说:“生菜叶子是黄绿色的,它一片片的叶子好像小姑娘的裙子,很漂亮的,还可以吃……”幼儿有的静静地听着,有的悄悄转身离开了。【分析】教师B明显有意抢球,由于介入时间过早,因此扰乱了幼儿互相讨论学习的氛嗣。教师要多给幼儿自由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切不可随意或过早地去接球。【问题二】躲球【案例三】在下午的中班数学活动《小猴摘桃》中,教师C扮猴妈妈带着小猴们来到了“大桃园”,说:“今天猴妈妈要带小猴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由于幼儿午睡起床后刚吃过点心,因此有不少幼儿说:“不饿。”教师C看了看这些幼儿,自顾自地说:“哦,你们肚子饿了是不是啊?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是摘桃子……”【分析】教师C显然是有意躲球,对幼儿的回答不予理睬,只是沿着预设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养成“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的习惯,缺少自己的主见和看法。教师C如果大胆地接球,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说“是啊,你们已经吃得饱饱的了,吃饱了就有精神学本领了,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摘桃子”。那么,这样的应答既兼顾了预设的活动计划和目标,又尊重了幼儿。【问题三】揽球【案例四】在科学活动《转动的陀螺》中,观看了有关陀螺的动画片后,教师D:“陀螺都有什么形状的?”幼儿:“方的。”“圆的。”“带花边的。”教师D:“陀螺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教师D:“陀螺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幼儿:“尖尖的头。”教师D:“哦。陀螺都有尖。”教师D:“怎样让陀螺转起来?”幼儿:“用手扭。”“用力拉。”教师D:“哦。陀螺转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可用手扭一扭。可用力拉一拉,下面我们玩陀螺……”【分析】从表面上看,师幼之间的问答环环相扣,教学活动进展很顺利。但是,幼儿在获取新知识、新经验以及同伴交往合作等方面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教师D在师幼应答上犯了揽球错误,即:幼儿抛出的球。教师D全盘接受,没有给幼儿思考和锻炼的机会。教师D如果在活动中把一些接球的机会让给幼儿,采用幼儿应答幼儿的方式,比如问:“××的回答怎么样?”“××的方法你同意吗?”等,那么幼儿就可能从活动中获取更广泛的学习经验,从而改变“幼儿围着教师转的”现象。【问题四】平行传球【案例五】在一次语言活动《猫和老鼠》中,为了鼓励幼儿续编故事,教师E问:“老鼠被猫捉住了。它该想什么办法救自己呢?”幼儿甲说:“老鼠拿大石头打猫。”幼儿乙说:“老鼠用爪子抓猫的眼睛。”教师E又问:“你们说得都很好,还有谁想的跟大家不一样?”幼儿丙说:“老鼠戴个拳击手套打猫的鼻子。”……【分析】很显然,教师E一直在平行传球,由于教师没有对幼儿的回答做具体的回应,因而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未能获得有效提升和扩展。教师E如果对幼儿甲、乙的回答这样引导:“你们帮老鼠想出了勇敢同猫搏斗的办法,真不错。大家再想一想,除了同猫搏斗外,还会有什么办法?”甚至在幼儿再次回答后,再归纳提升幼儿的答案,直至幼儿想出搏斗、哄骗、求饶、呼救等多种办法:那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和扩展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还能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获得发展。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