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厦门市思明区学前教育特色建设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谢思洋    时间: 2018-12-20 19:12
标题: 厦门市思明区学前教育特色建设探索
         [摘要]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创建自己的特色。厦门市思明区学前教育在环境、课程、管理、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初步建构出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厦门市思明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特色;建设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的热点问题。
2001年,厦门市作为国家教育部首批38个“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率先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列。几年来,思明区幼教界的全体同十二兢兢业业、认真学习、不畏艰辛、辛勤探索,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初步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一、注重“内涵性”环境建设
环境是影响有机体生长和发展的外界实际条件的总和,而幼儿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要素。充分利用环境、通过环境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是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幼儿自主学习、积累直接经验、体验事物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最佳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创设和利用幼儿园环境,使其支持幼儿的学习、使幼儿在环境的动态系统中成为活动主体、使环境与幼儿产生积极的互动等,都是学前教育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思明区的许多园所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如厦门市第一幼儿园的“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课题研究,具体探讨了如何使幼儿与幼儿园环境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深入分析了“空间”“孩子”“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环境的内涵,总结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提升了环境的教育价值。
厦门思明区的幼儿园在环境建设上注重丰富其教育内涵,所创设的环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教育性。在把幼儿园环境作为教育要素来建设的过程中,他们注重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针对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从空间的整体布局、区域的设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主题展开过程中环境的创设等多个维度去考虑环境的教育价值。如厦门一幼的户外环境五个区域的规划,除了突出健身运动之外,智力刺激、探索发现、美的和谐也尽在其中。全园设置了12个功能室,既满足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同时又促进了同龄、异龄孩子的交流,以及孩子与成人的对话和交往。
二是主题性。主题性是指环境的创设体现主题,并根据主题活动的推进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让环境成为幼儿经验、想法表达和表现的空间,能不断地与幼儿“对话”。在思明区的许多幼儿园,只要你走进活动室,便能从墙面、顶面和地面的三维空间的布置推测出孩子们在探究什么主题。如在厦门实验幼儿园小班的“彩色世界”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颜色和布,孩子们自由选择拖把、印章、手指、脚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色彩的理解与感受,共同创作了大型壁画“色彩天地任我行”,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主题的氛围。
三是探究性。良好的环境应该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幼儿园的空间、设备、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此,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的需要与兴趣,要能引发幼儿主动参与,要能支持幼儿的学习。思明区的广大幼儿园十分注重环境对幼儿的激发。如厦门一幼的功能性分区活动、主题情景的环境布置、墙面的多维利用、新奇多样的材料、环境的和谐美丽都会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到环境中去:“绿篱迷宫”谁都想去走一走,“手工室”丰富多样的材料谁都想试着动手做,充满“洞洞”的空间环境谁都急着去找一找……的确,“环境是会说话的”,优质环境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性。
四是文化性。幼儿园环境的文化性反映幼儿园的精神追求。它虽较为抽象与隐性,但所营造的氛围是浓郁的,蕴涵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为此,思明区的幼儿园在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的同时,都特别重视文化环境的建设。如厦门第九幼儿园致力于营造浓厚的闽南文化环境,将闽南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建设,构建了幼儿园、班级、活动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把闽南童谣布置在墙壁上,让墙壁会“唱歌”;创设与闽南文化息息相关的活动区和特色角,如珠绣角、影雕角、剪纸角、面泥角、织网角、贝壳角、提线偶表演角、布袋戏角、歌仔戏角、高甲戏角、南音表演角等,让幼儿感受社会环境和人文景观,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闽南民间艺术的精美和广博,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激发幼儿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厦门九幼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的外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营造了积极向上、温馨、快乐的“九幼一家人”,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九幼”环境文化,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又如厦门科技幼儿园以“保护好奇、支持探索、鼓励创新”作为创设环境的指导理念,以“把幼儿园创设成为一个大型的趣味科技宫”为目标,创设多样性的科技教育环境,力求让幼儿园的每个景点、每个角落、每一块墙壁都能为科技教育发挥作用――幼儿园进门处的机器人,天花板上形态各异的灯具,升旗台上的航天火箭模型,操场上的飞机组合滑梯,种植区里的暖房,神秘的幼儿科技宫,后操场鱼型的游泳池,草地上的贝壳雕塑,天台上的风车等,都体现了用心构思设计的科技教育环境。
二、探讨“主题探究活动”课程模式
课程问题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探讨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是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和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自主的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活动型、整合性课程。在“主题探究活动”课程模式的探讨方面,厦门比福建省的其他地区先行了一步。思明区在这方面更是进行了系统探讨。2005年6月,由厦门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研究室牵头并立项,在思明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厦门第一幼儿园、厦门第十幼儿园等园所作为研究基地,参加了“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实验研究”的课题,进行了为期近五年的实验研究。该课题对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目标的制定、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主题探究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初具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课程目标上,纠正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建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目标体系;二是在课程模式上,突破单一的学科课程,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要模式,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三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时代性强的内容,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成长,在成长中生活;四是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经验与体验,在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五是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经过几年的课程实验研究,他们已编写出版了《主题活动指导》一书(一套6本),被福建省教育厅指定为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学用书。