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研究性活动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wushanshan    时间: 2018-12-20 18:33
标题: 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研究性活动探索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来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善于研究的人才会继承和发扬,才会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培养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是让师幼共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幼儿通过游戏、操作等亲身实践研究活动,能发现知识、并能运用已有经验解决简单问题,逐步形成研究性活动的心向,学会探究的方法,同时形成主体性人格、合作能力、科学精神等社会性品质。然而,要想转变幼儿学的方式,关键在于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研究性活动的探索是自我卷入式的,伴随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教师在不断地“投身――抽身”于教育实践的研究性活动中,逐步掌握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的能力,不断形成较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逐渐提升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获得专业和人格的双重成长。
一、我国研究性活动的核心内涵
我园研究性活动的核心内涵是指师幼共同研究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激发研究的热情,共享研究的快乐,获得研究的智慧。该核心内涵涵盖贯穿研究始终的核心理念,显现清晰的价值取向,追求可行的教育目标。
1.核心理念。
我园的研究性活动是由“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历史生态观统领的,渗透共同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观念。共同成长包含师幼的互动发展和家、园、社区的协调发展;终身发展则表现为师幼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表现为勤勉的探查和科学的探究,还涉及师幼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确立与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在我园正门的大型喷绘上得到图文并茂的表现:绿树代表成长共同体,涵盖师幼的成长与发展,包括课程的建构与完善,蕴含环境的优化与开发。绿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师幼、课程、环境、管理形成的成长共同体只有渗透绿色教育、科技教育、人文教育,才能产生和谐的音符,奏出美妙的教育交响乐。在家园、社区一体化的成长共同体中,师幼如鸽子般自由飞翔,让个人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挥。
2.核心价值。
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转化为对各自不同问题研究的过程。活动实施的结果,将会改变师幼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式,从而进一步改变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不断激发起他们的研究热情,他们在获得研究智慧的同时也获得了与环境相互和谐的生存智慧。
幼儿每天面临各种与学习、生活有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掘可以培养幼儿生存智慧的核心问题,知识本身已不是他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学习策略、交往智慧、生存伦理成为他们研究的核心。
培养幼儿的生存智慧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要通过园内外的许多活动来逐步实现。例如,让幼儿获得人与动物的生存观念,是生存智慧的内容之一。但它是通过许多活动展现的,音乐活动、谈话活动、科学活动都是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的中介。例如,在中班歌唱“大野狼”中,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感受人与动物的共存关系。教师通过对传统教材的改编,嫁接环保价值,体现研究性内涵;幼儿则通过讨论怎样保护自己、怎样保护狼,逐步理解生存的伦理。
3.核心目标。
研究性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师幼有从事问题研究的热情,通过研究有建设性的问题,享受研究的过程。师幼在提出与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研究的热情和研究的智慧。
(1) 研究热情
①深化与拓展对周围自然、社会及其与人们关系的兴趣,愿意主动探究。
②在研究活动中,不断培养尊重事实、执着、乐观的态度,逐步形成合乎情理的价值取向。
③享受研究的过程,体验自我成长感。
(2)研究智慧
①研究过程中锻炼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预测、验证等认知技能。
②在问题研究中,对自己的策略执行进行调控,并体验不同策略适用的条件或情境。
