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老师,我可以到小舞台去吗
[打印本页]
作者:
wushanshan
时间:
2018-12-20 19:36
标题:
老师,我可以到小舞台去吗
一年一度的市级“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又开始了,这是年轻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因此,任何一名参赛教师都非常重视,希望在全市的平台上一展自己的才能,获得同行的肯定。我也不例外。由于区域游戏在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比赛的前两天,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区域活动作了较大的变动,投放了很多新材料。由于一次投入的新材料较多,加上时间较紧,幼儿在众多的材料面前有些无所适从,操作起来也很不熟练。为了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材料,我人为地将幼儿分别安排到各个区域,尤其是;隹备重点指导的生活区,我更是不容分说地将班上表达表达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妮妮安排到那里。
第一天
大部分材料都是新鲜的,所以幼儿忙着熟悉,忙着尝试。尤其是妮妮。一直忙着思考、尝试如何将一堆稻草变成一段段可以用的草绳,还不时虚心地向我请教搓草绳的方法。很快,她就掌握了搓草绳的要点,还在我的指点下,用草绳编出了草鞋和草垫。我大力表扬了她,她自然也很得意。
长期以来,教师总是“霸道”的,幼儿却往往随遇而安。面对教师的安排,幼儿没有太大的异议,他们宽容地接受着,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他们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不是我们的骄傲,而是我们的失败)另一方面,新鲜而充足的材料也让他们暂时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安排。妮妮就是这样,新鲜的材料暂时吸引了她的眼球,而教师的表扬更让她暂时得到了满足。
第二天
各区域的人员安排一如第一天,然而随着对材料的熟悉,有些幼儿
已经产生了不满足之感,尤其是妮妮.不远处小舞台上动感的音乐和
美丽的服装强烈地吸引着她。看着其他小伙伴在那里尽情地跳啊唱啊,她手里搓着草绳,眼睛和心思却早已跑到了小舞台,搓草绳也是有一下没一下的.越搓越糟。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终于忍不住批评她说:
“你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是怎么了?”她委屈地说:“老师,我不喜欢在这里玩了,我已经会搓草绳了,我想到小舞台那边去玩,可以吗?”看着她充满渴望的眼神,我真的不忍心拒绝,但搓草绳这个区域是我准备在比赛中重点指导的,而我也希望表达能力一直较强的妮妮能为我“争光”。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又不知不觉硬了起来:“不行!”她的眼神顿时黯淡下去,我心生愧意,答应她说:“等客人老师听完课,你想上哪儿玩就上哪儿玩。”感觉到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向懂事的妮妮尽管满脸的不乐意,但还是点点头勉强答应了。可是在讲评的时候,幼儿的总体反应很一般,没有几个说自己玩得很开心。尤其是妮妮,垂头丧气,一反常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积极与否,主要不是服从于目标,而是来源干兴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想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这些道理我其实都懂。妮妮在第二天游戏讲评中的表现已经说明了这一切,我其实也已看出了妮妮的变化,搓草绳已经对她失去了挑战性,她的兴趣已完全转移到了小舞台。可我心里当时只装着那次重要的比赛和比赛的结果,所以即使看出了问题,也没有及时对症下药。
第三天
比赛的日子到了,评委和观摩的教师都到场了。游戏活动正式开始前,我热情地招呼幼儿,让他们快点行动,开始游戏。话音一落,妮妮就飞快地跑到我身边急切地问:“老师。是不是等客人老师走了,我就可以到小舞台去玩了?”天哪,她居然念念不忘小舞台,而且在这样的场合说如此不合时宜的话。还好评委老师不曾注意,否则……慌乱中我连忙将她带到生活区,轻声答应她说:“老师不会忘记的,你放心。”她伸出小指,一定要与我拉拉钩才安心。看着她满意地去搓草绳的生活区游戏,我终于舒了一口气,可手心里已全都是汗,心里一遍遍地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对游戏活动的界定是:“主要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妮妮的执着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她对小舞台念念不忘正是她追求自由、自主的
游戏的表现,尽管我“迫不得已”时时刻刻都在阻挠她的这种意识,可她还是不断地努力争取,在与我的一次次妥协中继续坚持自己的愿望,并用拉钩这种她认定的表示诚信的方式来要求我信守诺言。妮妮的言行中自然流露的内心世界已经让当时的我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我知道这样的安排剥夺了她自由选择的权利,对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可在比赛现场,为了避免不可预期的意外,我急功近利的思想还是占了上风,让错误一再延续。
