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阅读活动《礼物》看教师提问的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1:0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镜头回放】在某中班阅读活动《礼物》中,教师T拿出事先用包装纸包好的读本,当作礼物出示给小朋友。T(问1):小朋友,这是什么?C:礼物。T:对,礼物。T(问2):你们想要吗?C:想。T:无回应。T(问3):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C:想。T:那老师就赶快打开它了!(T打开了礼物,露出了要讲的读本。)T(问4):哇,是什么礼物啊?C:书。T:对,是书。T(问5):书上有什么?C1:有绳子。T:很好。C2:有树。T:树,还有什么呢?C2:有叶子。T:无回应。C3:有猴子。T:这个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他说他看见了一只猴子。T(问6):小猴子拿着礼物去做什么?C1:回家。C2:玩。C3:上幼儿园。C4:送人……T:哇,送人啊。你说得真好。T(问7_):猜猜小猴子会把礼物送给谁呢…… 【镜头点评】教师T的教学提问共有7个,但是开放性和有效性的提问只有2个,其余5个都属于低效提问或无效提问。有效性提问是具有思考性、铺垫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如问题6和问题7。低效提问则是过于简单或困难的、表达含糊不清的、无意义重复的提问,如问题1、问题3和问题4 。无效提问则是问与不问一个样,如问题2,教师无需思考就知道小朋友的答案是“想”。另外,教师T对幼儿的回应过于单一,要么不作评价,要么简单肯定,要么就是重复幼儿的答案,不能及时归纳提炼。这样的提问和应答使得教学活动显得低效而无趣。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和应答呢? 第一、提问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要求,又不能过于艰深,让幼儿难以捉摸,无从下手。问题的难度最好以幼儿经过思考、讨论或稍加点拨就可以答出为准。比如,“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想要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既过于简单又显得多余。教师不妨把前四问合为一问:“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谁?”从而把封闭而繁杂的提问变得简洁和开放,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第二、提问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教师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比如,教师T想让幼儿观察封面说出“猴子想送礼物给好朋友”,那么,其设计的问题最好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谁?”而不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两问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具体和更有目标性。而后者则显得随意,有可能使幼儿的观察面扩充到无效的信息上去,既耽误了时间,又分散了观察重点。在提了前问之后,当幼儿回答“看到了小猴子”时,教师T不妨再追问“猴子手上拿的什么啊?”从而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小猴子想要给谁送礼物?为什么?……这样的提问过程实则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阶梯,让幼儿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合理分配教师的注意广度。由于幼儿能力不同,反应速度有差异,教师提问时要放慢语速,放缓节奏,以期待的目光让更多的幼儿举起手来,从而给更多幼儿发言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一提完问就把期待的眼光放在个别能力强、喜欢发言的幼儿身上,致使胆小的幼儿欲言又止。比如,教师可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启发,等等。 第四、教师提问后要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合理的回应。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以“是”或“好”应对,而应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作出不同的回应。对幼儿偏离预设目标的回答,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启发性问题将之引导到预设目标上来。比如,教师T问:“书上有什么?”,是想让幼儿回答有小猴子,但幼儿回答“有绳子。”“有树。”这就偏离了其预设目标。倘若教师T在幼儿答出“有树”时,接下来这样问:“树旁有什么小动物呢?”那么幼儿的回答就有可能贴近预设目标了。对幼儿符合预设目标的回答,教师在回应时或表扬赞赏或诱导追问或归纳提升或鼓励质疑,以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培养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3 08:09 , Processed in 0.041162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