③在平等、民主、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内,不断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逐步学习倾听与,理解别人的观点,磨砺批判反思的敏锐性。
幼儿通过以问题为先导的发现式学习,掌握问题解决的办法,反复地意识和运用元认知策略,学会在不同的情境内迁移。这时候,单纯的知识学习已显得不重要,孩子们不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学习、学会理解,从而不断培养起受益终生的生存智慧。
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将会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决策水平。不同层级水平的教师面对自己最感困惑的问题,进行探索,不断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逐步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在研究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同时,也在研究学习和研究本身的问题,研究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人德行成长的问题。他们愿意尝试发现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在享受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倍加热爱自己的事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学会批判地看待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在热爱孩子的同时,更学会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
二、我园研究性活动的内容架构
我园的研究性活动包括幼儿的实景探究活动和教师的实地本位研究,幼儿是在真实地观察、操作、思维的过程中学习的,教师的研究则立足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两者都强调活动的真实性和启思性。
1.幼儿的实景探究活动。
幼儿的实景探究活动是让幼儿感受真实的社会与自然生活,不断深化与拓展对个人、社会、自然问题的研究兴趣。它包括下列活动内容:
(1)探究工作室活动
探究工作室活动是在自主、整合的观念引导下,进行开放式的块面建构,引导幼儿发现特色区域环境中的研究问题,进行个人和小组的合作探究。我园根据现有的场地特点和资源优势,构建开放式、一体化的自由探索空间,形成相对独立的各个活动区域,如小小黄泥巴村、染艺工作室、小小烹饪室、娃娃探宝库、水底长廊、“做中学”科学操作室等。每个活动区各有自身的侧重点,如小小黄泥巴村和染艺工作室侧重艺术的角度,小小烹饪室、科学宫和水底长廊侧重科学的内涵,娃娃图书室则侧重社会方面。
①支撑观念:创设自主、开放的探究环境,提供幼儿多元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从中获得体验,激活幼儿在其他学习中的“知识储备”,让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有机地整合艺术、科学、语言等各领域的内容,将真、善、美的内涵自然渗透,让幼儿在模拟周围现实生活的活动情景中,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对泥土和工具、染料和纺织物、水和面粉等各种材料的探究。
②研究问题:探究工作室是问题引导式的,每个活动区依据各自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教师指导、同伴互动、日常观察发现身边的问题,进而让幼儿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不仅可以体验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艺术、文化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遵守规则。孩子们探索怎样借助辅助材料塑造小动物,思考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他们猜测馒头是怎么做出来的,用贴图或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设想,再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假设,并记录自己亲眼看到的现象,接着在同伴间进行表达交流;孩子们不仅能阅读和查找资料,还可以自制、修补、整理图书……
(2)研究性游戏
研究性游戏活动突出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性、自主性、探究性与趣味性,是一种模拟幼儿现实生活场景的活动,幼儿将自己对生活事物的观察、调查、模仿、想像转化为一种游戏行为,将探究活动与游戏相融合。通过参观调查、质疑讨论、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师幼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的主题游戏活动,如礼品店、农贸市场、美食广场、医院等。
①支撑观念:研究性游戏是角色游戏的扬弃与发展,幼儿不再是以往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的“表演者”,而是游戏全程的“创造者”和“探究者”,环境由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出来,规则由孩子经过小组讨论来制定。研究性游戏是动态的,孩子通过游戏不断地发现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幼儿不断生成新的游戏内容和规则。幼儿正是在模拟现实的游戏中,不断激发起探究的热情,逐步形成研究的智慧。
