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泥工活动中的预操作
[打印本页]
作者:
wushanshan
时间:
2018-12-20 19:06
标题:
泥工活动中的预操作
在课题组的培训和指导下,我们对泥塑活动的核心价值和年龄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在依据幼儿塑造特点及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方面,也从课题组和同行那里获得了许多启发。带着这些新认识,观察和了解我园教师的现状,我们发现还普遍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有的教师对孩子塑造的物品不满意时就急于帮助,又出现了指导过频,手把手教的现象;有的教师面对孩子的困难,不知该不该指导,如何指导;有的教师干脆全部放开,让孩子们尽情发挥,导致孩子们因没有经验和技能的支持而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是对孩子塑造物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不清楚;二是怕影响和束缚孩子大胆表现而不敢指导,失去了主导作用;三是对孩子塑造形象所应具备的经验和技能把握不准;四是指导的针对性不强。为了帮助教师解决上述问题.我决定以大班“捏狗”为例,组织教师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教师开展预操作,预想孩子们在“捏狗”活动中的难点
在制作活动中我们已经尝试了预操作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泥塑活动的预操作是否有效呢?我们进行了尝试。
1.丰富经验,了解狗的明显特征。在预操作活动前,我对教师们提出了问题:“京巴狗为什么可爱?哪里能看出它的顽皮可爱?大狼狗的凶猛体现在哪里?”有的教师说,京巴狗胖乎乎的身体比较可爱;有的说,京巴狗喜欢玩球,喜欢对人作揖很可爱;有的说,大狼狗四条腿特别有力,见人就“汪汪”叫,让人害怕。我发现教师们只是说出了这两种狗的部分特征,而对它们的明显特征不太清楚。于是就播放了大狼狗和京巴狗的录像让教师们认真观看。陈老师边看边自语道:今天仔细一看,才发现大狼狗跑起来耳朵是立着的,而且是三角形的,身体是瘦长的。放映结束后,老师们又把自己没看清的地方重新定格看了一遍.然后都抢着发表自己的感慨:原来自己的认识都是笼统的,头脑中没有狗的典型的、清晰的特征。经过讨论归纳.大家达成了共识。
大狼狗:三角形的头,尖尖的耳朵,长长的嘴.瘦长的骨架,四肢细长有力,长长的尾巴。
京巴狗:圆圆的头,耷拉的两只小耳朵,胖胖的身体,短短的小腿,翘翘的尾巴。
2.动手塑造,感知捏狗过程中的难点。
虽然教师把握了这两种狗的典型特征,但在捏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刘老师想捏个卧着看家的大狼狗.耳朵是立着了,却不知安在哪儿,卧着的身体,也是越捏越感觉不像。看到这儿.我马上对她说:“虽然你捏的身体有点像袋鼠的身体,但是捏的头还是很有神韵的,挺像。”岳老师想捏个跑着的大狼狗.怎么捏也没有那种迅猛的神态,索性扔下不捏了。我过去把作品稍加改动.把嘴巴捏长些,两只耳朵向后捏捏,尾巴立起来,一只跑着的大狼狗出现了。陈老师想捏个低头吃食的京巴狗。头总是安不住,身体刚捏好,头就掉了,后来选了一根前面弯曲的软电线插在里面才成功了。张老师捏自己家卧着的“小黑”,瘦瘦的身体,弯着头,虽然大家都说不像,但是张老师却显出一副非常满足和自信的样子说:“看!这两只尖耳朵,突出的脊柱多像啊!”其他老师捏的作品普通存在的问题也是站不住。教师们边捏边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这只狗要想捏出神态难度这么大”……
3.分析研讨,预想孩子们在捏狗活动中的难点。
当老师们对捏狗活动有了深切的感受后,我请老师们进一步思考:“孩子们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老师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捏的狗能站起来就是个困难。”“那还好解决,关键是孩子们对狗的典型特征可能把握不好。”“对,就是知道了,如何表现也是难点。”我又请老师们思考:“你们感觉在捏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老师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鼓励!”“然后呢?”我又问道,“是经验和技能的支持。”最后。经过亲自体验、感受、反思,我和教师一起预想出孩子们捏狗的难点是:孩子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狗,但对自己想要捏的狗的明显特征可能把握不住;表现狗的明显特征上可能有困难;如何让表现的狗站起来可能有困难。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预想了以下指导策略。
* 捏狗活动前组织幼儿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铺垫活动,如,说一说,画一画,用动作表情学一学,使幼儿对自己想捏的狗有更深的体会、感悟和了解,帮助幼儿抓住狗的神态特征。
* 提供一些狗的立体模型、图片、录像等供幼儿观察比较,也可以把孩子家里养的小京巴狗带到幼儿园和孩子们玩一玩。
* 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软电线、小木棍等,支持满足幼儿的需要。
* 充分肯定幼儿塑造的作品,增强其自信心,并利用评价环节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借鉴经验和完善作品。
开展案例分析,帮助老师探索泥塑活动的指导策略
在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崔老师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了“捏狗”活动,因为她们班孩子对狗的兴趣特别浓。为了帮助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归纳、提升开展泥塑活动的指导能力,我组织教师观看了崔老师组织活动的录像,并提出了研讨题“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哪些适宜,哪些不适宜?为什么?还需怎样调整?”
