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园本教研模式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leiyongli    时间: 2018-12-20 19:30
标题: 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园本教研模式研究
         [摘要]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园本教研模式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研模式。本文从研究课题选择策略、教研活动组织形式、教研活动材料收集与整理、此教研模式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园本教研
如何解决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脱节、与教师的教学脱节?如何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同时又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采取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园本教研模式无疑是一种解决办法。自2002年起,安徽芜湖环城南路幼儿园开展了这项课题研究,历时3年多。3年来,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也不断上升,真正做到课题研究、教研活动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策略
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教研活动的组织,首先要选好课题,这也足教研活动组织成功的关键。课题不是从专家那儿来,不是从上级主管部门那儿来,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从幼儿园的教研历史中来,从教师自己的教学问题中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
对过去教研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课题。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幼儿园可能会有小同的教研问题,这些教研问题有的相互联系,有的联系不够紧密。对那些相互联系的教研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就形成很好的研究课题。此时的课题是对过去教研问题的深入系统斜究,有助于提升教研活动的深度和高度,提高教研质量。如该园在2002年前先后开展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幼儿园艺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小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组织”“中班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等,于是以此为基础,总结形成了“幼儿园艺术欣赏教学研究”课题。
对过去教研问题进行扩展,形成课题。扩展策略就是在过去教研问题中,精选出对本园教学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教师感兴趣的、与园本特色有关的问题,对此深人开展研究。如该园曾经开展过“音乐欣赏教学中图谱的运用”教研活动,对此进行扩展,就形成了“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课题。
对过去教研问题进行细化,形成课题。在过去教研问题中,有些问题非常重要,但过去研究得笼统和全面、教研深度不够,细化策略就是把这一教研问题分解成若干研究课题,并在其中选出一个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问题。如该园曾开展过“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艺术教学的整合”教研活动,由于这一研究问题过于庞大,教师无从下手,将这一问题细化就形成“艺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利与弊”“不同年龄班艺术欣赏教学中多媒体手段运用艺术的探讨”等课题。
从教师的教学问题中提炼出课题。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开展研究课活动时,每次研究课集体研讨活动结束,都让所有的参与者针对本次研究课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收获。对教师的困惑进行梳理和筛选,“最后把一个既具有共性又具有针对性的跨情境问题确定为教师集体研究的课题。”如2005年l月19日组织了两 节研究课:“大班音乐欣赏――吹泡泡”“小班歌唱教学――蚂蚁搬豆”。研究课研时结束后。教师提出的困惑有――“怎样让音乐欣赏和幼儿生活联系起来?”“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应该有哪些?”“歌唱教学中,如何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如何处理好歌唱教学中幼儿对乐曲情感的体验和歌词内容理解的关系?”“音乐欣赏中如何引导幼儿把握乐曲的旋律?”等,在此基础上提炼出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遵循问题解决、螺旋式摊升的路径。针对所选课题。每一阶段确定一个研究重点,研究重点来源于研究课中大家的共同川惑。也许一次研究课大家的困惑很多,把这屿问题记录下来,形成问题库,根据日前的研究条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先开顺序进行排列。问题库是动态的,每一次研究课新发现的问题和困惑均应充实进问题库,然后对这些问题逐个解决,一个问题研究一段时间探索出一定规律后再过渡到另一个问题。切忌一个阶段研究问题太多,而每一个问题都不能深入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虽然逐个研究,但这些问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围绕所选择的研究课题的。
二、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研究课
研究课是针对事先确定的研究问题或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结合幼儿园教学计划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单人执教、集体观摩、课后研讨和集体反思等环节。
研究课内容的确定。研究课是整个教研活动的核心,研究课一般根据幼儿园学期教学计划以及课题研究内容综合确定。如该幼儿园组织了一次研究课:大班美术欣赏――“窗花”和中班美术欣赏――“紫砂壶”。之所以确定这两个活动,是因为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大班有美术教学――窗花,中班有美术活动――制作紫砂壶,结合这段时间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艺术欣赏教学”,于是就确定了研究课――“欣赏窗花”和“欣赏紫砂壶”。
研究课执教人员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愿报名;二是根据研究课内容、课题组教师的兴趣和特长确定执教教师。