②活动流程:分为游戏的调查与筹备、游戏的探索与建构、游戏的发展与延伸三个阶段。以大班“礼品店”为例,在调查与筹备阶段,幼儿带着“礼品店是什么样”的问题,通过集体调查、亲自参观收集有关礼品店的各种信息,用表格记录自己的发现;在探索和建构阶段,幼儿思考“我们的礼品店怎样开广孩子们进行角色分工,研究礼品的制作与包装、礼品店的设计与装璜,并开展有关店名的辩论会,对礼品、节日、货币进行有趣的讨论;孩子们在动手创设游戏情境的基础上,逐步进入游戏的发展与延伸阶段,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规则,如开展礼品店的开张剪彩活动和明星员工的竞选活动,以及诸如“节日礼品店”、“儿童礼品店”、“妈妈礼品店”等主题活动。在此基础上,师幼逐步生成出服装店、宠物店、糕点店等研究性游戏。
③显现价值:幼儿在研究性游戏中,获得关于交往、创造、研究等一系列生存智慧,他们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机的整合与迁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如“美食广场”就涉及食品的制作与包装、价目表、广告宣传画、食品买卖、角色分工与礼仪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将自己在数学、艺术、交往等方面获得的认知经验进行巩固和拓展。
(3)领衔领域活动
领衔领域活动是以歌曲、故事、绘画、实验等为载体,以体现生存智慧的研究性核心问题贯穿始终的教育活动。在领域研究性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质疑、讨论、试验、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究学习,让幼儿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不把知识直接地灌输给他们,不把现成的问题答案呈现给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只是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感知、积累、选择学习策略,给予他们学习的“拐杖”,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歌曲“大母鸡”中,活动除了实现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有节奏念诵大母鸡的叫声、感受欢快情绪的学科目标外,还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老师的启发下,有意识地观察并选择图片和动作记忆歌词。活动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歌唱学习,感知记忆策略。为帮助幼儿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记不得歌词怎么办?”进而启发幼儿说出用图片或动作记忆歌词的方法。教师还可用遮图的游戏方式考考幼儿(“这首歌会唱了吗?”),给予幼儿新的思维挑战:图被挡起来了,又怎么能知道下面唱什么?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寻找到特定情境下所使用的记忆策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真正教会了幼儿如何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2.教师的实地本位研究。
教师的实地本位研究是指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反思这些问题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教师通过个人反思、合作研讨不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园内形成研究的氛围。教师的实地本位研究主要分为自我指导和合作研究两种方式。
(1)自我指导
教师的自我指导主要是通过在真实的教育工作情境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决策来实现。自我反省需要与问题有关的理论框架,自我对策需要掌握教育行为的原则和技巧,避免不良的随机行为。教师的自我指导还包括教师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收集信息和积累有效的教学策略。
可见,教师的自我指导包括日常个人实践和日常个人阅读两个方面。日常个人实践除了包括研究性游戏的设计与组织、教师日常的教学日记外,教师还可进行专题方案设计,思考“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以往的经验有哪些?最想探讨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每次观摩活动后,教师进行活动反思记录,这些反思包括:前反思(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反思(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观察、思考、改进)、后反思(总结、预测、重新设计)。日常个人阅读则有自选阅读和指定阅读两种形式。
(2)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包括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理论工作者间的合作、教师与幼儿及家长的合作学习研究。教师的自我成长是需要外援的,基于创造性实践的经验和反省的自我形成与相互交流,教师通过争取外援和提供外援实现分享经验、一起合作、共同提高。教师的合作研究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专题研究,如幼儿研究性活动(教师――幼儿)、全园观摩反思(教师――教师)、家长志愿者行动(教师――家长)、课题研究(教师――理论工作者)等。
二是专题培训,它除采用辩论、邮差活动、海报等问题中心的园级培训方式外,还有教授观摩指导、进行讲座(教师――理论工作者)等。邮差活动是参与式互动业务研讨的游戏方式,它在现场设有若干“邮箱”,教师将“信笺”送至相应的“邮箱”内,再分组对某一“邮箱”的“信笺”进行整理、分析,并选出本组的代表发言。海报也是参与式业务研讨的方式之一,它指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通过可呈现的文字,记录、汇报本组对某一自选问题讨论的结果。
