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巧设玩法,让孩子痴迷 [打印本页]

作者: jiangwei    时间: 2018-11-29 22:47
标题: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巧设玩法,让孩子痴迷
      那天,在一个小班活动室里,我看到教师找来废旧报纸,鼓励幼儿将报纸卷成棍状。教师还亲力亲为,率先示范,情绪激昂地提醒幼儿:“要卷得紧紧的……要用力气卷哦……卷好以后我们可以拿到操场上去玩喽……”
      很显然,教师安排这样的活动是有目的的,即发展幼儿手腕动作的协调性。然而,这样的活动只持续了五六分钟,我就看到有的幼儿停下了手,东张西望起来;有的幼儿向教师表示“我不想玩了”;有的幼儿哭丧着脸对教师说:“我不会”;只剩下几个幼儿面无表情地继续卷着报纸。
      在这里,我们虽然看得出教师用心良苦,但活动过程“单调乏味”却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也深感困惑,原以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可以吸引孩子全情投入,却不料被孩子冷落,怎不叫人沮丧呢?
      其实,在实践中,这样事倍功半的现象并不少见。原因很简单,教师在设计、投放材料时,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不仅“紧紧围绕”自己拟定的教学目标,如“认识图形”“学说完整的话”“发展手臂力量”“提高推理能力”“培养观察力”“掌握相邻数”“学习1O以内的加减法”设计活动方案,而且“兢兢业业”地安排活动操作流程,却不习惯于深入思考“幼儿需要吗”“幼儿会怎么操作材料”“幼儿喜欢怎样的过程与结果”。要知道,同样的目标,不同的过程,或许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同样的目标,加上一个“充满玩兴”的过程,可能会让幼儿乐此不疲。
      “夺鱼大战”“摇摇晃晃”是教师设计的两个活动。显然,这两个活动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而且教师还努力追求过程的趣味性。
      以“夺鱼大战”为例,我们看到幼儿拼命转动自己的绕线器,目标只有一个“快点!快点!再快点”。在这样的情景中,所有参赛的幼儿无论是面对教师、家长还是伙伴,都抱着“争取胜利”的信念,“耶!我赢了”“我赢了两次”“我们再来一次”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摇摇晃晃”中,我们的眼前是一个个全神贯注的孩子,他们手捧盘子,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乒乓球,生怕它在不经意间掉落下来;他们屏住呼吸细心调整盘子,希望能把握住乒乓球的走向;他们最渴望看到的是乒乓球粘住了每一张粘纸,安全地在盘子里滚动……这样的过程或许会让孩子产生失败的遗憾,也或许会引发孩子由衷的喜悦,但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过程让孩子们“想玩”“能玩”“会玩”“玩了还想玩”。
      我们不难发现,“夺鱼大战”“摇摇晃晃”这两个活动和本文开头所举的案例有相似的目标指引,都有发展幼儿手腕(手臂)灵活性及控制能力的目标定位。然而,相似的动作练习背后,由不同的玩法设计所带来的过程体验却有着天壤之别。你若是孩子会更热衷哪个过程呢?相信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我们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可以有些转变呢?
      当我们花费功夫将一份份材料做得精致完美时,我们是否可以斟酌一下材料的有效性?如果通过简便的方式也能达到同样的甚至更好的效果,那就拒绝繁琐,带领孩子去领略“简约”。
      当我们看到班级里有大量的材料需要更新时,我们是否可以对原有材料作一个客观评估:有多少材料让孩子爱不释手?有多少材料对孩子的经验获得极富价值?有多少承载着教师期望的材料却是孩子只玩三五分钟就会嚷嚷“我好了”“我会玩了”的……
      当我们认定某个材料具有教育意义时,我们是否还能转而站到孩子的角度去反观一下:孩子拿到这份材料会最想做什么?孩子是否会投入这样的操作过程?这里,我们在明确不同结构的材料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过程体验的同时,更应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围绕目标巧设玩法,这是决定材料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
      让我们更多地寻找孩子痴迷、热衷的形式,设计孩子喜闻乐见的玩法,让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充满童趣与快乐。只有看到孩子们专注探究、津津乐道,我们为材料所付出的智慧与精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