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
[打印本页]
作者:
wushanshan
时间:
2019-3-25 09:36
标题:
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
生命
,就是
成长
的过程;
成长
,就是等待的过程。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长被
孩子
的学校请去为老师讲儿童
心理
教育
问题,许多老师以为他的儿子自然应该考出好成绩,然而却只考了全班第17名。当有台下有人问这位家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时,只见他在黑板上写道:“
成长
需要等待!”全场哗然。
我被这位家长睿智的回答、全新的理念而折服。
曾几何时,
父母
们似乎乐于谈
孩子
的分数,谈上重点和名牌
大学
,乐于让
孩子
穿梭于各种特长班之间。曾几何时,
父母
们为
孩子
的大小问题,焦虑着,担忧着,烦躁着,忘记了在
教育
孩子
之中,还有一个词叫“等待”。
一、
孩子
的
成长
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生命
,就是
成长
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
成长
过程中,
孩子
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像动植物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出生时不一样,出生后一个月又不一样,三岁时和四岁时不一样,学龄前和小学阶段也不一样。就拿
思维
来说,0~3岁是靠直观的动作
思维
来引导自己的活动,4岁则从动作
思维
向形象
思维
过渡,5~6岁开始向抽象逻辑
思维
过渡。如果
孩子
上小学较早,他的抽象
思维
还非常弱,那么学起数学来就费劲得多。因为数学是以抽象逻辑
思维
为主的活动。再比如,很多家长说,
孩子
做作业拖拉,动作慢,字写不快,写得歪歪扭扭。从生理上来说,有一个原因就是:写字是一种精细且持久的高难度劳动,需要手腕的精细动作达到一定水平,需要视知觉和动作协调得好。如果
孩子
的手部肌肉力量不够强,没有发育到能够完全胜任写字的水平,写起来自然就吃力多了。如果家长不了解这一点,认为是学习
态度
不端正,不认真,岂不委屈了
孩子
?再有,刚上一年级的
孩子
上课坐不了多久就不能专心听课了。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二年级的
孩子
有意注意保持
时间
一般为10~15分钟。随着
孩子
的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保持
时间
会有所延长。这时有的
父母
总以为
孩子
对学习没兴趣,好动喜闹,甚至当成了是多动症。听到太多的
父母
说
孩子
考试太粗心,不该错的会出错。其实有时并不是
孩子
有意在犯错,而是小学低年级的
孩子
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成熟,记忆的瞬间性,注意的短暂性,
思考
的不周密等因素都会造成粗心。这些在成人看来低级而简单的错误,会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成熟和完善而自动消除。
意大利
教育
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每个人的
成长
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份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所以说,既然
孩子
的
成长
有自然发展规律,那就要顺着它的“长势”让
孩子
自由地发展。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
时间
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它不能超越,只能等待,用
时间
等待
孩子
的
成长
。
二、
孩子
的
成长
有快慢程度的不同
同样都是
成长
,但不同
孩子
的
成长
有快有慢。他们因个性气质、智力结构、认知水平、知识
经验
、
心理
特点等的不同而决定了每个
孩子
在同一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加之
孩子
吸收周围环境、成人施加
教育
影响的不同,使有的
孩子
发展的快些,早早地锋芒毕露;有的
孩子
发展得慢些,可能属于大器晚成。比如只要有语言环境,
孩子
迟早能学会母语,但有的
孩子
说话较早,有的则较晚;在小学阶段不显山露水的
孩子
到了中学可能一跃而起,令人刮目相看。就象运动员长跑,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终点接近胜利的也许起点慢。
成长
过程中只有相对的而没有绝对的快与慢。比如
孩子
做事马虎,人际
沟通
的畅,情绪多变,调皮捣蛋等等,这些都是
成长
中的正常现象,随着
孩子
年龄的增长,知识
经验
的丰富,技能的娴熟,阅历的积累会逐渐克服的,现在看来的小毛病也许过两年就不成为毛病了。
所以,有些是急不来的。不要因为看到
孩子
3岁了还不会说完整的话,就怀疑智力是不是有问题;不要看邻家
孩子
会背唐诗会计算,就埋怨自家
孩子
怎么还不会;不要看到
孩子
上小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屁股坐不住,大脑就亮起了“红灯”:会不会是得了多动症呀?于是四处求医问药;不看到
孩子
考了80多分,神经马上崩紧,急急网上求询:我的
孩子
成绩不好,怎么办呀!我都绝望了!
