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规划纲要神州行走进黑龙江省
[打印本页]
作者:
yuhan
时间:
2019-8-23 00:01
标题:
规划纲要神州行走进黑龙江省
在没到过黑龙江的人眼中,黑龙江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在到过黑龙江的人眼中,那更是一块被勤勉的干劲、发展的激情炙烤着的热土。
滔滔江水,莽莽林海,养育了3830万名执着肯干的龙江儿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锤炼了龙江儿女奋力拼搏、勇于开拓的坚强品格。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给黑龙江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面对龙江经济社会全面加速发展对人才的渴求,面对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盼,黑龙江以更加积极、更加创新的心态和行动,超前规划,超前发展。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不久,2010年11月30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黑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省政府印发了任务分工方案,落实牵头和参与部门42个,先后召开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办幼儿园建设推进会议等20多个会议。
盛夏时节,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走进黑龙江,深入哈尔滨、齐齐哈尔、漠河等地进行实地采访。走进学校、走进村屯,采访组目之所及的是“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期黑龙江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进一步弘扬。锐意改革、求新求变、先试先行,在黑龙江教育事业的全面崛起面前,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龙江的梦变得不再遥远。
优先发展,紧扣经济社会的时代脉动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黑龙江省提出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掷地有声。
细心翻阅各省出台的本省教育规划纲要,就会发现黑龙江省的特别之处。在2015年和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上的教育发展目标,黑龙江这个GDP排名并不“超前”的中部省份,提出了似乎“不合身份”的超前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超前发展,黑龙江教育的底气在哪里?
“黑龙江要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权,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紧紧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抢抓知识经济发展机遇,以更大决心、更多财力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在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按照国家规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达到GDP4%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核定的我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争取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果断部署,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省本级财政在原有基数基础上,再新增11亿元,到2012年预计全省新增120亿元左右。
“机遇来之不易,形势催人奋进,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时不我待。目前教育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任务已经部署。关键是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真正把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的部署落到实处。”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在2011年初召开的全省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工作要求。
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做了近10年黑龙江教育的“当家人”,最让他欣喜和振奋的,还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出台后这两年。两年间,从改革理念到创新举措,他经历了太多的“史无前例”——
为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本省一般预算支出15%的任务,全省新增财力的90%以上投向教育领域,2011年省属本科高校经费拨款实现51亿元,比上年增长72%,生均经费达到1.2万元,对黑龙江来说不容易!
2011年,全省教育支出572.1亿元,比2010年增加174.2亿元,增长43.8%。其中,化解省属本科高校债务34.4亿元,占省属高校债务总额的44%,黑龙江下了大决心!
明确规定教育支出占省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并由财政部门实施督办,公开通报落实情况,这在黑龙江历史上从没有过!
黑龙江优先发展教育的力度有多大?张永洲用数据向记者亮出了“家底”:2011年省本级教育部门预算实现总投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42%,2012年省本级教育财政投入比去年又增加26亿元;2011年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2所,新增建筑面积106.9万平方米,公办幼儿园已占幼儿园总数的28%,增加8个百分点;从2009年开始,全省累计投入资金64.9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学校2056所,项目3102个,面积691万平方米……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短短两年时间,能拿出这些响当当的数据来,首先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优先发展教育的高度重视、率先垂范。让教育发展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黑龙江有理由也有决心把教育的战略地位放得高些、再高些。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黑龙江省委迅速召开常委会,提出工作要求;2010年11月,黑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后,随着黑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分工、落实的紧锣密鼓,省政府常务会议两次专题研究部署教育重点工作,并先后召开20多个工作推进会议。
从黑龙江腹地到边疆地区,“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为龙江全面振兴服务”这一核心理念随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迅速传遍龙江大地,砥砺精神,鼓舞斗志。
