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打印本页]
作者:
huangjing
时间:
2018-12-20 19:14
标题: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摘 要]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在家庭教育中就必须尊重他们,使他们具有责任感,通过树立榜样以及批评和表扬等手段,在其内心形成诚信观念,并转化为诚信行为,逐步养成诚信习惯。
[关键词]诚信;家庭教育
在中国伦理的范畴中,“诚”本义为诚实不欺、真实无妄,它包含着对已、对人都要忠诚的双重内涵。诚信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崇尚。“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奠基工程,让孩子学会了什么是诚实与信任,尊重与真诚,宽容与爱心,勇敢与坚定,就是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播下了行为之种。因此,一个人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往往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
一、良好诚信品质的培养,要从家庭起步
通常我们认为影响孩子诚信品质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其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当属家庭教育。这是因为:
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进行早期诚信教育属于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神经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神经心理学家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惊人的结论:婴幼儿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早期经验对其以后的行为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并且其经验决定大脑的结构,大脑的敏感期接受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神经元结构的密度和效率。因此,婴儿出生之日,便是诚信教育开展之时,即“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也”。”正所谓“早谕教最急”方能“绝恶于萌芽,起教于微妙”。
家庭教育的生活化。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伴随着家庭生活的进程自然而然地展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儿童作为诚信教育的客体和践行诚信行为的主体在家庭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即生活之中进行着一种具体的真实的实践活动。诚信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中进行的,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正是由于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的高度融合性,才使家庭教育的影响成为一个连续的系列,使子女的诚信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得到塑造和发展。
家庭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与父母朝夕相处,所以孩子的诚信状况家长摸得最透、了如指掌。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能及时有效地针对孩子自身的弱点,从实际出发,进行个别教育。孩子最初发生不诚实、不讲信用的行为时,他们心中也充满了恐惧与焦虑。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及时掌握此时此刻孩童的心理状态,洞察他们不诚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时教育,及时纠偏,将这种不良行为倾向及早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家庭教育的权威性。亲子关系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情感关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会得到子女的尊敬和信赖。这种尊敬和信赖,往往会树立起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性,在促使子女社会化中发挥着特殊的影响。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的权威只出于一个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为的各个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包括父母两人的全部生活:他们的工作、思想、习惯、感觉和意图。”父母的威信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潜在教育力量,是父母对孩子有效进行诚信教育和使孩子自觉接受诚信教育的基础。同时这种权威性又常常被浓厚的情感所强化。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的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的作用也越大。父母和子女由于特殊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子女对家长的言行教诲也就越容易听从和信服。
二、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诚信源于尊重
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我们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可以领悟到这样一点:儿童在某种程度上如果自尊心受到挑战,得不到所期望的尊重,就有可能会表现出不诚信的言行。罗素也讲过:“从小未受过恐吓的孩子必定诚实,这不是由于道德约束的缘故,而是因为他想不到别的做法。”无数的家庭事例也证明:独断专行的家长只会用命令、威胁、恫吓、讽刺甚至用暴力去制服孩子,就极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孩子的言行不一。而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气氛和愉快的周围环境是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诚信品质的极为重要的客观条件。家长能对孩子给予尊重和理解,就能“为儿童提供情绪情感上的安全基地,使儿童能够充满信心,大胆地探索周围的陌生环境”。
(二)责任感是诚信品质的内在要求
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的一种认识和情感体验。责任,是对自身生命的珍重;是对他人命运的倚重;是对社会发展的凝重。可见,责任感是一个真诚的人的显著标志。对自己负责,不自欺;对他人负责,不欺人,其言必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与信赖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健康、稳定的动力。因此,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错了事情自己负责,这有助于诚信品质的养成。
(三)榜样是诚信教育的实施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首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诚实、正直、守信、正派、富有爱心的人,那么你的孩子也同样会具有这些品质”。这道出了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朱庆澜先生把父母的以身作则看作是家庭教育的“根本道理”“根本方法”,“根本法一错,什么教法都是无效的”。要想教育子女诚实守信,父母必须率先做到。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灌输一些关于诚信的大道理,孩子就学会了诚实、守信;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而没有被孩子识破,孩子就会表现出诚信的行为。孩子的眼睛是真实的,他们往往会以实际为取舍。因此,我们家长应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正面榜样,惟此,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才会有实效。
(四)践行是诚信品质形成的关键
要把孩子培养成有道德的人,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入手。从本体论的角度看,诚是信的根基,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要求做到内心所想与外在言行的一致,既忠实于自己,又诚实地对待他人。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是诚实的依据和标准。它是为了维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多边要求,属于道德实践的层面。既要遵循由“诚”而“信”的逻辑关系,又要注重道德层面上的“信”的养成,进而做到由“诚”促“信”, 由“信”化“诚”的目的,由低级到高级渐次递进,通过儿童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诚信经验的不断建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儿童诚信行为的最初经验是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每个儿童都有交往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是人重要的社会需要,而成人则是满足儿童这种社会需要的源泉。这就要求交往的内容应当有教育价值,交往的方式应当平等、真诚。因此,在成人与儿童的双向循环教育过程中,必须使成人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深对诚信要求、诚信形式、诚信功能的认识,严于律己,从而在孩子的思想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其诚信品质的养成。同时,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又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为家庭相对来说较容易营建起“诚信小氛围”。家庭中,成人树立诚信的榜样,通过讲述诚实、守信的小故事,使儿童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进而使儿童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最后,通过反复实践,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比如守时、不撒谎、讲信用等这些小事上慢慢做起,使认识升华为信念,使偶然的诚信行为变成诚信行为习惯。
(五)及时批评和表扬是诚信教育有效实施的保障
批评孩子是家庭诚信教育中必要的手段,但要行之有效,必须学会比评的艺术。首先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不讲诚信的深层次原因,千万不可盲目地批评。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对他进行单独的批评以便抑制不诚信行为的继续发生。其次,要让孩子心服口服。不要用粗暴的方式(甚至讥笑、嘲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无异于把他们推向不诚信的深渊,下次就会编出更大的谎言来骗你。当儿童表现出诚信行为的时候要给予及时适当的表扬。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表扬对于塑造儿童行为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批评和表扬两者各有利弊,家长要慎用。
无数事实证明,家庭是儿童品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儿童优良品质形成的奠基石。在那些充满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在那些小孩子的智力和心灵得到正确引导的家庭,在那些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诚信和美德的家庭,在那些对孩子的管教充满仁慈和爱心的家庭,在那些充满着父母的教育智慧和有着良好的教育策略的家庭,孩子的诚信品质便能得到很好的塑造。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