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随笔:幼师声乐教学如何体现审美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03:3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掌握美的规律,建立美的形态,“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对象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声乐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审美教育中,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在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行为之中的。在幼师声乐教学中,针对声乐如何掌握美的规律,运用美的规律来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声乐教师面临的具体攻关目标。要搞好素质教育,不能不谈到“美育”,美育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美育在我国教育方针、目标、任务中的理论表述,是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是为了造就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的教育思想及其美育学说,仍然对包括美育在内的教育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审美教育的完整把握和知识。因此,完整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掌握和运用“美的规律”在与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人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各项教育工作中通过一定的教育行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美育实践中,美育、艺术教育、技能教育三者关系是有机联系一起的。在美育前提下,三者是同一范畴的不同层次,从概念的界定讲:美育包含了艺术教育、技能教育,艺术教育包含了技能教育。反过来讲,艺术教育并不就是美育,技能教育也不就是艺术教育。只有作为美育实施手段的艺术教育,才是真正的美育。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仅仅掌握了娴熟的艺术技巧,还远不是艺术教育的完成,只有当学生在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赋予艺术的表现形式以生命,成为“有意味的”情感表现,才算是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在这种美育实践的前提下,作为声乐教学的“双基”训练(基本知识、基本技巧)的教育任务,才是真正入了美育轨道,使技能教育成为艺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才是摒弃了重“艺”轻“美”、重“技”轻“艺”的不良倾向,使歌唱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的建立美的形态,通过外在、可以感知的形态取达到建立内在的审美心理结构。在美的形态的选择和应用上,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声乐教学,则要选择和建立可感可知。体现美的规律的表现形态,用“美的规律”去进行教学,去建立合乎“美的规律”的各种   教育行为方式。二、 声乐专业素质教育目标的科学确立在一系列的调查、研讨、实验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幼师的声乐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方面的尝试,最大的体会是在学生声乐专业素质教育目标的定位和确立上,是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幼师声乐教育的对象是未来幼儿园的音乐教师,使他们掌握声乐技能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而是掌握一种入门音乐的手段,为普及音乐达到美育的最终目的的服务。由此,作为幼师的声乐教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其教学过程中的双重性:教师和学生同时面临着:教声乐也要教“声乐教学”,学生学声乐也要学“声乐教学”,这是幼师声乐教学区别于其他声乐教学领域的本质特征。如何使学生透彻地掌握声乐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可靠基础,使歌唱素质的美育使用,在未来幼儿教学中鲜活的体现出来,取决于幼师声乐专业素质教育目标的科学定位。声乐是幼师整体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目标的探索与确定应是以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为依托,以期达到基础与速成,技能与素质的平衡与统一。从学科特征来看它的专业素质,涵盖了“专业技艺素质、歌唱教学素质、声乐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围绕这三个方面构建的基础声乐教学,对有效指导幼师声乐教学的深层改革十分必要。在专业技艺素质教育中,让学生掌握和解决驾驭声音的基本能力,掌握入门的基本要素\基本声音的运行法、声音品质鉴别法、基本因素的准确稳定、句法、旋法、节奏、律动等有一清楚的认知与操作。以上的教育应体现循序渐进和博中求精的原则,要符合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要适应音乐人才成长的需要。声乐演唱的一瞬间是对音乐的理解、声音技术、歌唱心理、作品驾驭能力等诸方面因素微妙合作形成的完整艺术形式,是整体素质的结晶。声乐教师的责任是将各种因素渗透到声乐教学中,如:音乐、生理、心理、美学等知识对基本技能的帮助,感觉与听觉辨证关系,呼吸与声音与共鸣等。歌唱是实践的艺术:学生具有天性的歌唱自发性与模仿性。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声音生成的基本方法的正确感知应为:①     心态的培养:从容、解放。②     感受力的培养:自然、协调。③     音乐听力的培养:乐音的品质、精确、美好。④感觉、听觉、心理相互合作意识,以求实践中获取歌唱的良好体验。其中,精致的选用歌曲教材,采用若干不同风格的短小精品使学生们感知音乐,捕捉到音乐语汇、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将声音、音乐与感情统一投入到理解、表现和创造之中,对基础声乐教育,无疑是最好的捷径。对学生技艺的提高,必将大有作为。教师歌唱教学素质教师在艺术的声乐教学之中,如何对中西发声技术兼好并用,如何通过歌唱手段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范唱效果和作用,如何将学生歌唱的音乐性、情感体验、合作意识、歌声的质量与水平、音乐表演和审美等诸个环节的教学达到科学、艺术的标准,教师综合素质的积累与提高是一个关键。