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条励已(自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10:4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老子《道德经》
          自强是指自觉进取,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自立于社会,成为生活强者的心理品格。自强的人是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人,是能够正视困苦并能在困苦中崛起的人,是处于平凡之中却不甘于平庸,做出不平凡之事的人。只有自强才能创造业绩,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要相信创造世界的人不只是那些天才,而属于众多勤奋、埋头苦干的人,即使你身体有残障,即使你没有过人的天资,即使你出身低微。只要你自强不息,就能成为强者!
    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句《神童诗》里的话,应该来自《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段话易懂,是说: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田,一次当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时,感慨恼恨了好一会儿,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和他一起受雇佣的伙伴们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给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后来,陈胜吴广率领农民去出秦朝的徭役,在大泽乡遇雨,无法前行,按照秦朝的法令,“失期当斩”。陈胜“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这段话是说:陈胜召集属下号召说:“各位在这里遇上大雨,大家都误了期限,误期按规定要杀头。即使不被杀头,将来戍边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说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都是祖传的吗?”属下的人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心甘情愿地听凭差遣。”于是陈胜吴广毅然率领农民举行了大泽乡起义,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陈胜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陈胜真是历史上一位清醒而又自强的典范。
          其实,像陈胜那样壮志弥天的大有人在。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见之,道:“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看到同样的场面,则说了句:“彼可取而代之!”刘项二人后来果然成就了汉楚霸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10:46:18 | 只看该作者
    二、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这又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自强的意义。他进一步阐释道:“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从而使人们明白:不幸,是自强的试金石。古今中外,逆境中奋起的例子可谓多矣!
        汉武帝时,骑都尉李陵率五千精兵跟匈奴作战,寡不敌众而被俘投降。汉武帝大怒,把李陵的母亲妻儿都关进了监狱,大臣们也都谴责李陵贪生怕死,唯有太史令司马迁替李陵辩护说:“李陵兵不满五千,深入敌人腹地,跟三万匈奴兵作战,杀死那么多敌人,虽然打了败仗,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死,一定有他的主意。一定是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汉武帝不听,反而把司马迁投进了大狱,又残酷地处以宫刑。司马迁异常悲愤,要知道受这样的刑罚是非常丢脸的事情,他几乎想自杀。可又想,自己正用全部精力写作的史书还没有完成,怎能轻易去死呢?个人死不足惜,耽误写史书才是大事。他想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于是,他毅然放弃了死的念头,效仿先贤,写出了从传说的黄帝时代开始,直至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史记》,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由此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为中国历史和文化乃至世界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光辉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信张海迪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我还是想将自己所知道的分享给大家,因为她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逆境中奋起的女性的故事,更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张海迪1955年秋在山东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她便开始了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后,又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后来又如愿以偿进入大学,攻读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便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2008年11月13日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地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海迪手术后,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海迪说:“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其实,不仅是古今中外有这样那样的许许多多自强不息的事例,就是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有着这样的事例,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骄傲。
        他曾是伍陆柒捌集团旗下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系2009届3班的一名学生,而今他已经成为大航的一个榜样。别看他现在如此乐观坚强,童年时却常常懊恼沮丧。当我们坐下来谈起过往经历时,他一边流泪,一边回忆。
        他出生在绥化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浩浩荡荡的松花江绕村而过。年幼的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靠着耕种几亩薄田,养鸡卖蛋的微薄收入勉强糊口,日子过得十分贫苦。也许是父母的离异与遗弃,爸爸妈妈这个字眼在今天的他看来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我经常劝他:“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给你的爱更赤诚了。”这时他动情地说:“小时候,爷爷奶奶没有能力更好地照顾我,而我自己也什么都不会做,看着别的孩子都有爸妈照顾,真的好羡慕。每天放学,总有家长来接孩子回家。每到这个时候,我也会站在校门口傻傻地等,也不知道自己在等谁……其实,现在想想也没什么,这些都是无法选择的,我也不会去奢望了,我只想自己好好努力,让爷爷奶奶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一直都承认,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管不了他,“坏孩子”这个形象一度让他承受过巨大的落寞与压力,一直以来他都在努力证明自己。那个曾经在村邻口中,极度惫赖,顽劣成性,几乎荒唐度过童年的孩子;那个曾经在同学眼中,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性格叛逆的少年;那个曾经被认为没有教养,没有前途的青年。若不是跨入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若不是经过了英语学习的历练,也许他对未来依旧很茫然。
        “张开嘴巴大声读英语!”李海君院长的这句话,一语道出了他苦想多年而不可得的答案。高考英语仅得30分的他,实在羞于张口,但当他近乎大喊一般开始朗读时,就全然忘我地沉浸在英语的世界中,路过的同学都惊异于这个校园里的“英语疯子”,都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过于极端。但李海君院长却将这校园一景,引入到了每天的晨读中。当大家专注地背诵语法知识点,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地练习口语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朗朗的书声中了。黎明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此起彼伏的诵读声为生机勃勃的校园增添了一抹亮色,和谐而又不失磅礴,让初到之人倍感震撼。
        如今他流利的口语以及扎实的基础,建立起了他的自信心。平时他兼职的英语家教工作不仅负担了自己的全部学费,更为爷爷奶奶分担了家庭的重负。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非常重要!当机会来临时,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因为就在此时,一份令人羡慕,待遇丰厚,年薪近三十万的工作,全球领先的石油运输船运营公司——美国海鹰油轮,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他,苏沫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强不息的毅力,为辛劳的爷爷奶奶已经疲惫不堪的劳作生涯画上句号,提供一个强大而幸福的支撑,也将自己的人生之路照得雪亮。
          一个来自偏远农村的孩子能获得今天的成功,一个人们口中的“坏孩子”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什么让他有如此神奇的改变?是他用双手改变命运的决心,是他通过努力不断学习的耐心,是他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恒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面对生活苦难奋起的意志,看到了他执着的坚持,看到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大航和长信每一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精神品质,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的“苏沫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10:48:02 | 只看该作者
    三、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我国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写过这样豪迈悲怆的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美国盲人文学家海伦·凯勒说:“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绝不应该去爬行的。”
         下面,我们集中说说海伦·凯勒的故事,当然一些资料还是援引于网上。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展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之中。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沙利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该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雯·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4年被授于“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伦·凯勒享年88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自强,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靠扎扎实实的努力实践来诠释。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不管你所处年代如何,不管你出身如何,不管你身体状况如何,只要你自强不息,只要你坚强不屈,在面对苦难时,在面对挫折时,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生活的战胜者!我深深地相信,一切自强而又愿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即愿意燃烧自己的人,都应该受到全人类社会普遍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2 23:35 , Processed in 0.042432 second(s), 20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