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发现问题与自主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jiaotianjiao
时间:
2018-12-20 18:47
标题:
发现问题与自主学习
内容提要:问题萌发是推动幼儿探索行为的首要动力,对周围发生的事物产生疑问后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我们主张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提出用材料和环境来做依托,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保护幼儿提问的欲望和问题意识,从提问分析幼儿的发展,调整教育的重点,在问题情境中拓展幼儿的问题意识,同时,挖掘幼儿的隐性问题。
关键词:问题萌发 主动探索 潜在的问题 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 心理环境 师幼关系 拓展 隐性问题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我深刻的意识到问题萌发是推动幼儿探索行为的首要动力,对周围发生的事物产生疑问后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在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应如何去做呢?
多彩的世界展现在幼儿面前,无数的问题像火山喷发一样从幼儿的头脑中涌动而出。此时的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成为一名回答幼儿问题的“专家”,而是要努力挖掘幼儿内在的更多的问题,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循着问题的线索去自己解决问题,挖掘幼儿潜在的问题意识,提高幼儿的问题能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幼儿在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和新奇的事情,从而引发幼儿提问的冲动。如:观察下雨时幼儿会提问“雨是从哪来的?为什么下雨时会打雷会闪电?雨水会流到哪里去呢?”在刷牙时幼儿又会问:“刷牙时只能使牙刷吗?牙膏是甜的能吃吗?为什么我们要刷牙?”我耐心倾听并一一地解答,让更多幼儿大胆提出心中的问题。但是幼儿园的环境毕竟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应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发现问题的机会,给幼儿更多想象的余地,扩展幼儿的问题空间。让幼儿提出疑惑,引发问题意识,因为只有幼儿自己生成的问题,才是促进幼儿进行探索的兴趣之源。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使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蕴涵着许多问题,有的问题是即时产生的,有的受某些因素影响而产生,有的问题是幼儿在认识环境中提出的,还有些问题是生活本身向幼儿提出的,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实景中去亲身体验和尝试这些问题,是可以帮助幼儿运用经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内化经验,学习独立生活的好办法。如:在创设小商店这一活动区时,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就发现提出了很多问题:“小商店中要准备那些商品呢?…‘顾客怎样知道商品的价格呢?”“怎样收顾客的钱呢?”我并没有马上回答孩子们的提问,而是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商店超市以参观、访问、观察等活动方式,让幼儿自己去寻求答案。教师则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关注和追随幼儿的探索进程。
二、用材料和环境来做依托,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用最原始的摸、闻、看、听等来认识和感知周围世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体验,积累知识经验。但问题的产生需要用材料和环境来做依托,幼儿只有通过对材料的不断操作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才能产生不解和疑惑。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往复中,使幼儿的智慧和能力得到发展。
在环境创设时尽量创设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探索,且充满问题情境的环境。教师对所投放的材料要精心的选择、设计和安排,暗含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需要,品种要丰富多样,摆放要整齐有序,幼儿能自由方便的取放。如:在益智区我投放了流沙瓶里面装满了水,静止时上面瓶子里的水是不向下流的。“怎样让一个瓶子里的水流到另一个瓶子里呢?”幼儿马上提出了问题。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方法,最后幼儿发现晃动瓶子或将瓶子倾斜,都可以使一个瓶子里的水流向另一个瓶子。随后我又投放了装有大米和小米的瓶子,在游戏中幼儿发现大米流得慢,问我是为什么?我把问题留给了全班孩子,幼儿都围了过来仔细的观察,终于有一名幼儿兴奋得大叫“大米大把口堵住了所以流得慢,小米小所以流得快”。孩子们刚才的满脸疑云,顿时化作了一片欢呼。