教师自身专业教学实践的传授和示范过程将歌唱教育融入音乐整体教学环节中的能力(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范例的学科的其他因素的存诸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注意教学中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每个学生的个人自身条件、声部、程度不同,要注意分别安排教学,让学生观摩教师教学、触类旁通。②     集体发声训练、按声部的集体发声训练,找出发声技法的共性规律,步骤与方法,让学生获得自信,激发歌唱热情。培养良好心态,提高歌唱能力。 三、合唱教育——学生审美能力和基本音乐素质训练的有效途径合唱是一门群体艺术,是非常适用于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在表现群体性的共同生活\情感方面,能给人以温暖\激励和震撼的独特艺术感染力,它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共性特征和审美功能是任何形式所不可取代的.它对扩展学生声乐演唱形式的视野,提高艺术品位,获得合作技能,都具有明显的作用,教学时间证明,开展合唱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基本音乐素质的训练,是极为重要和富有成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幼师学生具备的基本音乐素质,概括的说,就是“音乐感知力”(乐感)。它包括了音高、节奏、力度、音色(音的自然色彩与音的艺术色彩)、调性、多声思维(和声、复调、肢体)、结构(乐曲的句式、段式、曲式)等音乐表现力诸方面。在合唱的教学中,以上基本因素均有明显的体现和指导意义。合唱的另一功能,是对学生多声听觉能力的培训。如“自唱兼听”就是在使学生进行多声部联系时,除了准确的唱出自己的声部外,还能听出别的声部所唱的曲调,养成整体音响观念,获得声音协调。合唱训练的具体做法和过程为:声音训练——包括统一、均衡、和谐三大方面。内容为:起声练习、高位置练习(时钟唱法)、扩展音域练习、流畅性练习、顿音练习、连音练习、和弦听唱练习。音准训练:包括:曲调的——横的音准,即合唱分部的音准。和声的——纵的音准,即合唱总部的音准协调训练:学生在多声部歌唱中相互取得的关系所产生的音响效果。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①     控制的歌唱。②     恰当处理合唱层的关系。③     合唱意识的形成。④     经常进行的无伴奏合唱练习。⑤     合唱的对比训练。⑥     合唱的咬字、吐字训练。 四、审美教育效应的产生——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美育在整个教育中最重要的功能,不是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使人对自然、社会的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审美关系(审美价值取向)的形成。它对与人的审美能力密切相关的审美态度、审美理解、审美趣味以及审美评价等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永远是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审美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掌握,永远使必要。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审美价值的建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和谐统一,是全面实现美育教育的基本特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将经历审美感知、审美探索、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四个环节。如何将这些环节科学、有机的连接,使“双基”训练与之融合渗透,成为其审美过程的元素。让素质教育真正成为贯穿于声乐教育的最高任务,是教师面临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教育课题。情感是声乐教育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心理动力和中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一节出色的声乐课,在课程导入、新课开始、启发、连接、课堂延伸诸方面,无不体现教师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渴望、对新课的兴趣和持有的积极心态,以至于走出教室后,对下一节音乐课的新的期待,都是检验教师审美教育效应的标准。1、引人入胜——唤起学生审美注意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提供,要善于创造和安排给学生“引人入胜”的“任务”,挖掘和发现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形象的切入点和教学包装载体,唤起学生歌唱审美注意,这样才能从心灵深处激起学生无意识的创作情感和学习渴望。这是一个好的声乐教师的一堂有趣、生动、富于个性创造的唱歌课所必经遵循的一个原则。只有让学生产生了思想情感、情绪之后,才是真正进入了体验的准备阶段。2、作品欣赏——激活师生审美感知状态的方式把握和注重作品的欣赏价值是又一原则所在。所有声乐教学任务都应自始至终处于“欣赏的体现意义”之中,师生共同带着审美的态度共处审美感知状态,共享唱歌的美好情趣,绝不是“学会、唱会”而是“学得好”“唱得美”3、愉悦性——产生声乐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愉悦性原则,则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主要手段,教师的最大功力,应是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状态,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氛围之中。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产生强烈的个人学习、表现欲望,进而产生持久的声乐学习动力。情感是声乐教育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心理动力和中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一节出色的声乐课,在课程导入、新课开始、启发、连接、课堂延伸诸方面,无不体现教师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渴望、对新课的兴趣和持有的积极心态,以至于走出教室后,对下一节音乐课的新的期待,都是检验教师审美教育效应的标准。1、引人入胜——唤起学生审美注意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提供,要善于创造和安排给学生“引人入胜”的“任务”,挖掘和发现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形象的切入点和教学包装载体,唤起学生歌唱审美注意,这样才能从心灵深处激起学生无意识的创作情感和学习渴望。这是一个好的声乐教师的一堂有趣、生动、富于个性创造的唱歌课所必经遵循的一个原则。