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真题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发展 2.注意的广度 3.回忆 4.气质 5.亲社会行为 二、填空题 6.儿童发展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儿童发展受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8.儿童的基本情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我国师幼关系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1.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2.( )的出现标志着心理活动的发生。 A.条件发射 B.非条件反射 C.本能活动 D.脑电波 13.对不容易分类的信息,个体确认或构建记忆项目之间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这种策略是( )。 A.复述 B.组织 C.精细加工 D.编码 14.大约出生在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 A.生理性微笑 B.自然性微笑 C.社会性微笑 D.愉快 15.用来研究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行为发展的实验方法是( )。 A.陌生情境技术 B.延迟满足实验 C.点红实验 D.两难故事 四、判断题 16.记忆策略在学步幼儿阶段就已经结束了。 17.有些气质类型的个体在智力发展上更有优势。 18.回避型依恋儿童对母亲多能保持一致的稳定、敏感、接纳、合作、易接近等感情。 19.幼儿很容易受到自己的情绪影响,但不能够自我调节。 20.对待攻击性强的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严厉的惩罚。 五、简答题 21.简述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因素。 22.简述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原则。 23.简述儿童判断的特点。 24.简述影响早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因素。 25.简述婴儿能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 26.简述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 六、论述题 27.有些学前儿童表现出以下特征:有较多积极、友好的行为和很少的消极行为,性格一般较外向、不易冲动和发脾气;友好活泼、大胆,有较多的社交技能和策略,有效性、主动性、独立性等都较强。请问这属于儿童同伴关系五种类型中的哪一类?请说出除此之外的其他几种类型儿童并指出其中哪几类儿童属于同伴关系不良儿童。(8分) 28.当今农村的留守儿童中有不少是六七岁以下的婴幼儿,请你就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婴幼儿的现状分析以下问题。(12分) (1)爱因斯沃斯将依恋分为几大类型,这些留守婴幼儿更有可能成为其中哪些类型儿童? (2)从依恋的特征来分析,这些留守婴幼儿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童发展概念的理解。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如躯体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心理方面如智慧结构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 2.【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理解。注意广度指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有时也称为注意范围。 3.【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理解。回忆是指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程,如听到某人的名字就想起他的模样。 4.【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理解。气质是与个体生理特征,特别是与脑神经活动特征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一般认为它是个体最早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5.【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理解。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和别人分享东西、帮助他人等。 二、填空题 6.【答案】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 【解析】此题属于识记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发展特点的理解。 7.【答案】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解析】此题属于理解性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总体发展特点的理解。动物种系的发展更多地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和生物规律的支配;而人类的发展在遵循生物规律的基础上也深受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并遵循人类的历史文化规律。 8.【答案】高兴、兴趣、惊奇、害怕、生气、伤心和厌恶 【解析】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童基本情绪的理解。儿童基本情 绪包括:高兴、兴趣、惊奇、害怕、生气、伤心和厌恶等。 9.【答案】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 【解析】此题属于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师幼关系类型的掌 握,主要是四种: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 10.【答案】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语言智能 【解析】此题属于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的智力思维发展内容的理解,并掌 握典型的代表人物加德纳的八种智能理论及其内容。 11.【答案】依恋及其发展、移情及其发展、羞耻感与罪错感及其发展 【解析】此题属于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道德情感内容的识记和理解。现代情绪心理学的试验研究和哲学现象学方法相整合而形成的所谓现象学心理学认为,依恋、同情或移情、羞耻感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选择题 12.【答案】A 【解析】此题属于理解性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动物进化系统与发展的历程。其中突触式的联系使神经系统出现了新的功能,即能够建立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对信号刺激物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故此题答案为A。 13.【答案】C 【解析】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记忆策略的理解和对精细加工的掌握。对于不容易进行分类的信息,个体确认或构建记忆项目之间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这就是精细加工策略。故此题答案为C。 14.【答案】C 【解析】此题属于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童基本情绪表现的理解。婴儿大约6~ 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社会性微笑。故此题答案为C 15.【答案】B 【解析】此题为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延迟满足”的理解。