哈尔滨市是全省市地的龙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密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政府办学的主体责任,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坚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工作主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
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哈尔滨市先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成立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全市教育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的总体战略目标,谱写了哈尔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
地处北国边陲的大兴安岭地区,是黑龙江省最小、开发建设最晚的地区,“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的传统,在一任任地委、行署领导中传承着。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几个“优先”下来,给大兴安岭教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速度与力度。仅2007年至2010年,该地区改善中小学、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一次性投入资金就达1.8亿元,该地区每年的“十项民生工程”中,教育都是主要项目。
建立新机制,解决新问题。在学前教育上,黑龙江省更是把优先发展的战略思维展现得淋漓尽致。
省委、省政府把学前教育列为全省民生工程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省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作出3年建设1200所公办幼儿园的决定,并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省政府迅速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合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实际,从规划、建设、投入、师资、管理、质量等方面制定完善了事业规划发展保障类、改革试点类、规范管理类、队伍建设类、质量提高类等五大类16个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政策制度体系。
好政策要落到实处,机制保障是关键。黑龙江省将学前教育列入财政预算,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7.1亿元,确保了公办幼儿园建设使用资金。同时黑龙江省还出台政策,要求各地现有空余编制优先安排学前教育,不足部分从中小学事业编制中连人带编划转,仍需增加编制的按有关规定报批。
两年的时间,对步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发展来说,何其短暂。但改革的号角让地处边远却有着较好教育基础的黑龙江教育人激情满怀,他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以敢为人先的气魄进行着开创性的探索。这一次,龙江人将奋勇争先——
在“省内边远中部地区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边试点、边跟进、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推进机制,承担试点任务的17个县(市、区、企)到2013年年底将全面完成各项试点改革目标任务,全部义务教育学校将实现标准化;
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大手笔、大规模、全方位推进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和涉农科技成果转化,为全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创造经验;
积极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人才保障综合改革等一批省级改革试点,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创新,做教育发展的活跃细胞
“思想打开一毫米,步子迈出一公里!”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教育局局长王晓霞是一位多年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女局长,说起话来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感,细品下来,却句句说在点子上。
大兴安岭地处边远,林业资源丰富,教育财政却并不厚实。但王晓霞当教育局长期间,就有47所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她底气十足地说,这47所学校的设施设备“家底很厚”。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搞了19年,2007年黑龙江省又出了新标准,在黑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出台后,随着省里推进力度加大,大兴安岭也快速跟进,现在五大项30多条建设标准都印在校长们的心里。
“大兴安岭虽地处边远,但不能做教育发展的神经末梢,要做教育改革的活跃细胞!”王晓霞欣喜地告诉记者。面对改革新形势,大兴安岭大胆提出“三个率先”: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率先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率先打造全省素质教育示范区。
不做教育发展的神经末梢,做教育改革的活跃细胞,不正是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黑龙江教育人的所思所想吗?
以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找准制约黑龙江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关键词就是改革创新。
国家教改试点工作启动后,黑龙江省省长办公会旋即专题研究试点申报和实施工作,将9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列入黑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同时设立一批省级试点项目。
张永洲告诉记者,目前,试点工作已经由总体设计转入全面实施阶段,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试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等6个试点项目推进力度较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校总会计师制度试点、中职专业规范化建设试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等3个试点项目正在组织推进。
改革的大门一旦打开,前进的步伐便不会停歇——
全省累计投入1.71亿元,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和装备制造、煤电化、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新药制药、中药新药五大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3年累计为企业创产值近200亿元;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群体)1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1个,全省高校5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49158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23项。
