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8幼师网

标题: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课问十分钟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di    时间: 2019-3-31 12:16
标题: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课问十分钟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在“幼小衔接”主题系列活动中,幼儿对学校的生活非常感兴趣,而且在参观小学的过程中,也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对“课间十分钟”这个环节十分感兴趣。目前幼儿虽然已经认识了时间,但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亲身感受却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把握时间,在课问十分钟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适宜?所以,针对大班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我们开展了“课问十分钟”的体验活动。本活动首先以谈话的方式调动幼儿关于课间十分钟的经验,其次开展了“幼儿自主制订课问十分钟计划——亲自体验制订的计划——反思计划、梳理经验——调整计划——再次实施计划”等几个环节的活动,一方面,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来感知时间对于活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计划的制订、调整与实施能力,养成制订计划和按计划行事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感知时间与活动的关系。
    2、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计划的能力。
    3、在设计与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计划表的各种材料;铃鼓一个;前期幼小衔接内容的墙面环境支持。
    2、经验准备:通过前期已开展过的“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初步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难点:理解活动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及完善计划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结合墙饰进行谈话,引出“课问十分钟”。
    教师:前几天,小学生哥哥给我们介绍了小学的活动,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活动吗?
    幼儿:课间十分钟、上课、做操……
    教师:你们还记得课间十分钟他们都做了什么吗?
    幼儿:喝水、玩、准备书……

2、活动开始:讨论并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

    而且在参观小学的过程中,也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对“课间十分钟”这个环节十分感兴趣。目前幼儿虽然已经认识了时间,但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亲身感受却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把握时间,在课问十分钟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适宜?所以,针对大班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我们开展了“课问十分钟”的体验活动。本活动首先以谈话的方式调动幼儿关于课间十分钟的经验,其次开展了“幼儿自主制订课问十分钟计划——亲自体验制订的计划——反思计划、梳理经验——调整计划——再次实施计划”等几个环节的活动,一方面,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来感知时间对于活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计划的制订、调整与实施能力,养成制订计划和按计划行事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感知时间与活动的关系。
    2、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计划的能力。
    3、在设计与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计划表的各种材料;铃鼓一个;前期幼小衔接内容的墙面环境支持。
    2、经验准备:通过前期已开展过的“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初步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难点:理解活动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及完善计划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结合墙饰进行谈话,引出“课问十分钟”。
    教师:前几天,小学生哥哥给我们介绍了小学的活动,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活动吗?
    幼儿:课间十分钟、上课、做操……
    教师:你们还记得课间十分钟他们都做了什么吗?
    幼儿:喝水、玩、准备书……
    2、活动开始:讨论并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
    我没踢球,要跑到操场上,来不及。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
    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较好地达到了《细则》的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问十分钟”不仅是幼儿现在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是他们即将上小学面临的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所以开展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体验”的过程。只有当幼儿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时,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幼儿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去运用。尤其是“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来亲自感受、体验,才能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和活动的关系,了解时间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活动的重要意义。

    (3)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对于大班活动提出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连续性、共同学习。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的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调整计划,很好地调动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的清单,都想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有的想出来了却不会用标志表示等。

这正是老师了解幼儿真实经验的好机会,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才能用更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样的过程才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的,朱老师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
    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3、本次活动是过程性的活动,而非结果性的活动。幼儿对于“时间”的体验是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的确太抽象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不仅利用“课问十分钟”这个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例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来观察时间,什么时问开始的?什么时间结束的用了多长时间?让幼儿慢慢积累对于“时间”的经验。

综合评价:

    1、本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能根据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特点,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朱老师既满足了幼儿要求“自主”的愿望,同时又给了他们体验“自主”的机会,自我设计“课问十分钟”的计划,自我落实计划,自我调整计划,其中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直接的,调整的行为是主动的,自我的成长是快乐的。

    2、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既有幼儿的自主空问,又有对幼儿的必要支持。例如: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有的幼儿提出“我想上厕所,厕所怎么画”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鼓励他自己想想办法来解决,当幼儿提出“用WC表示”的时候,老师给予了肯定,当幼儿再次提出“WC怎么写”的问题时,老师适时的停顿为幼儿相互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3、在教师小组合作反思中,对于活动本身做出了全面评价,清晰深刻地指出活动的优点,但对于问题的分析较少。小组成员反思活动中可以就教师的疑问共同探讨,如针对教师个人反思时提出的“如果以图示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回顾前期经验是否更有效”,可以引导教师反思,图示支持与墙饰支持的回顾不同在哪里,如何有效利用墙饰的作用支持孩子的活动等,将问题进一步细化和深入,使教师在反思活动中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同时获得可操作的有效策略,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反思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欢迎光临 5678幼师网 (http://5678.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