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 [打印本页]

作者: cuinannan    时间: 2018-12-20 19:24
标题: 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
                                                                                                  
一般来说,大多数家长都能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与他们沟通起来比较容易。但也有些家长看起来比较难打交道,让教师感到发憷。下面几位教师在与个别的幼儿家长沟通时,能够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找到家长工作的突破点,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她们的做法告诉我们,要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就不可放弃个别幼儿家长的工作,家长工作也要面向全体。
・总疏远老师的欣欣爸爸 (文/李连荣)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碰到一 些不太容易沟通、总是绷着脸的家长。虽然他们只是少数,但我们也不能放弃这部分家长工作,因为我们的教育原则是面向全体幼儿,忽视了一位家长工作,就是放弃了对一名幼儿的教育,所以,家长工作也要面向全体。
一次,我新接了一个大班。班上欣欣小朋友的爸爸是一个法官。他总是板着面孔,从来不跟老师多说一句话。而孩子好像也随了他爸爸,不爱说话,经常面无表情。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主动与孩子家长沟通。但无论你多主动,他爸爸还是那副样子,我们整个一个“剃头挑子一头热”。有一次,我发现欣欣走路总是撞到桌椅,开始我以为是孩子的眼睛有问题,但孩子戴着矫正眼镜呢。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问题出在孩子的眼镜上――孩子长大了,但眼镜小了。当晚,他爸爸接他的时候,我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家长,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再检查一下。这位家长愣了一会儿,说,这孩子的眼镜还是小班的时候配的呢。第二天上午,欣欣爸爸带着孩子到幼儿园,见到我,主动说了话:“李老师,我们刚刚从医院回来,医生批评我太马虎了。幸亏是您及时发现了,要不孩子的五官都得变形。谢谢老师了。”以后,这位做法官的家长见了我们总是主动打招呼。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家长总是躲着老师。他们或者由于外貌有缺陷,或者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怕老师看不起而影响到孩子。记得在我曾带过的班里,有一个孩子很淘气,他的父母有轻微残疾。每天接送孩子时,家长总是避开老师的视线,轻轻地把孩子推进活动室,然后立即离开。在开家长会时,孩子家长也总是悄悄地躲在一个角落,生怕被老师发现。我想,这样自卑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呢?于是,我更加关注这个孩子,并对他的父母格外尊重,每天主动与家长交谈,且谈话的内容多是孩子又有了什么进步。渐渐地,家长放松了心情。新年联欢会上,我特意为这位家长找好座位,并让孩子表演了一个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同时,我在全体家长、小朋友面前表扬了这个孩子的进步。他们父子俩第一次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感受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与家长沟通中更要主动些。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真诚地与家长交流,那么,无论多“各色”的家长都会逐渐转变态度,与教师合作的。
・总不放心老师的丁根妈妈 (文/鲍颖 梁丽萍)
丁嘉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家里三代单传,小名叫丁根,独苗的意思。升到中班没几天,我们就见识了丁根的妈妈娇宠孩子的种种表现。
每天早上接待入园总是从丁根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开始的。“老师,丁根的床是不是给换一下,别挨着空调底下,也别在过道,要不有风;您上课的时候安排丁根坐中间,要不他眼睛该看斜了;我给丁根又拿了双鞋,上外边玩的时候您让他换上,要不会冷的。”这样的交谈有时候要七八分钟,甚至影响了教师接待别的孩子。
面对爱子如此心切的家长,怎样开展工作呢?我们分析,丁根妈妈的态度反映出她的“不放心”,不放心什么呢?就是觉得老师不可能像自己想得这么细,生怕老师忘了什么,所以要不断地提醒老师。每个孩子在老师眼里可能是班里的二十几分之一或三十几分之一,但在家长的心中却占到百分之百。要让丁根妈妈放心,我们就要让她感觉到丁根在我们的心中是一样的百分之百。
首先,为了让丁根妈妈在生活上对老师的工作放心,我们班组成员特地为丁根做了一份记录表,详细地观察、记录丁根一天的表现。如吃饭、喝水、睡眠、游戏等,每天晚上将记录表交给家长。为了解决早入园时不影响主班老师接待孩子,我们婉转地请丁根妈妈将她要说的事写在记录表上,早上交给老师,如果要当面说清,可以先跟保育员交流。为了联系方便,我们还将班上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每隔几天,我们还主动打电话给丁根妈妈。
要做好丁根妈妈的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她调整好育子心态。我们请她来园看半日活动,借给她家教方面的文章,请她参加东方之星的家教讲座。我们经常和丁根妈妈约谈,在约谈时向她介绍丁根进步的地方,同时潜移默化地介绍一些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方法。
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一学期下来,丁根进步得非常快,丁根妈妈在与我们交流时,也能更理智地看问题了。终于有一次,她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百分之百地放心。”
・爱挑剔的明明爸爸 (文/彭彤)
明明爸爸高高的个儿,白净的脸儿,显得文质彬彬的。初次见面时,我想,明明爸爸一定是个明理的家长。但在以后的接触中我却逐渐领略到了他的挑剔。
升入大班没多久,明明爸爸提出要把明明调人寄宿班,好锻炼一下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因为寄宿班的名额已满,园长就做了许多工作,使得寄宿班中的一名家长同意跟明明互换。但在互换的时候,明明爸爸却又不同意调换了。这使我很为难,怎么也不明白明明爸爸怎能这样草率,我决定与他谈谈。“我觉得您想要锻炼明明的想法很好,可怎么又变了呢?”“姥姥舍不得。”明明爸爸很无所谓地答。我笑道:“您看,当初我就提醒过您,可您说,您的孩子就得您说了算,一定要寄宿!”“但我现在改主意了。”他平静地回答,就像在说别人的事。他的态度使我有几分生气,刚要张嘴反驳,却被明明爸爸抢了先:“对了,我知道这下你们班会多一个孩子,可别让他坐我们明明的位子!”这话使我更生气了,我想到了“移情”这个教育孩子的方法,说:“您看,那个小朋友刚来,而且是为了配合您上次提出的要求才来的,人家又是个女孩儿,您会不让她坐明明的位子吗?”可明明爸爸却说:“我会觉得就应该这样,没什么!”
