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孩子不当的早教等于早跌跤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2-16 20:22
标题: 孩子不当的早教等于早跌跤
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有老师教导的早教中心;另一组则不进行早期教育。入小学时,第一组儿童的智商平均比第二组高10—20分。15岁时,第一组孩子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均高于第二组。 但在第二组的孩子中,有位孩子的表现却与第一组孩子不相上下,教授追踪调查后发现这孩子之所以能表现优异,是他母亲经常在家透过玩捉迷藏、画图、说故事、唱儿歌进行”早教”的母亲。可见“早教”对于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确有不可忽视的效果。
外国的成功人士是怎么”早教”出来的
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父亲是个钟表匠,每当他在工作时,就会同时教导三岁的卢梭读普鲁塔克的《古希腊罗马英雄传》。在他的督导下,卢梭在七岁前已经读了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丰得奈尔的《世界通史讲话》以及莫里哀的戏剧。 居里夫人在女儿牙牙学语时就对她们进行观察,发现大女儿性格文静、朴实、专注,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小女儿思维跳跃、充满梦幻、情绪 多变,具有艺术家的特质。于是她针对所发掘出孩子的天生特质给予不同的的家庭早教,最终使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则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连任三届英国首相,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她的父亲罗伯茨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并在日常生活中,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
在上海书城里,一位年轻爸爸拿着一本有测试孩子比较数字大小和念儿歌的《1岁宝宝智力测试》说:
“我孩子已经11个月了,可以让他先看看测试1岁宝宝的智商书。”
他提的书篮中,还躺着几本同一类型的幼儿智力开发书籍。
通常刚满1岁的孩子多半刚会开口说话,念儿歌肯定是不行的,但这位爸爸却野心勃勃的认为这些有非常鲜艳图片的IQ测试、培训的幼教书,应该会吸 引孩子的注意,他会先给孩子做测试后记下分数,再按照书本,让儿子来学习语言、数学、逻辑、感受、运动、观察、社交能力,然后再做这些测试看分数能否提 高。
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父母对“早教”的观念就是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
只有在闲暇时,人才会思考学习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入小学时,从学校带回来一张表格要父母填写,其中有一项要填孩子的“强项”,朋友想了很久,不知道填什么才好。
因为孩子说老师讲的“强项”,就是别人不行我行的地方,可是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早教班里学会了弹钢琴、画画、语文、游泳、计算机、英文、唱歌、跳舞、下棋……
所以,当大家都学得“一样多”时,比的就不是那由学校和补习班教出来的“技艺”,而是“不一样”的特质了。
而这些“不一样”的特质是什么?
是人格特质、学识内涵、工作态度、逻辑思考、想象创造能力……
希腊文中“学校”一词之意是“闲暇”,因为希腊人认为,人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
的确,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留给孩子“闲暇”时间去咀嚼所学,让父母用心观察孩子不同的反应和变化的,是急不得的,须花时间去等,让其慢慢地累积养成。
先跑不一定会赢,只会输掉孩子对学习的热忱和模糊化了孩子的“长才”。
家长选择培养方式,就是拿孩子的前途做赌注,千万要谨慎投注啊!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