爱迪生上学才3个月就被老师责令退学,如果她的母亲也和老师一样对爱迪生失去信心和耐心,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发明大王;爱因斯坦4岁多还不会说话,上小学后也被认为是低能儿,但他
父亲
的耐心的
鼓励
一直推动着他不断取得进步;美国历任总统中,堪称好学的威尔逊到9岁才学会26个字母,12岁才识字;小时候的达尔文在
父亲
的眼里简直是游手好闲之辈,整天打鸟、玩狗,抓虫子。但最后还是
放弃
让
孩子
学医的愿望而把自己融到
孩子
的爱好中去。这样的例子很多。
孩子
的希望不是毁在他自己的手里,而是最先毁在他
父母
手中——因为他
父母
首先失去信心了。所以,永远不要对
孩子
失去信心,要辩证地看待
孩子
成长
道路上的得与失,成与败,要接纳眼前的现实,允许
孩子
犯错,允许
孩子
之间的差别。何况这些只是相对而言的,
孩子
的发展也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是呈螺旋形上升的。要以宽容的
心态
看待
孩子
成长
长河中的触礁现象,以信任的眼光欣赏
孩子
的与众不同,独特个性。
相信
孩子
能行!就像那篇家户喻晓的《只有你能欣赏我》文中的母亲一样,用欣赏的、信任的、
鼓励
的、爱的眼光等待
孩子
成长
。
三、不同的
孩子
有不同的特点
个体的差异,先天的秉赋,后天的
教育
等等都造成
孩子
之间的千差万别。就象人的手指头有长短,
孩子
也是各有千秋。美国哈佛
大学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指出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
孩子
有不同的智力结构和侧重点。这就是为什么有的
孩子
交际上鱼得水却不擅长写作;有的内向害羞但写起文章妙笔生花;有的唱歌会跑调但数学却很好,有的不
喜欢
画画偏
喜欢
体育运动。
童话大王郑渊洁小时候是个“差生”,因为他总是调皮捣蛋,他的老师训斥他:“咱这个班里,最没出息的就是你!”郑渊洁不服气:我作文好,我有想像力,咋就没出息?果然从未上过
大学
的他成了当代颇有影响力的童话作家。当有人采访他
成功
的
秘诀
是什么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找到了最佳才能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所以,每个
孩子
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
父母
们不要总是拿
孩子
和别人比,期望值不能太高,希望
孩子
样样出色,当全能手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过早地给
孩子
盖棺定论,容易失却客观的判断标准,容易偏离正常的的
教育
轨道。操之过急,期望过高,除了让自己徒增烦恼和焦虑不安外,还会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主宰下作出对
孩子
打骂、发脾气、唠叨不停、反复无常甚至歇斯底里的行为来,不管是你的不良情绪还是行为,都会影响到
孩子
的
心理
的
健康
发展。最后只能让
孩子
越来越远离你的期望。
家长要做的是去发现他的长处,要多仔细观察
孩子
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寻找
孩子
身上的闪光点,找到
孩子
的最佳才能区,再提供适当的条件去培养这方面它,发展它,做到扬长避短。如果不顾
孩子
的特点,不是
孩子
所愿学而是家长所逼,或者说,要
孩子
学的正是
孩子
之短,那么只能费力不讨好,给
孩子
增加
心理
负担。因为,谁也不愿忍受一次次的
失败
感,受挫,
孩子
并没有成人想像得那么有意志力,很多时候是凭着热情和兴趣学的。
其次,要积极等待,主动寻找
教育
时机,创造多种办法。“没有教不好的
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
父母
。”当一种方法不行时,再采用另一种方法。在积极等待的同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契机的眼睛,要有一颗积极
思考
的大脑,多想一种办法,多设一种情境,以调动
孩子
的积极性,让他朝着你预设的
目标
进发。要让
孩子
做事,要实施自己的
计划
,在此时不行时,就看在彼时。因为也许当时
孩子
情绪不佳,影响了
孩子
活动的兴趣。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