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交往能力】“剿灭”师生沟通的杀手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9-5-20 12:39
标题: 【交往能力】“剿灭”师生沟通的杀手
擅长与人沟通、协调、合作,拥有和谐友好的人脉关系。   
                                         ——姜云红


华语群星 - 老师你好.mp3 (3.89 MB, 下载次数: 0)

http://5678.com.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DcyMXw2OWMwY2ViYmY4MzllMzFhZTE3NTBmNjI5NThmZDRkZXwxNzM0ODYwMzMx&request=yes&_f=.mp3

       许多研究发现,教师的一些驾轻就熟、脱口而出的语言,成了“杀手”式的语言信息,阻碍了师生沟通的效果,导致了师生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所以提高师生沟通的效果,首先应从分析教师错误的沟通语言着手。
  汤玛斯·高登和克里斯·科尔等心理学家曾经把错误或不当的沟通语言分为三大类。参照他们的分类,以及我国教师的实际状况,这里把师生沟通中教师常见的语言错误划分为四类。
  一、发号施令型
  发号施令型语言总是告诉学生:作为一个学生,他(她)“应该”怎么做、最好”怎么做。
  发号施令型的教师认为,通过这样的语言可以向学生传递解决问题的办法,期望学生最好能无条件地接受。它也是许多教师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语言。
  发号施令型语言可以分为四种,根据教师使用的频率排列为:
  1.命令
  例如:坐下!不许动,现在轮不到你说话,等到你得到了原谅再说。
  不许再哭,这里不是你家!
  你给我离开教室!
  这种语言使人感到:学生的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他们必须顺从老师的感受与需要,并有可能产生对教师权威的恐惧感。这是教师单方面发出的语言信息,学生的情感或需求没有得到尊重,因此学生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和敌对的情绪,比如顶撞,抗拒,故意考验教师的决心,发脾气等。
  2.威胁
  例如:如果你们这次不交齐作业,我就要罚你们再抄十遍书!
  如果你再不改,我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叫你的家长来见我!

  这种语言与命令很相似,只是再加上告诉学生不服从的后果是什么。这种语言可能使学生感到恐惧和屈从,也可能引起学生的敌意。学生有时还可能对此做出与老师期待的相反反应:“好啊,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在乎,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有时老师真的采取了叫来家长等措施,学生的态度一般也不会有所改变。他们只会更加反感,起码也会保持消极状态的沉默,与教师、家长不做任何交流。
  3.强加于人
  例如:昨天晚上你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功课?你知道如何来安排时间吗?让我来告诉你……
  又如:今天找你来,是要与你讨论你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经过我对你的试卷分析,我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你说是吗?记住:下次考试要细心!
  好,我的话讲完了,你可以回去了!千万要记住我的话,别再粗心!
  其实,这个学生考试失误未必是因为粗心,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老师找这个学生来谈话,目的是为了帮助他找到这次考试失误的原因,提高学习的成绩,但因为没有互动和交流,导致了他们之间的谈话毫无效果,并让学生感到老师并不想、也确实不了解自己。
  因为不给对方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因而这类谈话会进行得很快,学生也根本没有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会感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长此以往,学生还会产生一种“老师总是认为我不行,有改也改不完的许多缺点”等压抑感。
  4.过度忠告
  例如:如果我是你,肯定不会像你这么做。
  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容易的题目,再做难的题目。
  这样的语言信息是在向学生证明:老师不信赖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后果往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削弱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
  过度忠告也意味着教师的一种自我优越感,容易引起追求独立的学生的反感。
  有时这种语言信息还会使学生感到被误解,甚至这样想:“如果你真正了解我,就不会给我出这种又馊又笨的主意。”
  发号施令型语言是教师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语言。许多教师认为它是见效最快的语言。它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快速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它的缺点是使用过度就会失效。因为:
  ①容易造成学生反感。这种语言的后面常常隐藏着这样的意思:“你太笨了”,“你太差劲了”,“你要听我的”,“我是权威”等等。这让学生听后很反感,随之出现逆反心理或顶撞情绪。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当一个学生接受这样的语言时间较长后,会变得烦躁、自卑,或对以后类似的语言漠然,以至于有许多教师和家长总是抱怨:“为什么孩子越被教育却越不听话?”
  ②容易使学生顺从,却不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
  ③它所表达的信息仅涉及学生而不涉及教师本身。由于学生不知道他的行为对教师有什么影响,只知道老师要求他对某些行为进行改变。在这种单方面的沟通渠道中,学生也会单方面地对教师作不正确的推测,比如:“这位教师偏心,心胸狭隘,脾气坏,专门拿我们出气,对我们要求太高”,等等。学生有了这样的负面心态,就不会从正面来接受老师原本良好的用意了。
  二、傲慢无礼型
  傲慢无礼型语言可以分为三种:
  1.训诫
  例如:你是个初中生了,应该知道什么是对的!否则你得回到小学里去回回炉了!
  你应该很清楚写字必须用什么样的姿势。
  这种语言表达了一种预先设定好的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导致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防卫心理。当教师运用这种语言模式的时候,常会使用这些短语:
  “你应该……
  “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你就会……”,“你必须……”等。

