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打印本页]

作者: 谢思洋    时间: 2018-12-20 19:33
标题: 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的几个问题,包括怎样理解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将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的意义,以及整合的具体方式,并对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基础、软件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幼儿园课程;整合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计算机是否应该进入幼儿园”“幼儿是否应该使用计算机”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我们认为其关键在于怎样使用计算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几乎没有选择,因为计算机已经摆在这里,而且会更加普及。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需要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是怎样扬长避短地使用计算机,使计算机为幼儿的学习服务.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将计算机有效整合于幼儿园课程,是当前幼儿园使用计算机的最基本、最可行,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这样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但是,什么是整合,为什么要整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有效地将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团课程中,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
本文将从计算机整合于课程的含义、意义以及整合的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计算机与幼儿同课程的整合问题,并就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做简要讨论。
一、怎样理解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
课程的含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1]从表现形式上看.幼儿同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上课(教育活动)。计算机整合于课程,是指要将计算机融合到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游戏和教育活动中,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成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其中关键是使计算机成为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一种重要工具。
那么,这种将计算机整合于课程的方式与以往幼儿园使用计算机的方式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出发点不同。整合强调使用计算机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为幼儿的学习服务,而不是学习某些特定的内容或计算机技能。如果教师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对象,使用计算机的出发点是让幼儿学习使用计算机;或者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单纯的练习性软件以获得一些知识和概念,那么,这种使用方式只能是一种“混合”,不能充分体现出计算机和软件对儿童发展的深远意义。
其次,它强调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也就是说应设法找出计算机自身的独特优势,思考计算机能够在哪些地方增强幼儿学习的效果,能使幼儿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同时,在幼儿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许多关于如何利用计算机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三,整合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计算机的,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用,而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
二、为什么要将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
赫格伦德指出:“要想让计算机影响儿童的学习,并让儿童从中受益,计算机活动就需要与儿童教育目标协调一致。只有当计算机融入课程时,儿童才能在理解概念、抽象思维、口语交际和问题解决等方面获得发展”。[2]基于此,我们认为,将计算机整合于课程,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体现了“用计算机学习”的基本理念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基本用途,一般认为可分为三种:学习对象、教学工具和学习丁具。园对于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计算机,也经历了从“学习计算机”到“用计算机学习”的一个基本变化过程。
“学习计算机”是指将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儿童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操作常识、计算机语言等。在计算机刚刚进入教育的视野时,学习计算机是一个主要的目标。当时,人们将计算机作为一种需要专门学习的高深的知识与技术,凶此,主张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计算机课程,幼儿园也出现了旨在使幼儿认识计算机部件、学习操作知识和简单的计算机语言的做法。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知识的时效性越来越突出,特定时期的计算机知识具有很高的淘汰率,对于幼儿来说,这种专门的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值得怀疑;而且,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通人都能使用的新的媒介和工具,有着传统的媒介与工具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使得计算机实现了从“知识”到“工具”的转变。与此同时,教育领域也不再片面强调对计算机本身的学习,而是强调“用计算机学习”,即利用这一新鲜媒介与技术,丰富幼儿的学习和经验,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将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即将计算机使用的出发点由计算机本身转向课程,从而利用计算机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对以往使用计算机的方式的反思
在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使用计算机的主要方式是“分离式”的,“计算机房”、“计算机教室”是幼儿使用计算机的主要地点,“上计算机课”也成为幼儿学习计算机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分离具体体现在幼儿与计算机的分离、教师与指导的分离,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计算机与课程的分离。国外相关的研究表明,这种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一半的教师看不出软件和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计算机成了技术专家的工作,教师被剥夺了选择和控制软件的责任和权利,儿童对实验室的反应是无聊”。[4]对此后果,我们可做如下具体分析:
首先,幼儿与计算机的分离实际上使计算机孤立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其弊端有三点。一是,物理上的距离使得幼儿与计算机之间产生了心理距离,降低了幼儿使用计算机的愿望;二是,由于计算机不在眼前,幼儿可能根本想不到用它当作解决问题的工具,成为游戏、学习的工具材料。最后,时间上缺乏灵活性,也使得幼儿对计算机的操作不可能很充分。
其次,教师与指导分离(因为幼儿园有专门的负责计算机教学的教师),使得班级教师认为怎样使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自己无关,也就不可能真正对计算机的使用负责。而教师恰恰在发挥计算机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控制消极影响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只有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真正负责,才会认真分析计算机对幼儿发展的利弊及其背后的原因,做到扬长避短;同时分析在什么条件下、在课程的哪些具体层面上能实现计算机与其他学习资源的有效结合,并对幼儿使用计算机的具体过程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只有通过教师的这些引导,才能尽量将计算机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将计算机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大化。而将教师孤立于幼儿的计算机活动之外,只能导致教师与指导的分离。
此外,在专门的计算机房使用计算机遭到批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做法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美国环境保护委员会发现,新的计算机和录像播放机会挥发21种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需要花费144到360个小时才能完全挥发掉。该委员会1995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些挥发性物质在放有很多新的电子设备的室内环境,尤其是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危害会更大。这些有害物质会引起皮肤问题以及耳朵、鼻子和喉咙的干燥、堵塞等问题。[5]
综上所述,基于人们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新认识,以及对我国一些幼儿园现在的使用方式的反思,我们认为,只有通过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才能有效发挥计算机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避免计算机对幼儿的不利影响。因此,计算机与课程整合是当前幼儿园使用计算机的最基本、最可行,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三、怎样将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
前文已经谈到,将计算机整合于课程,是要将计算机融合到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游戏和教育活动中,并使计算机成为幼儿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成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这种整合的关键是使计算机成为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一种重要工具。整合的基本原则是:“计算机应当以辅助而不是以搅乱或替代现有资源的方式被利用”。阎由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计算机进入活动室,形成计算机活动区,成为幼儿学习环境的一部分
任何一种学习材料或工具,要使幼儿熟悉并能充分利用,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方便可及。计算机也不例外。前面已经谈到将计算机单独放在机房的做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作为整合的第一步,就必须使计算机进入教室,让计算机像其他活动区的材料一样,成为幼儿自由游戏与活动的工具。
计算机活动区应该具有开放性。开放的计算机活动区一方面使其他幼儿能观察到正在操作计算机的幼儿的活动,使他们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另一方面,便于计算机活动区与其他活动区的联系,如:可以为餐厅设计招牌,为服装厂提供设计小样,为表演区提供道具等。如果将计算机独立于其他区域,就会有“将计算机变为第二个学习中心的危险”。
在物理安排上,首先要考虑安全因素。电源要隐蔽,不容易为幼儿所接触到;其次,要避免光线直射,否则会影响监视器的效果,对幼儿的眼睛产生伤害;此外,尽量远离磁场和热源,以免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当然,计算机刚刚进入活动室时,作为一种新异刺激,会引起幼儿强烈的操作兴趣,而现实又不可能同时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作为教师,应有一系列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如:开展《有趣的电脑》主题活动,将电脑进入班级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契机,将如何安全使用电脑、操作电脑时与同伴的合作、谦让、如何计划自己玩电脑的时间等内容涵盖其中。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电脑的热情也会逐渐降低,会将电脑视为活动区的其他材料一样。但是,在电脑进入活动室的最初的一段时间,是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观察和指导的。
(二)从课程到软件:选择适宜的软件来丰富课程内容、教育活动或概念
计算机软件与其他学习媒介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鲜艳的色彩、活泼的形象、连续的动画能逼真地再现某些事件的过程,为儿童学习提供了另一种方法与途径;而且,一些发展适应性软件能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自动地调整所提供的操作内容的难度,本身具有支架儿童学习的作用,也便于幼儿个别化学习?因此,在进行一项项目活动,或者是进行某一领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该主题相关的软件供幼儿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加深幼儿对概念的理解。
某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在认识新北京的活动中.对地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空间方位、比例尺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认识地图的过程中.产生了为自己的幼儿同画示意图的想法。那么,怎样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地图与实景的关系呢?这时,教师想到了EDMARK“朱迪时空屋”教育软件中的“沙箱游戏”。由于软件直观地将地图与实景对应呈现出来,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幼儿以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幼儿能在软件探索中,尝试怎样操作更有效、准确地表现物体的位置,体验实物与地图的联系,并且能更深刻地理解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于是,在探索软件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开始了有关“地图”的一系列的活动。如在教室中创设了一个沙箱游戏区,作为活动室的模型,探索如何在沙箱中对活动室各区的位置做好标记;有的幼儿则进行“平面示意图”的探索,在纸上画出活动室的示意图,进而画出幼儿园的示意图,并表明自己的家和幼儿同的相对位置等。这样,幼儿通过探索计算机软件,理解了示意图的含义,深化了对空间概念和空间关系的理解,推动了主题学习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三)从软件到课程:利用常规的活动材料、教学方式对适宜的软件内容进行丰富和发展
