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经常调整教育目标
[打印本页]
作者:
wushanshan
时间:
2018-12-20 19:17
标题:
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经常调整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我也一直认为,个别教育既可以保证幼儿个性的发展,又能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培养,但最近做的一次活动使我对个别教育有了一些疑问。
这是一次有关小班拍球比赛的体育活动。我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拍的球的数量用贴笑脸的方式来记录,拍几个球就在画好格子的纸条上贴几个笑脸,这能培养幼儿的点数能力、一一对应能力、比较多少和高矮等,这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预定的数学目标。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有一名幼儿因能力较弱,我发现她连粘贴的动作都比较吃力。为了鼓励她乐于参加集体的活动,增强她的自信心,我只要求她能够将笑脸贴在纸条上就行了。活动结束后,看着其他孩子兴奋地互相比较着,而那个孩子只能练习粘贴,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对她进行的个别教育是从其能力水平出发的,并且使她获得了成就感,保护了她的自信。我觉得这样做对幼儿本身是有所发展的,但幼儿发展的却不是我当初预定的目标。于是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以我这次活动为例,活动预定目标因为因材施教在那位幼儿身上没有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对她降低了要求,目的是保护她的自信,让她也体验成功。那么对于个别幼儿来讲,当孩子的能力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时,因材施教是否就是降低要求呢?长此以往,会不会对这些幼儿的能力发展不利?我该怎样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呢?
北京张萍
张萍老师:
你好!通过侧是出的疑惑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老师。“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非常亮的一个点,是与过去我国其他类似的教育大纲非常不同的地右。它是对《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提出的“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教育现代化三个特色中的个性化特色,同时它也反映了世界教育的大趋势。
教师要在工作中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自身确实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我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思想意识层面的挑战,另一个方面是操作技术层面的挑战。因为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假设全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差不多的,对于针对这个假设的水平确定一个全班共同的教育目标,所以我们没有想到也不会为不同幼儿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正因为这样一贯的理念和做法,过去当我们看到有的幼儿完成这个全班统一的教育目标有困难时,嘴上不说,但心里的想法是“这个孩子能力差”。相反,如果我们看到有的幼儿完成这个全班统一的教育目标能力绰绰有余时,也会认为“这个孩子聪明,能力强”,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正常。换句话说,我们只存有教育目标不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到此为止的想法,但怎么为这两端的孩子确定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没有再进一步的行动。这些恰恰说明了我们过去的教育是“粗放型”的,处于“初级阶段”。
《纲要》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我们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它要求我们“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以达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目的。因此,当我看到尽管你针对全班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点数能力、一一对应能力、比较多少和高矮”等,但是由于你发现“一名幼儿因能力较弱,连粘贴的动作都比较吃力,以至于她无法达到目标”,你“为了鼓励她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她的自信心,只要求她能够将笑脸贴在纸条上就行了”时非常高兴,这说明你根据她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灵活地调整了教育目标。这样做是对的,符合《纲要》“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要求,而且你也“使她获得了成就感.保护了她的自信心,使她获得了发展。那么,你为什么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呢?我认为是你仅仅看到了问题的一个,即你在调整教育目标时适当降低了要求.你没有看到另一个侧面――因为有的幼儿发展水平比较高、能力比较强,需要教师适当提高要求就拿你这次活动来说,点数的数目是多少呢?你肯定根据你们班幼儿普偏水平有一个数目的要求,比如说是5,那么你们班有没有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点数到5对他有没有挑战性?如果确实对他没有挑战性,你是不是可以要求他数到7?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降,没有看到升,所以才怀疑自己的做法。从本质上说,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使每一名幼儿获得充分地发展,而这个“发展”必然建立在他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由于每一名幼儿的原有水平是不可能相同的,因此在同一活动中,在照顾全班大多数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师针对高于或低于全班普遍水平的幼儿适当地调整教育目标应该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也就是说,教师在确定某教育自标时,不要把它当成一个跳高时固定在那里的一根横竿,每一名幼儿都要从这根横竿上跳过去,而要把它看成是以这个横竿为中心上下可以有一定浮动的区间,即幼儿有多大的能力,能从多高的横竿上跳过去,适合他的横竿就放在哪里。另外,这里的“充分”也是相对的,对于一个“连粘贴的动作都比较吃力”的特殊孩子,我们确实不能用适合全班大多数幼儿的要求去要求她。教师不必因为有的幼儿不能完成教师为全班制定的教育自标而坏疑自己的教育过程,教师倒是应该经常问自己:我确定的教育目标适合他们中的谁呢?对于张三我应该怎么调整就能促进他发展?对于李四我又应该怎么调整能促进他发展?
我们在这里谈得比较多的是教师如何认识“针对幼儿不同的能力差异确定教育目标”这一问题,其实在《纲要》中说到差异时包括“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都需要我们尊重,如果把这些差异都考虑进去就不只是调整教育目标的问题了,教育内容和学习过程都需要有弹性,这会涉及到更广泛的内容。
祝你工作愉快!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
徐明
关键词:
调整教育目标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