三是专题交流,它主要有教师交流外出培训心得、教师论文评议(教师――教师)以及《成长足迹》、信件、家园信息立交桥、园报(教师――幼儿――家长)等家园交流形式。《成长足迹》是家园每月定期交流的幼儿成长档案,是家园随时交流信息的载体。
我园每月还在全园范围内进行领衔领域研究性活动的合作反思实践,通过表格化的研究性活动设计与反思,不断探索不同领域研究性活动的学习策略、指导模式,探索可供幼儿发现的核心问题,在幼儿探究活动中了解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引导幼儿获得一定的认知策略,从而把握组织幼儿活动的原则。
(3)参照研究
参照研究是将自我指导与合作研究相联系、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在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教师反思以及教学实践行为的框架和常模。常模的建立一是通过选择不同层次的典型教师进行访谈,访谈问题主要聚集在:活动中有哪些预计之外的事情发生?你是如何调整的?为什么要这样调整?二是通过现场观察教师教育行为,记录教师的现场调控行为,活动后让教师进行官我评析,让教师反思当时的教育情境中是否有意识地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三是通过统计分析两种方式的结果,最后概括出适应型、发展型、专业型、研究型教师在策略反思上的一些基本特征,列出教师策略反思能力发展的层级坐标系。
我园引导教师对自身的反省策略进行参照研究,教师对照不同层次发展教师在反省内容(现象、原因、策略)、反省时间(前反思、中反思、后反思)、反省效率(广度、深度、速度)三个维度上的表现,寻找到伯乐的位置;进而发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已有合作研究结果的坐标系,教师对照反映教学观念及行为的等级标准,找寻到自己的坐标点,同时发现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封自己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反思行为形成逐步上升的成长轨迹。
三、我园研究性活动的实施路径
师幼研究的过程,既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他们对不同问题反思的过程。
1.以问题为载体,层层展开。
(1)以问题为线索的幼儿探究性活动
幼儿的探究性活动是他们对一个或多个核心问题展开的探究过程。如在探究工作室小小黄泥巴村系列活动――泥塑“花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教师出示的不周操作步骤韵实物,思考“花鞋是怎么做出来的”,接着孩子进行信息收集与加工:先观察“老师放在桌上的东西对我做鞋有什么用”,接着进行排序,,再比较“我排的与创人有什么不一样”,然居得出结论:“这样排我就知道,怎么锻鞋了。”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他们接着收集与加工信息,先仔细看“我的作品与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进行访谈,询问同伴:“你做的鞋真漂亮!你是怎么做的?”进而得出两种报告:看看我的作品“花鞋”,说说我的制作过程。
研究性游戏“礼品店”的开展也是由问题推导的,孩子们先思考“我们开什么店”,再通过调查、收集资料(收集与加工信息)得抛“我们的市场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孩子们调查:“我们周围有什么店?看看礼品店是什么样的?我该去问谁?”探索不同的收集资料方法:“我们从哪儿了解礼品店?”回到游戏中,孩子们面临“我们的礼品店怎样开”的核心问题、通过比较、调查、总结,收集有关“礼品店是什么样,粪什么,有谁,,做什么,人们需要什么礼品”的信息,最后进行角色游戏研究。
(2)以问题为菜单的教师研究性活动
教师的研究性活动主要指他们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以幼儿研究性活动的设计为例,其中就包含教师教的问题和幼儿学的问题。在预测幼儿如何对待问题后,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引发幼儿提出和解决问题,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设想就成为他们的活动设计。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不再仅仅从自身角度关注教学的行为本身,更多的是从孩子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学习问题,创设对于幼儿成长具有建设意义的问题情境。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一遍遍地在头脑里演示:“孩子可能面临什么问题?”,“哪些是最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孩子可能会怎么解决?”“我该如何帮助他(她)?”……
研究性活动设计不仅仅是活动流程的简单描述,它需要教师明确教学每一步的依据,只有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观察和思考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预测相应的教学对策,才能使教学设计真正发挥作用。鉴于“幼儿怎么学、我该如何教”的双重考虑,我们的活动设计采用双栏的格式。左栏的问题菜单有:活动的名称、目标、过程各是什么哉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右栏的问题菜单有:幼儿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幼儿是如何收集与加工信息帮助解决问题的?他们是怎样报告自己的研究发现的?