不久,我班一名幼儿不小心把玩具掉进了污水管道,幼儿园多次疏通无效,只好拆墙拆管道。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园里把会议室腾出来做孩子的活动室,并把拆墙的原因向家长公布。
绝大多数家长对此都很理解,有的家长直说:“孩子的一个小失误可给园里添麻烦了!”只有明明爸爸说:“老师,这不成了逃难了吗?”他的话虽让我们感到刺耳,但环视一下刚搬完还有些凌乱的“家”,我们也有同感。于是,我们努力把新家收拾整齐。
第二天清晨,满以为明明爸爸看到这一切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微笑,没想到,等来的是这样一句话:“这屋的灯也大暗了。”
我们把他的意见向园长转达,园长认为他的话合理,就立刻让人把灯换了。晚离园时,我站在明亮的“教室”门口,满心期望能得到明明爸爸满意的反应,不料他却说:“吹,这成了工地了。”,从此,我在心里开始反感他,并时常想,只怕是圣人也会让他挑出毛病的!
春天到了,我们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做风筝。我们的风筝虽然不如卖的飞得高,但是,孩子们在生活中享受到了探索的乐趣。明明爸爸看到我们的风筝自然又是一通挑剔。听着他那些挑剔的话,我随口应付到:“您做风筝挺在行呀,不如您带我们孩子做风筝吧!”“行呀!没问题!”明明爸爸说这话的时候,眼中还有几分兴奋呢!我灵机一动:要把明明爸爸当做教育资源开发一下,给挑剔的他一个显示自己、被别人挑剔的机会,说不定会……于是,我立即与明明爸爸确定了做风筝的时间,还简短地对他进行一下教法培训呢。明明爸爸第一次很认真地听我说话,并不时地配合着点头。
做风筝的日子来到了,明明的爸爸第一个来到了教室:“老师,您看,我把我们家的竹帘都拆了!因为找不到竹坯儿。”孩子们拉着自己的爸、妈都来了。明明爸爸走向了教室中央,教室里安静极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明明爸爸身上。他开始示范讲解……摄像机在记录着一切。明明爸爸的脸微微地红了,额头上渗满了密密的小汗珠……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明明爸爸不停地指导着小朋友和家长们,尽管上午下过雨,下午没风,风筝飞得不高,但孩子和家长们都很高兴。明明爸爸一边跑一边说:“彭老师,要是有风,这风筝飞几十米没问题。”
风筝活动过去后,爱挑剔的明明爸爸虽然脾气没改,但比以前客气了许多。爱挑剔的明明爸爸教会了我怎样以平常心来对待挑剔,怎样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不同的意见,怎样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现状而不只是埋怨。现在想来,我真该对爱挑剔的明明爸爸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了,您让我学会了很多。”
・“事儿多”的英子妈妈 文/白婀俐
碰上“事儿多”的家长,老师时有抱怨:“某某的家长事儿真多,今天怕孩子冷了,明天怕孩子吃不饱,惟独不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某某的妈妈真护孩子,孩子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等孩子上学后让他吃亏吧。”
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形中在老师与孩子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有些老师对“事儿多”的家长,少了真诚,多了敷衍,削弱了教育力度,对孩子十分不利。
我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事儿多”的家长,也曾有过抱怨和置之不理,但当我发现这种消极的态度对孩子不利时,便改变了做法,变退为进了。我的“进”,一是对“事儿多”的孩子照顾得更细心,把工作做在家长“挑剔”之前,二是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尽量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家长放心了,事儿也就不再多了。
我班英子小朋友的妈妈可以算“事儿多”。孩子睡上铺不行,座位周围的小朋友爱打闹不行。孩子哪顿饭吃得不好,她可以请假找老师来谈一谈。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在尽量满足家长要求的同时,每天主动告诉英子妈妈:孩子吃得如何,有了哪些进步。同时,针对孩子的弱点,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多表扬、鼓励,帮孩子建立自信。家长看到孩子长高了,长胖了,有进步了,自然喜上眉梢,承认了老师的辛苦,事儿也少多了。
另一个小朋友,爱打人抓人。每当我向家长反映时,得到的回答总是:“是不是别人先招惹他的?”或“孩子玩得高兴了才打人,他不是故意的。”对这种明显的护短儿,我在《家长专栏》中宣传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改变促使家长在态度上有了转变,家长高兴地说:“孩子不打人了,我心里也不提心吊胆了。噢,原来是家长怕听老师的反映才护短儿的。看来,我们要注意工作方法,尊重家长,因为人都是要面子的。
我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我所带的班,“事儿多”的家长越来越少,开展工作既顺利又舒心,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家长沟通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