延迟满足时间延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内化了那些强调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的价值观念。故此题答案为8。 四、判断题 16.【答案】× 【解析】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记忆策略的理解。记忆策略范畴涉及多种多样可能的意识活动,但事实上,记忆策略在学步幼儿阶段就已经产生了。综上所述,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17.【答案】× 【解析】此题属于理解性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气质与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的理解。研究发现,似乎从总体上说,困难型儿童和缓慢发动型儿童比容易型儿童学习成绩差一些,在学习活动中多血质儿童和多血粘液质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气质优势”;但林崇德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气质具有不同的记忆优势。对于数量多、难度大的实际材料,高级神经活动强型的人较弱型的人效果要好。故综上所述,此题干说法错误。 18.【答案】× 【解析】此题属于理解性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回避型依恋概念的理解。回避型依恋人群的人际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他们在母亲离开时并无特别的焦虑,能接受陌生人的关注,与陌生人在一起并不十分伤感。整个人际互动中,表现出一些回避现象,如避免成人注视或扭身走开。故综上所述,此题干说法不正确。 19.【答案】× 【解析】幼儿能够自我调节。 20.【答案】× 【解析】不当的惩罚会加剧孩子的攻击性。 五、简答题 21.【答案】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因素有出生缺陷与先天失常、染色体疾病、围产期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惊厥)、神经系统疾病、营养因素、环境毒物等多种因素。 (1)基因的因素。 (2)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 (3)感官经验的统合。 22.【答案】儿童注意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与练习培训相结合的过程。在培养中,务必注意几点: (1)刺激丰富化原则。尽量使刺激组合为一个整体,避免刺激孤立,利用联觉培养有效的刺激反应。刺激物适度丰富、鲜明。 (2)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匹配原则。 (3)形式立体化原则。注意力的培养训练并不是单纯的某种操作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培养模式。 (4)空间渗透式原则。良好的注意能力是学习的前提,也是认知世界的保障。 23.【答案】判断有直接判断和间接判断两种。所谓直接判断即基于对事物的感知特征进行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间接判断,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定义和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它是以抽象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其特点如下: (1)判断形式逐渐间接化。 (2)判断内容逐渐深入。 (3)判断依据客观化。 (4)判断论据明确化。 24.【答案】亲子关系是伴随着儿童的出生,甚至是儿童的孕育而自然出现的,良好亲 子关系的建立则是与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形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为亲子之间的和谐、相互的信任支持和理解悦纳,其发展一般在最初形成的基础上较为稳定地延续着、深化着。亲子关系主要受如下因素影响: (1)父母亲的内在工作模式情况。 (2)父母亲的抚养品质。 (3)父母亲的缺失、稳定情况。 (4)儿童情况。 (5)家庭一般情况。 (6)文化性因素。 25.【答案】情绪自我调节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使用策略,把自身情绪状态调节 到合适的强度水平。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如下: (1)积极活动策略; (2)自我安慰; (3)寻求他人安慰; (4)被动行为; (5)回避情绪。 26.【答案】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如性别、气质),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1)家庭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情感氛围是家庭对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途径。 (2)媒体的影响。电影、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体中大量的暴力信息,诱发并助长着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六、论述题 27.【答案】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儿童表现,可以判断出来是属于受欢迎型儿童:这类型的儿童有较多的积极、友好行为和很少的消极行为;性格一般较外向,不易冲动和发脾气,活泼、爱说话、胆子较大;掌握使用的社交技能与策略较多,有效性、主动性、独立性、友好性等均较强。 除此之外还有: 被拒绝型儿童: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会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并常常是过高估计,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 被忽视型儿童: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均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太活泼,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在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且不善交往;孤独感较重,对没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感到比较难过和不安。 28.【答案】(1)根据利用陌生情景技术测定的儿童的行为特征尤其是儿童依恋的安全程度,爱因斯沃斯把婴儿分为三大类型、八个小类: A型:焦虑一回避型依恋。大约占20%。其人际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他们在母亲离开时并无特别的焦虑,能接受陌生人的关注,与陌生人在一起并不十分伤感。整个人际互动中,表现出一些回避现象,如避免成人注视或扭身走开。这一类又可分为: A1:尤其对重新见到母亲或与母亲接触不感兴趣,忽视她的回来; A2:当母亲回来时,对接触表现出一些兴趣,但同时还可能转身走开,或不看母亲。 B型:安全型依恋。大约占65%~70%。其人际关系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在陌生情境中,能够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接受与母亲的分离,重逢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同时,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一类又可以分为: B1:愿意与母亲相互作用,但不特别地表现出身体接触,分离时不太悲伤: B2:母亲离开就寻找母亲,渴望重聚,分离时不太悲伤; B3:努力获得和保持与母亲的接触,分离时非常悲伤; B4:重聚时尤其想接触母亲,好像沉湎其中,一直感到焦虑。 C型:焦虑一反抗型(或拒绝依恋)。大约占10%~15%。其人际关系表现出相互矛盾的特征。这一类又分为: C1:对母亲有明显的矛盾行为,拒绝陌生人,对母亲和陌生人都有气愤的攻击性行为; C2:对母亲也有明显的矛盾行为,但显得更加被动和退缩。 (2)由(1)得出A型和C型的儿童经常性地被看做是焦虑型或不安全型。这些留守儿童经常性地与母亲分离,久而久之就会对见到母亲或与母亲接触不感兴趣,忽视她的回来。因此很可能会变成A1型的焦虑一回避型依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