  这类语言在向学生表达:老师不信任你们的判断能力,你们最好接受别人所认为的正确判断。对于年级越高的学生,“应该和必须”式的语言越容易引起抗拒心理,并导致他们产生更强烈地维护自己的立场。
  2.标记
  例如:
  我发现班上一有麻烦,总有你的份!
  我早就知道你不行!因为你太懒惰。
  你就喜欢做这种下三滥的事!我看你永远改不好了!
  这种语言一下就把学生打入了“另类”,最容易令学生产生自卑感或“破罐子破摔”式的消极心态。
  面对教师这样的标记语言,学生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损害。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们以后就会在老师面前尽量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愿将内心世界向老师打开。
  一些调查表明:学校中最得不到学生尊重的老师是经常给学生打标记的老师。所以,教师对此必须特别注意。
  3.揭露
  例如:你这样对抗老师无非是为了出风头!
  你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在我面前你别想玩什么花招!
  说几句认错的话就想蒙混过关?其实是害怕我给你爸爸打电话吧?可我今天偏要给你爸爸打电话!
  其实,教师让学生知道“我知道为什么”、“我能看穿你”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如果教师分析正确,学生会由于被揭穿而感到窘迫或气恼。而如果教师分析不正确,学生也会由于受到诬赖而感到愤怒。他们常常认为老师是在自作聪明,自以为能像上帝一样居高临下地洞察所有学生的内心,感觉莫名其妙地好。
  傲慢无礼型语言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明显贬损学生的意味。它们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贬低学生的人格,并在明确地表达下列意思:
  “我不喜欢你、甚至讨厌你”。
  “我对你没有信心”,等等。
  学生如果经常听到这类语言,就有可能形成“我是一个差劲的人”等自卑心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较大的伤害。
  由于这种语言常常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也可能随之出现反攻击的心态。这时,师生之间可能出现更大的冲突。
  更重要的是,傲慢无礼型语言给教师的形象蒙上了粗鲁、教养差等阴影,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三、讽刺挖苦型
  讽刺挖苦型语言可以分为两种:
  1.暗示
  例如:
  你讲话的水平真高啊,也许以后会有人请你当我们学校的校长。
  《西游记》刚刚演完,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
  这类语言虽然相对说来比较温和,但效果往往很差。
  原因之一: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认为不关自己的事等,大多数孩子并不能够透彻地理解这些暗示,所以有时教师会感到自己是在“对牛弹琴”。
  原因之二:哪怕有些学生明白了教师话语的部分含义,也会觉得教师说话如此拐弯抹角而有失坦诚,觉得教师“大做作了”,从而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
  原因之三:即使学生听出了教师的“话中之话”,也只会对教师的说话动机和人品作出鄙夷性的评价。
  2.中伤
  例如:你的字写得太好了,龙飞凤舞啊。我的水平太差,实在看不懂!看来要请你的爸爸来教我看。
  你以为你是爱因斯坦吗?不要自以为懂得很多了!
  怎么这么热闹,看来全班同学都缺钙啊!


  这类话语一出口,就流露出对学生的明显鄙视,还带有一些人格侮辱的成分在内。
  对这类中伤性的语言,学生会非常反感。他们即使当面不敢说,心里却会反击:“你有什么资格来消遣我。看你说话的样子,哪像个老师!”
  不要以为仅仅是发号施令型和傲漫无礼型语言才有许多不良的后果,讽刺挖苦型语言对学生的伤害也非常大。因为这类语言的深处隐藏着的是对学生的厌恶和轻视。
  四、隔靴搔痒型
  隔靴搔痒型语言主要有两种:
  1.空口“安慰”
  例如:
  不要难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你就会好起来。
  不要着急,你还年轻,人生之路长着呢。
  在这些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没有意义的安慰中,隐含着一丝“哀其不幸”式的怜悯感。因此,学生会感到双方并没有站在平等的地位对话,而自尊心越强的学生越不喜欢教师这样的讲话方式。
  2.泛泛之辞
  例如:总的看来,你是一个好孩子。
  我也不知道对你说什么好,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你需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当教师安慰一个痛苦中的学生、或学生急切地要求教师对自己有所帮助时,隔靴搔痒式的语言会让学生非常失望。进而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无能、自私、冷漠等不良印象。
  如果学生经常听到老师说此类话,还会怀疑老师是否一直在敷衍自己,对自己毫无爱心。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就不会融洽,隔阂日益加深。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