第四天
比赛结束了,我对幼儿说:“今天你们想上哪儿玩就上哪儿玩。妮妮.你可以到小舞台去了。”幼儿听到我的话高兴得像过节时收到了称心的礼物一样,唱着跳着奔向了他们心仪已久的区域。特别是妮妮,她兴奋地跑到我身边,抱住我大声说:“谢谢老师!”望着她雀跃离去的身影,我的心里充满了犯罪感。
那天的讲评中,幼儿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与前几天沉闷的气氛截然不同。他们的兴奋与满足仿佛在向我不停地叩问:孩子的感受,你顾及到了吗?孩子的需求,你观察到了吗?孩子的心声,你倾听到了吗?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只能被动地服从和接受。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这种模式已失去了市场。所以,转变教师角色,顺应幼儿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幸比赛只有一天,在第四天的活动中,我终于可以抛开功利的想法,放开幼儿的手脚,把自由与自主还给他们,让他们在自己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游戏。而事实再次证明,幼儿在自主的游戏中更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反思】
我就是那个忧伤的小孩/一直在黑夜里唱歌/我希望有人听见/并且在我耳边/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赶跑恐惧和惊慌/牵着我的手/轻轻带我回家。准备比赛和比赛后的几天,这首小诗一再盘旋在我的脑际,带给我太多悸动。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呼唤成人的温暖与呵护,呼唤成人走进幼儿的世界,给予幼儿支持与关爱。它告诉我们,在理想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应允许、支持、鼓励幼儿,让他们敢说、想说,能勇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而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声音,尊重幼儿的意愿,给予幼儿自由的空间,顺应幼儿的发展。
课程改革带给一线教师太多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和新的;中击。我们站在课改的前沿,在认识、理解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希望尽快找到明晰的路子,也希望通过外界的认可与肯定建立信心,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因此有时难免浮躁和急功近利,甚至迷失方向,无法判断事物的正确与否。尤其是面对比赛和展示等带有评价性的活动时,更容易放弃一些原则,轻过程重结果,忽视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更多的时候,我们道理都懂,却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充分贯彻这些理念,为了片面追求一个活动的完美,为了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光辉”的一页,在有意无意中压抑着幼儿的天性。黄琼老师说:“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幼儿。”我想,正是这些确定和不确定的因素,使得每一位幼儿就如同一本本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去研读,真正摆正自己和幼儿之间的位置,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放幼儿一条自由之路。教师能这样做才是幼儿的幸福所在、快乐所在和受益所在。
仔细反思,这其实仍是理念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展示活动?我们应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教育的真正价值?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坚决地践新理念?但愿在教改中踯躅前进的我,不再彷徨失措,不再人云亦云,而能用心聆听那个忧伤的小孩“很小很小的声音”,帮他“赶跑恐惧和惊慌”,牵着他的手,带他回家。
编后记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篇研究型案例,更像一篇长长的随笔,阅之,禁不住为黄萍老师自我解剖式的反思深深感动。因为只有强烈的责任心才可能催生如此大的勇气。编者跟着黄萍老师一起经受了一次明知错却难为的折磨,经受了幼儿对教师的教育良心无心却有力的叩问。诚如黄萍老师所言,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时难免浮躁和急功近利,甚至迷失方向”,此时更需要教师“摆正自己和幼儿之间的位置”。课改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7,我们期待更多的感动――不仅是来自反思的感动,更有来自教育行动和教育细节的感动,以及来自一切教育场合的感动!
关键词:
反思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