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谢思洋
时间:
2018-12-20 19:59
标题: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培养科学兴趣的主要方式之一。让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践中,探究活动常常遭遇尴尬,或探而未究,或探而难究。本文结合一些科学探究活动的案例,对科学探究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预设的答案,缺乏对过程的驾驭
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
◇案例描述
教师引导幼儿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让其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有的将油倒进水里,有的将水倒进油里,并用小棒进行搅拌;有的发现液体变浑了,有的发现搅拌之后液体像牛奶,有的发现搅拌后液体产生许多泡泡……幼儿都很兴奋,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告诉教师,而教师对幼儿抛过来的诸多问题手足无措,只是一直在追问幼儿:“油和水分开了吗?”
◆案例分析
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并很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教师和其他小朋友,但教师关注的焦点仅仅是预设的问题和答案。其实,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所发现的现象,正是油和水混合过程中所必然发生的一些变化,而这一变化的过程正是观察的重点。教师不能仅仅关注预期的结果,更要关注获得这一结果的过程。
案例中,教师表面上让幼儿自由发言,自由探究,但实际上始终处于高控制的状态。教师感兴趣的是自己预设的答案,自然也就忽略了其他不同的意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未能跳出既定目标、原定计划以及评价结果的框框,在观念上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满足于形式上的探究而忽视幼儿实质上的发展。事实上,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更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一一对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应给幼儿充分的探究时间和表达的机会,耐心等待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鼓励幼儿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操作。对待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应持“宽容”的态度.容“错”、容“慢”、容‘‘多”、容‘‘奇”,而不是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一个具体的科学概念。
(二)偏重倾听幼儿的“发现”,缺乏适度的回应
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案例描述
教师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胎儿成长图片弓l导幼儿自由观察,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幼儿有很多新发现:“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光着身子,没穿衣服。…‘宝宝在妈姆吐子里头朝下。”“我看到一个,小圆球。”“我看到一个小月牙。”……面对幼儿的诸多发现,教师不知道该接哪个“球”,只能或重复幼儿的发言,或含糊应答。
◆案例分析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发现,对教师的回应策略提出了挑战。面对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答案,很多教师缺乏对话题价值判断的能力,往往会无所适从,只能是倾听多于回应。面对幼儿的发现,教师应有明确的回应思路和正确的判断,明确问题研究的方向.明确要让幼儿在探究中得到些什么。正确判断哪些问题应即时回应,哪些问题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哪些问题能转移幼儿的视线转而研究更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应答。案例中的“小圆球”和“小月牙”恰恰是活动中观察与讨论的重点之一教师可“顺应――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在争论中引起对身体奥秘的关注,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
(三)偏重表面热闹,探究流于“泛化”,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内在思考
大班科学活动:滚动
◆案例描述
教师投放了大量的活动材料:纸板、玩具汽车、直尺、球、薯片桶、报纸、铅笔……教师要求幼儿玩一玩,看一看,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了起来:跳纸板、挥舞报纸拍球、抛接薯片桶、玩玩具汽车,等等。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幼儿探究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不会滚动,然而幼儿的活动似乎与滚动没有太多的联系。
◆案例分析
活动中,幼儿看似“动’’了起来,但热闹的“探究”似乎背离了活动目标。主要原因是问题与材料的“泛化”,其一,问题不明确,教师原本想让幼儿探究滚动现象,但因为任务不明确.问题不具体,幼儿在看似热闹的“探究”中一无所获。其二,材料不能凸显科学现象,一味地贪多、贪全。虽然投放了大量的材料,但其中的很多材料如报纸、铅笔原本并不是用来滚着玩的,现象与结果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材料指向不明,未能很好的蕴涵目标要求,导致探而无究。
如果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明确要研究的问题,梳理研究的思路,就会发现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幼儿已有物体滚动的有关经验,教师只需抛出一个问题:“找一找,哪些物体会滚动?”
关键词:
科学探究活动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