研究课的组织过程。一是收集资料。确定好研究课的内容和执教教师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研究课内容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片资料等,把资料汇总给执教教师。二是执教教师预备课。执教教师阅读资料后备课,拿出课的初步框架,写出教案草稿。三是召开集体备课会。课题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针对执教教师的教案召开集体备课会,备课会讨论的重点是:幼儿已有经验、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环节、活动的重难点以及解决策略等。备课会的组织采取头脑风暴法和对演法进行。第一步,参加者每人自由发表意见,谈论的框架可以是“如果这样组织会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是我,我怎么组织这次活动?”第二步,针对每人意见展开辩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活动目标是否适合孩子、挑战性何在,活动内容容量是否适当、侧重点是否明显、能否达成目标,活动环节清晰性、层次性,每个环节的重点问题足什么、如何解决,活动中幼儿的可能反应是什么、如何回应。第三步,在辩论基础上,在几个宏观问题上达成共识。如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环节、活动的重难点以及解决策略等。四是执教教师修改教案与试教。即根据备课会的讨论意见,结合自己的思考,修改教案;根据修改后的教案进行试教,部分教师听课。针对试教中发现的问题再次完善教案。五是上研究课。全体课题组成员观摩教学。六是课后研讨和集体反思。研究课一结束,立即组织集体研讨和反思活动。一般说来,研讨过程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由执教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包括前反思(反思确定此主题的原因、活动设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等)、中反思(活动组织过程中与教案相比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作此改变?有哪些体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后反思(如果你再来组织这次活动,会修改那些地方,为什么?通过这次活动你获得的经验有哪些?)。其次,由听课教师进行集体反思和评议。在此环节中,大家公认的有权威的人最后发言,以免影响教师自由表达观点。发言过程中,可以争论、可以提问,有的问题当场给以解答,当场解决不了的,以后再研究解决。最后针对执教教师的反思和全体成员的评议内容,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包括获得的经验和存在的困惑。
研究课时间的确定。一般一个月集中组织一次。当大家对前一阶段研究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学习、研讨,达成一定共识后,再将这些共识运用到新一轮研究课的设计和教学中。这时的共识既是对上一阶段研究课中出现问题的理论思考,又是下一轮研究课设计的理论依据。
(二)专题学习和研讨
专题学习和研讨与“研究课”构成有机的整体。哪些问题可以选作专题学习和研讨的内容?一是研究课中所有教师出现的共同问题和面临的共同困惑;二是研究课中出现的与教师原有教育理念发生根本冲突的问题;三是研究课中有强烈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对课堂教学发生重要影响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影响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如该幼儿园组织的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吹泡泡”和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喜洋洋”,课后研讨时大家遇到的共同困惑是: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在音乐欣赏中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如何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达到欣赏的日的?等等。研究课结束后,针对这些困惑,课题组教师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讨论和交流的主题有“音乐教学和语言教学巧妙结合的尝试”“谈幼儿音乐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感受表现型音乐教学活动模式初探”“儿童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实验研究”等。
那么,如何组织呢?首先,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分别去网上、杂志上、专著上收集相关资料;其次,开展资料交流与研讨会,所有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收集的主要观点进行报告,在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研讨。经过交流和研讨,课题组所有教师对研究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论依据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通过研讨和交流,有些困惑解决了,为开展新一轮高质量的研究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进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推动教师成长。
(三)教师专题培训
教师培训贯穿课题研究始终,专题培训的重点是解决教师的知识问题。
什么时候需要开展专题培训?一般来说,应该是在研究过程中,当大多数教师感到自身某方面知识或能力缺乏而影响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教学活动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主动提出学习需要时。如在开展艺术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艺术素养欠缺而影响课堂教学的组织,尽管教师知道如何组织艺术欣赏教学,但自己对艺术作品本身的了解、欣赏能力有限,影响了欣赏教学的组织,许多教师强烈需要开展这方面的培训。这时就组织了一系列提高教师艺术素养的培训活动。如“音乐欣赏与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美术作品赏析”“儿童画画种及技法简介”等。
培训形式,可以是专家的理论讲座,如“音乐欣赏与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美术作品赏析”“儿童画画种及技法简介”;也可以是小组互助学习。大家共同感到薄弱的地方,特别是知识方面,共同上网寻找资料,交流讨论。这时的培训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是教师自身感到需要学习某些知识、并强烈要求学习的时候而组织的,因而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这时的培训不是为遥远的未来服务,而是为解决当前问题必需采取的行为,因而对教师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教师愿意学、学习效果好,且很快能用到教学中而得以巩固。
研究课、专题学习和研讨、教师专题培训三种形式构成有机的整体。研究课出现的问题,通过专题学习和研讨获得一定的认识,然后再把这些认识通过新一轮研究课来实践。有些问题通过集体学习和研讨解决不了,则教师专题培训是有益的补充,其重点在于解决教师学科知识问题。通过培训,教师成长,再组织新一轮研究课。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学习、不断解决问题。