录像结束后,教师因为有了预操作的经验.所以对活动中的指导话题特别多。有的老师说,崔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说狗、画狗、演狗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对狗的经验和认识,对京巴狗的顽皮、温顺、可爱,大狼狗的凶猛、厉害,表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为后面的塑造活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有的老师说.活动中孩子们说的狗的典型特征很清楚,但在塑造中出现了我们预想的结果――表现起来有困难,这时,崔老师分别用了观察照片和立体模型、语言引导、借鉴同伴经验等方法,很好地支持了孩子们的表达表现,使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当发现老师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我随即提出了新的问题引发教师的思考:“在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是否得当?”教师们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后有了争论。有的说,提供的软电线和小木棍满足了幼儿的塑造需要。大部分孩子都利用这些辅助材料完成了作品;有的老师说,我觉得老师活动前就提供这些辅助材料影响了孩子塑造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很少尝试抻拉的方法塑造头和四肢,而大班的幼儿应该探索这种方法去塑造物品。经过观点的相互碰撞,教师达成了一种新的认识:“材料应在孩子尝试其他方法不能成功时再适时提供。”我随即又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在评价环节发挥的作用如何?”这时,教师们又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引导很到位,能够针对某一幼儿的作品提出问题引发其他幼儿共同思考,帮助其解决。比如梦旋塑造的奔跑的狗,因为支撑的问题总站立不起来,评价时崔老师提出了问题引发孩子们思考:“为什么狗的四条腿一样长却站不稳呢?”孩子们从腿部用泥量、身体的比例、泥的软硬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一致认为是前腿没有力量支撑,用小棍来帮助一下。梦旋在大家的鼓励下尝试着去做了,果然前腿有了支撑的力量,也使得整个身体精神了起来。在大家的帮助下问题得到了解决。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在评价环节从开始到结束统得有点过死,教师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给每个幼儿机会。让幼儿之间充分地交流,因为有的幼儿还在关注着自己的作品,不适宜集体评价。我又问道:“集体评价环节有没有必要呢?”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集体评价环节有必要,但是要把握好时机。当孩子们陆续完成作品后,可以进行充分的自由交流分享,当教师发现有共性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组织幼儿集体评价。
通过预操作和教师对幼儿的捏狗活动的案例分析,我们获得了如下认识:
1.选择主题应该是孩子们共同感兴趣、共同熟悉的;
2.开展预操作.明确孩子们在泥塑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预想相应的指导策略;
3.多种方式方法丰富孩子们对所塑物品的相关经验和应具备的泥塑技能;
4.塑造活动前提出的谈话问题要直接指向泥塑所要实现的核心价值;
5.在材料的提供上要根据孩子的需求适时提供;
6.恰当运用语言指导、动作支持、借鉴同伴经验等策略;
7.运用交流评价环节提升孩子的塑造经验。
总之.我们初步尝试了教师预操作在泥塑活动中的有效作用,摸索了一些泥塑活动的指导策略,但在组织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预操作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