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幼儿园管理中,管理人员扮演的往往是视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而教师主要是遵循上级硬性的要求、固定的计划及既定的程序去行动,处于被视导、被评估的地位,因此,教师难以建构自己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理解,而是处于“上面怎么要求我就怎么做”的状态,如同“教育装配线”上的操作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现代的管理思想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领路人,园长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整个课改的导向,因此,园长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不是取消管理,它与“制度管理”或“行政约束管理”最本质的区别是将教育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内化为教职工的精神支柱,将管理目标内化为教职工认同的思想,将管理纪律内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系统工程,整个系统由全体教职工构成,每个教职工是系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教职工(包括园长)个人的功过、得失、荣辱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完整和健康,系统的缺损和破坏反过来又影响教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教职工与整个管理系统融为一体。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管理者必须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工作内化为教职工的需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为教师课改提供自主的平台,为每个教师搭建表现的舞台,为每个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引领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扎实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发展,做到一切管理“为课改服务”“为幼儿发展服务”。在这方面,思明区幼儿园的园长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角色的转变―二管理人员从视导者、评估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服务者,在时间上、空间上给予教师一日活动安排较大的自主权;在计划的制定上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让每个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并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鼓励其探究与创造;在教学上为教师提供支持与服务,包括参与班级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收集课程资源,适时地给教师提供教学建议等。二是合作伙伴的平等关系的建立――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关系从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合作在先”“引导在后”的管理模式。如深入教育过程参与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育活动,观察教育教学实施的情况,真正了解教师在做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对话、对其进行指导与评估,与教师平等互动。三是实行多向互动管理――从注重目标管理到注重过程管理,从注重制度建设到注重文化建设,从注重事务管理到注重人本管理,不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制约、相互信任、相互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管理成为群体的共同行为,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四、开展“以园为本”的课题研究
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在日益提高,而要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必须依靠科学研究,形成以科研促教育发展的局面,这样才能适应快速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思明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体现在重视课题的研究。他们注重加大科研的力度,以切合实际的课题研究为切人点带动课程的改革,力求做到以课题的研究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以课题的研究提升课程改革的质量,开启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新局面。具体表现在:一是“以园为本”开展行动研究。
各园围绕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根据本园的实际和研究的基础确立课题,如厦门第一幼儿园开展了“创设幼儿适宜学习环境的研究”;厦门实验幼儿园开展了“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的研究”;厦门第九幼儿园开展了“幼儿闽南民间艺术教育研究”;厦门第十幼儿园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与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厦门思明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新课程管理模式的研究”;厦门科技幼儿园开展了“幼儿科技教育实践研究”;厦门市第八幼儿园开展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构建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研究”;厦门鼓浪屿日光幼儿园开展了“让儿童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成长”课题研究,探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在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等,以自然为轴线建构园本课程,积极实践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思想,充分利用鼓浪屿丰富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资源,让儿童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成长,在开展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自然地呈现自己的课程特色。二是注重课题的管理工作。在课题研究的开展过程中,由区教育局组织专家成立课题评审小组,对各园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同时,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专家经常下园,认真做好课题的阶段性评估、总结和验收工作。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如各园都汇编了课题研究成果,一些园所撰写的实验研究报告、专题研究论文被编人《幼教课改新思维》,一些实验园承担并完成了省编教材《主题活动指导》的编写任务,一些教师设计并实施的主题活动案例被选人“厦门市实验区教学案例丛书”――《学前教育教学案例》。
五、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是教育质量的生命之源;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培养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素质强的教师群体,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思明区的幼儿园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如:改变以往统一由副园长主持教研活动的做法,尝试让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轮流主持园内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前,副园长和主持人预先共同商定教研专题,探讨教研形式,布置教师做好准备。又如:开展现场教学观摩、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微格教学、与专家现场互动、教研沙龙,建立教研网络(开辟网上教研专栏,让教师在网上进行讨论与交流)等,探讨多种教研方式,以提高教师整合课程的能力、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与幼儿积极有效互动的能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如厦门一幼组织教师与香港政府幼儿园建设顾问、英国游戏治疗师蔡伟忠先生就教师“如何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这个教师最感困惑的难点问题展开现场互动研讨,帮助教师理清了思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以锐意改革的精神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深入学习与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牢牢抓住“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个中心,立足本地资源,创建学前教育特色,是时代赋予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学前教育特色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