只有让学生产生了思想情感、情绪之后,才是真正进入了体验的准备阶段。2、作品欣赏——激活师生审美感知状态的方式把握和注重作品的欣赏价值是又一原则所在。所有声乐教学任务都应自始至终处于“欣赏的体现意义”之中,师生共同带着审美的态度共处审美感知状态,共享唱歌的美好情趣,绝不是“学会、唱会”而是“学得好”“唱得美”3、愉悦性——产生声乐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愉悦性原则,则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主要手段,教师的最大功力,应是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状态,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氛围之中。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产生强烈的个人学习、表现欲望,进而产生持久的声乐学习动力。4、对话式歌唱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流情绪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歌唱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从教训者的高位上下降,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的低位上升,二者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互补和互生的生态关系。在感知、想象、创造、情感诸种音乐审美要素之间不断的交流、对话和互动。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师位之提供的平等、自由的艺术殿堂中,学生充分体验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与教师共同欣赏、共同创造。5、歌唱游戏——生动的艺术重复与再现在教学过程中,将技能知识的传播,以游戏的方式去实现,是加强学生记忆、提高学习品位的实用手段,是学生较为欢迎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大量调查后的一个反馈说明,学生对枯燥、机械、重复的技巧灌输,索然无味,提出了许多意见。教学方法的单调,无法启动和激活学生们内心听觉与视觉,审美素质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歌唱游戏能在师生之间产生艺术的碰撞和融合,产生新的生成与体验。老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根据教材的需要,应多创造和安排一些歌唱的游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师生共同去发现和探索音乐美的各种要素,去进行审美创造,进而产生审美教育效应。6、即兴——丰富审美创造的有效手段当学生真正进入审美体验的阶段后,技、教师应随时利用“即兴”的手法创造各种音乐情境,唤醒学生的激情记忆,产生下意识的创作幻想和想象,去生成每一节课的最高任务和目标。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导演出一个个即兴的元素,指导和带领学生完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审美体验,充分调动不同学科的有利因素。如:表演、朗诵、美术、舞蹈等。让学生在“学声乐”的愉悦中,尝试和体验“声乐教学”的生成实验。7、各种资源环境的创设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艺术氛围的提供,环境的创设是审美教育的关键一环。一个富有特色的、新奇的环境,加之多媒体材料的运用、烘托。学生们在接受新的艺术、技能信息之前,充分感受和进入教师为之提供的感受想象空间。无疑是成功的方式。如果是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设的环境,就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会多角色的活动意义,是构建审美结构的良好手段之一。五、声乐教材的选择——审美因素的把握教材是声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所以,选择和编写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作为教材,是声乐教学审美化的基础与前提。在教材的选择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作品的形态美、情态美、意态美和风格美。1、作品的形态美——按照美的规律构建的各种音乐表现因素构成的音响动态结构,就其呈现的形态美来看,就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不仅给人以听觉审美的愉快,还能使人在幻想力、逻辑力的发挥上得到满足,在情感的张弛、焦虑与解脱上得以激活并在把握结构的生命形态上得到充分的审美体验。2、作品的情态美——使作品的创作者寄托于形态美中的各种情思、这些情态能真实反映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细腻、微妙的感情变化,美好的情绪,积极的情调。它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让学生在音乐情态中找到自己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态之流的连结、交汇、融合点。并在移情、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态流入自己的心灵,使之更纯洁,更高尚。3、作品的意态美——音乐的意态指内蕴于深层的意境、意韵与意味。它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获得想象力的自由,净化人的灵魂,使人的心境在最美好的“高峰体验”中不断升华到完美境界。4、作品的风格美——音乐风格美使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与文化的群体或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典型特征在一定行为方式中的音响化,它的丰富性、独到性,可以满足人类各种审美需求。六、多维的教学模式——声乐综合素质的探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侧面的,要更好的把声乐作为音乐入门手段的效能释放出来。采取大中小课同步、多维的教学模式,对理顺和完善声乐教育学科的系统知识结构十分必要。大量声乐作品的赏听,不断扩大学生曲目品种的数量,注重师范声乐教学的实用性,采用理论学习,作品分析,范唱、文献音像欣赏等相结合的方法,以艺术性、科学性、广博性、实用性系统性为宗旨,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感知,提高学生的悟性,欣赏能力,自学能力,向音乐相关领域扩展,逐步使学生成为具备技艺、修养、文化、教学等综合素质的音乐师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8 18:27 , Processed in 0.050845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