三、教研活动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一)建立教学资料库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开课的需要,课题组成员收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这些资料有些是这一轮课题研究能够用到的,有些暂时用不到。不管是用到的、还是用不到的。都膻该把它作为重要的资料保存下来,建立教学资料库。建立教学资料库的价值在于方便教师在以后组织类似主题活动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再重新去寻找资料。教学资料库应按照活动主题进行归类。在主题下面以年龄班的活动内容进行二级归类,在年龄班活动内容下面再以活动时间顺序进行三级归类,在活动顺序下面再以图片、文字、声像进行四级归类。
(二)建立研究课活动资料库
研究课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精品,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为下一轮类似课例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为下一阶段课题研究提供反思和总结素材,还为结题提供资料。
哪些资料可以收集?研究课教案和课件、研究课教案研讨过程记录、研究课课堂实录、研究课研讨实录、执教教师和参与研究课全体教师的反思笔记、幼儿作品、研究课环境布置等都应予以收集。这些资料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声像或图片的。
研究课资料的归类方式如下:一级为研究课主题;二级为年龄班;三级为各年龄班研究课名称;四级为各研究课教案和课件、研究课教案研讨过程实录、研究课课堂实录(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录像)、研究课研讨实录(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文字)、执教教师和参与研究课全体教师的反思笔记、幼儿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三)建立教研管理资料库
从管理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将课题研究过程记录下来。记录内容为相关计划和申请书、相关制度和措施、教师专题培训记录、教师专题学习和研讨记录等。记录要全面,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加者、活动的详细过程等。记录既要用文字形式,必要时也要有图片和声像资料。
四、此教研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教师在实践反思中、在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下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持系统。在实践中反思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伴互助和专家的引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教研过程中,教师的个人反思和群体反思贯穿始终。这种反思不是空洞的,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具体来说就是围绕教师教学的经验进行观察和分析、概括和重构,再积极实验。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推动教师的成长。
集体备课及课后的集体反思和研讨、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等等都体现了同伴互助。同伴互助使得教师之间不仅足同事关系,还成了学习伙伴。这种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学习的效率,还优化了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幼儿园管理人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幼儿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局面。同伴互助的方式主要有提供资料和信息、提供思路、提供观点碰撞的机会、提供精神支持等。
在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中,适时适当的专家引领是必要的。专家的引领要到位,但小能越位。在教研过程中,专家的角色是变动的,有的时候是倾听者;有的时候是帮助者,帮教师解困答疑、帮助教师说出自己想说但不知如何说的话;有的时候足服务者,提供资料和信息;有的时候是学习者;有的时候是引导者。研讨过程中,专家既是教师的研究同伴,又是引领者,对大家的观点进行归纳、分析;对大家的困惑进行理论分析和解答;把握问题的实质,引导教师透过教学现象讨论问题的实质;把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信息带给教师,带领教师共同实验、改革现有教学等。当然专家的引领最好是现场指导,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且注意引起教师的独立思考,不能代替教师的思考。
(二)课题研究、常规教研活动、教学研究一体化
经调查,过去教师对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之所以态度消极,是因为所研究的课题和教研的主题与教学中的问题联系不紧密,这种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给本已承担着繁重教育教学任务的幼儿教师雪上加霜,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了工作负担。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教学研究一体化正是实现了研究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宗旨。研究课题、教研主题从教师教学中来,“教学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真实的问题。
(三)教研、培训一体化
园本培训是针对教研活动中、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服务于教研活动并满足教师需要的。教研活动是将培训的结果付诸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培训效果。此时的教研有了培训的支撑,培训有了实践之地,二者相得益彰。没有培训的教研没有深度,没有教研的培训是纸上谈兵。“教研培训一体化正是从教师教育的深层次上满足了幼儿教师主体性发展的需求,对其教育生涯和当前实践工作给予了高度的理解尊重和有力的帮助支持,因而成为幼儿教师感兴趣的和迫切渴望参加的活动。”
当然,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新情况:因为有了专家的引领,幼儿园过多依赖专家,部分教师迷信专家的权威;此教研模式对幼儿园教研水平要求高,只有当幼儿园的教研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才适合;此教研模式要求教师有相对多的研究时间,需要幼儿园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此教研模式要产生实效,要持之以恒,上级主管部门过多的无意义的检查和评估会影响教研活动的开展。(课题组成员:李芳、杨斌、牛广平、林芸、王咏梅、吴婷、周瑜、胡涛、周玉玲、王欣玮、卢庆、刘义芳、陈婷婷、潘小芳、许金兰、邹红骏、康娟、程莲君、胡蓉、尚蒙妮.)
(束从敏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 芳 杨 斌 安徽芜湖环城南路幼儿园)



          关键词:园本教研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