我园根据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确立培训方向,阶段性地归纳不同层级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建立层级问题菜单,鼓励教师自我对照,寻找自己开展问题本位的研究。
2.以反思为策略,步步推进。
师幼的反思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概括、推理、预测、验证等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研究的智慧。
(1)幼儿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忆、学习策略的意识与选择,幼儿不断巩固与迁移获得的认知经验,从而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在歌唱活动中,幼儿思考“我是通过什么方法记住歌词的”;在小小烹饪室活动中,幼儿在动手做面条前回忆“我用油泥做面条时用了哪些方法”、预测“这些方法今天能用吗”观察“其他小朋友跟我学到什么”。幼儿在进行数学游戏“买食品”中,在感知9的组合后,尝试用1元、2元、5元钱购买9元的食品,思考“还可以怎么付钱”,比较“谁的付钱方法又快又简单”,并告诉伺伴“我是用什么方法付钱的”。
(2)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结果,同样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总之,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是教师研修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我园教师的活动设计不仅仅是为一次教学服务的“蓝本”,而是让教师通过夜患获得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中介;教师间的作品观摩研讨不;臣对教师个人教学技能的点评,而是教师之间“脑激荡”,寻找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从而设法解决它。每一次参与式业务研讨活动,执教教师反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课题?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哪些思考和调整?我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想和大家探讨?”观摩教师则面对三个主要反思问题:“你从活动中受到哪些启发?”“你有哪些改进建议?”“对此活动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共同探讨,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通过反思,形成对教育理论的反思及消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盲从、对于各种观点能进行比较、权衡、论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提出自己的主张,同时解决自己的困惑;教师通过反思,养成对教育理念的塑造及投射能力,不断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产生自觉意识,并内化上升为理论,进而投射于教育实践;运用反思策略,教师能提高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及决策能力,实践以往未曾经历的教学方式,掌握相应的教学技术。教师通过解读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反思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获得新的教学方法的诀窍,并能加以概括,使得别人也能模仿和运用;通过反思,教师还加强了对教学研究的自主性及责任心,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着眼于自我成长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有效思考教育行为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四、研究性活动的资源开发
1.家长志愿者行动。
家长志愿者行动是家园合作互动的形式之一,家长以活动组织、材料提供、信息咨询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内的教学与科研。幼儿的研究性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协助与支持,为了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在对家长的爱好、特长、意向进行调查后,我们邀请有兴趣的家长组织、参与、支持幼儿的研究性活动,家长与教师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有趣的主题活动,挖掘了全新的探究活动内容,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的互动与合作。
我们除了让家长提供物质材料、参与设计与组织幼儿的探究活动外,还尝试通过家长沙龙、讲座等活动拓展志愿者行动的途径。
2.档案袋。
档案袋主要是幼儿从事各种活动的过程记录及成果展现,可以记载幼儿的成长过程。通过阅读幼儿“档案”里的资料,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幼儿的思维特征、发展状况,从而明确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自己下次活动的参照;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状况,对孩子有直观而全面的了解,并能从中找寻到家庭教育的突破口。
而且,档案袋还是幼儿研究性活动过程中的丰富资源,为幼儿提供了共同活动和反思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档案是在活动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包括探究活动中幼儿用于记录表达的图表、绘画、泥工等。幼儿可以借助档案反思活动的过程、比较前后两次活动的异同,同时使得自己“述之有物”,充分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
3.导师团。
导师团分为园内导师团和外援导师团,它是一种挖掘幼儿园、社区资源的重要方式。
(1)园内导师团
为在全园形成合作研究的氛围,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建立三级培训模式:一级是班组长指导;二级是年级组内培训;三级是园级培训。每一培训层都有相应的教师担任受训者的导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形成定点定人、个别指导,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2)外援导师团
结合园内幼儿研究性活动的开展,我们与南京师大建立了积极的协作与指导关系,双周二定期邀请许卓娅教授来园现场指导和参与研讨,并邀请郝京华、周兢等教授进行有关探究学习、元认知策略的讲座。结合“小小黄泥巴村”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定期邀请南京师大美术学院的学生来指导幼儿进行泥塑活动,丰富师幼关于陶艺的知识,师幼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艺术的美感。
4.网络。
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了研究性活动的重要资源,我园对互联网和局域网的资源也进行了开发和利用。
(1)局域网设置
局域网有效地加强了教师之间        关键词:师幼共同成长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