创设良好的轻松的心理环境,建立自由平等的、共同探讨的师幼关系,能使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大胆的说出心中的疑问。如:在活动区游戏时,我常常会扮成娃娃家的妈妈加入到娃娃家的游戏中去,和幼儿一起游戏,此时孩子们会很自然的把我当作他们中的一员,问着“妈妈娃娃生病了怎么办呀?…‘我把做饭做糊了还能吃吗?…‘电话打不通是不是没电了?”“咱们家着火了怎么办?”等等的问题。在这样的互动中,环境真正起到了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的作用。在创设和提供有益于激发幼儿问题意识的环境和材料过程中,还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并用幼儿可看得见的直观的方式把问题列举出来,如:在进行植物吸水量比较实验时,请幼儿用画画的方式记录都有些什么植物,再用柱状图表示出观察的结果,从而自己得出答案。这种方式一方面促进幼儿与环境的更好互动,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激励了幼儿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使每个问题都成为幼儿下次探索、发现问题的起点。
三、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
1.保护幼儿提问的欲望和问题意识
爱问问题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的问题有时问起来没完,有时又问得让你无法回答。对幼儿的提问如果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或过多地加以限制,往往会在不经意中扼杀了幼儿的这种天性。教师积极的回应并表现出肯定和鼓励的态度,会促进幼儿积极思考,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对于幼儿的提问,教师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回应。教师不仅要用言语鼓励幼儿提问,而且要用创设环境、提供机会和合作、支持等比较隐性的手段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2.从提问分析幼儿的发展,调整教育的重点
幼儿提问虽然干奇百怪,但从幼儿的提问中可以找出幼儿的关注重点,教师应及时分析幼儿问题的类别、提问的倾向,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支持幼儿探索的深入。如:现在家用汽车越来越普及,各种汽车离幼儿的生活更近了,成人们也常常会谈论汽车的种种。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孩子们边走边谈论着路上往来的汽车,问得最多的是“你知道这是什么牌子的车吗?”“你喜欢奥迪还是奔驰车?…‘你知道那种车开的最快吗?”……通过幼儿的提问我发现了幼儿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这是公共汽车,还是小汽车”上,他们已发现卧车中有很多不一样的牌子,并且外观各不相同。
我了解到幼儿的这一需要,发起了和幼儿、家长一同收集不同牌子汽车的图片和模型的活动,满足了更多幼儿想认识车,了解车的需要。由于幼儿各自的兴趣爱好不同,显示出问题的多样性,这就需要老师善于从多样的问题中进行筛选,捕捉幼儿的热点,发现幼儿的需要。
3.在问题情境中拓展幼儿的问题意识
幼儿探索世界的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常常与周围的环境、材料密切相关。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寻答案。不断地深化、拓展问题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发问、在情境中释疑,然后达到拓展幼儿问题意识的目的。幼儿通过亲身操作、比较、分析、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多种现象进行综合推理作出判断。如:在游戏中幼儿提问“如何能将彩泥压成扁圆形?”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我只是告诉幼儿可以从周围选圆形的东西试试看,在试过后幼儿兴奋的告诉我,各种小圆盖可以压出扁圆,并且还发现随着瓶盖大小形状的变化,压出的彩泥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接着幼儿又引发出,“如何将压好的圆从瓶盖中取出来?”的新一轮问题讨论。
4.挖掘幼儿的隐性问题
幼儿由于受其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会把心中的不解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这时老师要通过对幼儿平日的了解,善于发现幼儿不明白又提不出的问题。例如:在小班幼儿玩拼图“打伞的小鸭”时,幼儿只观察到将边缘线的凹凸变化大致的拼在了一起,却忽略了图案的完整性,使得拼出来的并不是一幅完整的画。幼儿不解明明把它们都拼在一起了可为什么不是小鸭子呢?我发现后及时引导幼儿了解拼图每一块都很像,先要记住自己要拼得拼图是什么,拼拼图时要观察手中拿着的是拼图中的哪部分,然后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及时发现幼儿的隐性问题给予支持,可以避免幼儿的探究行为受挫,失去探究的兴趣。
问题是万事万物萌发的起源,问题是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开始。幼儿用提问表达着对世界的关注,我们要让每一名幼儿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爱学好问的孩子。我们要创设一种绵延不绝的问题情境,让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发展、实现创造!
《中国幼儿教师网》 编辑
关键词: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