早在200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就作出建设高教强省的重大决策,出台了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确定集中力量建设“五个一批”和实施“五个服务计划”。2009年又出台14个子计划,实施项目推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比原有翻一番;办学条件主要指标比10年前增长2.5至5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主要指标、全省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科技人才有关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超前发展,锐意改革,第一步走出去了,走稳了,走出第二步的渴望就会更加强烈。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魏兆胜告诉记者,黑龙江省大农业职业教育计划即将启动,该计划将对黑龙江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储备产生深远的影响。“黑龙江的农业对全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粮食产量、增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教育改革走向纵深的今天,他们在思考:龙江教育人能不能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
变中谋局,教育发展面貌一新
“全省各地都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群众积极支持,教育秩序良好,平稳实现了向入学不准择校的过渡”、“省督导部门将规范办学行为、规范转制办学行为纳入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双高普九’督导评估和中小学督导评估体系,并增加了分值和权重”……
文件中的一段段表述,投射到教育改革实践中,便是一段段有血有肉的教育改革行动。
在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局长金伟心中,不改革,寸步难行。齐齐哈尔教育的择校热让金伟记忆犹新。“咱们不说远的,就在3年前,齐齐哈尔的公办中学不用财政拨一分钱,靠收费就能生存!”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齐齐哈尔市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在实践中形成了3种有效模式,“富裕模式”便是其中叫得最响的。
地处齐齐哈尔西北部的富裕县,属于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是省级贫困县,2007年在全省最后一批通过“普九”验收。“穷县办富教育,小县办大教育,攻坚县办强教育”的思路,鲜明地体现在学校布局调整进程中。从2006年开始实施以集中办学为标志的办学模式改革,通过一期、二期建设,实现了7个乡镇的教育资源整合。
要调整,要集中,要实现办学规模效益,哪一样都离不开投入。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2160万元,将全县9个乡镇中学全部集中到县城,村级小学集中到乡镇,适当保留了百人以上的村级教学网点,学校由原来的145所调整为现在的29所。县长王树国对此态度干脆:“别的钱可以缓缓,教育的钱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不能缓!”
“以前大班额现象严重,一个班七八十人,布局调整后,财政投入跟上去了,高中老师也能明显感觉到生源素质的变化。”富裕县副县长李凤梅告诉记者,布局调整力度大,但与因地制宜并不矛盾。富裕县友谊乡三家村是个只有五六十人的村小,因有传统的满语特色,在大规模的布局调整中依然保留了下来。
改革之初,富裕县教育局局长杨清军特别担心布局调整会带来辍学率的提升。“现在看来,当初的担心根本没必要,现在富裕县初中辍学率严格控制在3%以内。集中办学这一步走对了,就把教育这盘棋都走活了,管理、师资都顺畅了!”杨清军高兴地说。
想做事,能做成事,张永洲从中看到了黑龙江教育的两大改变,一是龙江教育人的责任心重了,另一个是龙江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了。
“干教育要有激情,也要讲原则,在黑土地上更是如此,我们龙江教育人最高的原则就是落实到责任心。”张永洲坦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黑龙江教育最大的变化就是教育的地位空前提升,叫实叫响4%,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在各地真抓落实、狠抓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1200所幼儿园,去年建成452所,3年下来,学前教育的体系就形成了。如果没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学前教育哪能有这么实实在在的变化?”张永洲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间,黑龙江教育人用的是百倍的责任心、千倍的信心和万倍的决心,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空前高涨的历史机遇下,冲破藩篱,变中谋局,科学规划,稳中求进,黑龙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面目一新——
作为“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首批9所试点高校之一,东北农业大学启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和“北菜南运”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对农业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八一农垦大学,成为黑龙江省农业领域第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累计培养村村大学生13251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
漠河县北极镇中心学校是中国领土上最北的学校,副校长许德河是土生土长的北极村人。虽然现在全校在校生只有150人,学校下辖的两个教学点也都在距离学校100公里开外的山区里,许德河感受到的却是这些年来教育面貌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的学校和城里学校差别太大了!”面对记者的疑惑,该校八年级学生李博笑着说道,“城市学校旁车来车往,显得喧闹,乡村的学校却给我们营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城市的学生课后还要补习,这里的老师在课上已经把知识讲得很详尽,课后时间都是我们自己的。”李博说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所“小”学校。
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爱最质朴也最纯粹,谁能想见,“择校、外流,去县里读书”,曾是漠河这群孩子生活的主旋律?这些以教育改革为基石的变化,也让奋战在教育一线的人们有理由生发出更多的希冀。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龙江的历史进程中,黑龙江教育在改革中期待着下一次腾飞。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