许多发展适宜性软件本身就包含了一系列的学习主题,涉及面很广。幼儿在操作软件的过程中就会获得相关的概念和经验,而且可能从中生成一些可以进行更深入探究的主题。如果能引导幼儿利用一些常规的活动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实践,将有助于使这一主题更为深入和扩展,为幼儿带来许多利用计算机不能获得的动手、动脑和表现的机会。
有一些软件,如EDMARK教育软件“塞米科学屋”软件中的“橡树池塘”是幼儿喜爱操作、探索的活动之一。在这里,幼儿能较直观地观察到动物、植物以及整个生物环境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变化。随着对伴随着声音效果的各种直观可见的变化的认识,幼儿对生物环境有了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不同兴趣,从不同的角度生成不同的探索主题。如:对树的特性的探究,包括通过种植、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树的生长,了解树的种类,树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等;也可以生成“我们周围的生物”,寻找、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的特征,包括寻找春天,制作“田园手册”,做动植物生长记录等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记录。用这样由计算机软件内容生发出一系列的活动,成为了幼儿一个个有意义的探究主题。
从课程到软件、从软件到课程是计算机软件与课程整合的两种,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通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教师具有整合的意识,认真地分析计算机软件、常规教育活动各自的优缺点,在具体活动中扬长补短,就能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发挥计算机作为学习和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
计算机本身是一种媒介,是多种技术的混合体,计算机为儿童创造了一种通过多种信号系统反映他们自身经验和思想的表征手段。比如:用打印机打印幼儿的作品;请幼儿为活动区设计、打印标志;在班级组织春游之际,教师利用数码相机与计算机.将春游中的一些典型环节动态地再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和教师都会深刻地意识到,计算机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手段,已经成为他们工作和学习的伙伴,而不再是作为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而存在。
四、课程整合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以上从课程整合的思想出发,简要论述了几点有关计算机整合于课程的方法,从中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有几方面内容是影响课程整合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教师本身的计算机基础、软件的特性。
(一)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基础对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
概括说来,教师的计算机基础包括教师对计算机的认识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为什么教师的计算机基础会影响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呢?首先,它影响着教师运用计算机的热情和自信;其次,影响着教师的有效决策;第三,作为团体的一部分,影响着教师与教师团队中的其他人的分享思想,共同解决问题;第四,教师在对计算机的探索中获得的乐趣,也会影响他对幼儿的有效引导。
因此,幼儿园应该为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的培养提供技术和精神上的支持。当然,对教师计算机基础的要求并不是像要求专业的计算机工作人员一样,只是要求教师具备一些基本技能和态度,在与幼儿一起探索的过程中,相信教师也会获得相应的乐趣、相应的能力。
(二)软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软件在计算机整合于课程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更多是通过教师所选择的适宜的软件来决定的,软件是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的一个中介环节。因此,在利用软件、进行课程整合之前,教师要做的一个主要决策是软件的选择,对已有的软件进行评价,再介绍到幼儿的活动中。
那么,什么样的软件是发展适宜性的软件,或者说是适合于幼儿使用的软件呢?1986年全美幼教协会(NAEYC)首次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了选择4-5岁儿童发展适宜性软件的十条指导思想。1988年,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估专家Haugland和Shad。在全美幼教协会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Haugland/Shade发展性软件标准,该标准从儿童、教师、技术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发展适宜性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十条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十条标准具体包括:1.年龄适宜性;2.儿童的可控性;3.清晰的指导;4.具有复杂性的延伸;5.独立性;6.无暴力性;7.过程导向;8.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9.有良好的技术特征;10.变换性。[8]
此外,在软件选择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一些软件评价标准来选择软件之外,还应该结合班级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要求来有效选择适宜的软件。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
[2][4]Sumn Hausland.Wh砒Role Should Technology Play in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Early Children Classroom in the 21 century:Using Computer to Maximize Learning.Young Children.2000(1):12-18
[3]刘儒德.计算机整合于教育: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电化教育研究,1999(5):42―45
[5]The Alliance for Childhood.Fool’s Gold:A Critical Look at Computers in Childhood.Http://www.allianceforchildhood.org,1999
[6]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Technology and Young Children―age 3 through 8.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96
[7]广州开发区一幼.IBM KidSmart小小探索者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工程实验园工作汇报资料.内部资料,2002
[8]Susan W.Haugland,&June L Wright.Young Children and Technology:A World of Discovery.Allyn and Bacon,1997.33-54
        关键词: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整合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