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抚养“独二代”的育儿方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09:44: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shanshan 于 2014-3-18 13:19 编辑

        A 加强沟通,婆媳互补带孩子

        案例:

        家住洋河花园的杨君和婆婆亲如母女,在小区里广受赞誉。经常看到两人有说有笑地带4岁的孩子在小区里玩耍,其乐融融。

        说起婆媳带孩子的矛盾,杨君也坦言“曾经担心过”。不过,在怀孕的时候,她就开始提前做功课,不仅自己学习育儿知识,而且还经常带上婆婆去听各大医院的讲座,“生孩子之前,我们在理念上就基本达成了一致”。

        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一旦遇到婆婆用陈旧的老方法抚养孩子时,杨君就会举一反三地耐心给婆婆讲一些育儿知识。由于婆婆是一个开通的人,再加上之前也学习过育儿知识,所以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一些根深蒂固的老习惯,只要无伤大局,杨君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一个老人这么用心给自己带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然,婆婆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孩子发烧了如何降温,什么天气该穿什么衣服等等,”杨君说,“正是我们这种互补的模式,让孩子一直健康成长。现在孩子4岁了,不仅会自己吃饭、上厕所,而且非常有礼貌、很懂事。”

        点评:

        一直关注“独二代”抚养的心理咨询师陈美英认为,对于肩负抚养“独二代”任务的两代人而言,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矛盾并没有实质的冲突,只是教育方法各有所长,“因此,相互交流和沟通是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她表示,对于孩子来说,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对他成长最好的滋养。无论两代父母之间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怎样的矛盾和分歧,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同时,两代家长不妨分工合作,比如在哪些事情上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宠爱,哪些事情一旦发生就必须严肃对待等等,最好能事先约法三章。

        此外,她还指出“隔代抚养”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祖父母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中的经验不足;由于没有工作压力和生活拖累,老人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老人在历经沧桑后的返璞归真,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另外,老年人和孩子在一起,可以弥补时间上的空白和情感上的空虚,使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 及时再“充电”,做个好父母

        案例:

        今年27岁的陆娟是一位3岁孩子的专职妈妈。她每天的工作除了照顾孩子外,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育儿知识。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自己父母身体都不好,而婆婆和公公都已经去世。孩子出生后,没有老人带,我只有辞职在家自己带。”陆娟说,其实一开始,自己也是手忙脚乱的,“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个孩子,一点也不懂怎么带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饿,不知道他哭闹是因为什么。”

        当时,有些朋友建议陆娟请一个专职保姆来带孩子。但是,她经过再三考虑,决定自己肩负起这个重任。于是,她开始自己摸索着带孩子,不懂的时候看育儿书,再不行就到网上去求助、交流,“慢慢地,一切都学会了。现在孩子各方面的指标都非常不错,而且在性格方面也比较独立。我觉得十分自豪。”

        陆娟还说,在学习带孩子的过程中,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像以前一样的任性,没耐心,逃避困难了。这也正好让我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点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让“独二代”健康成长,关键的因素还在于“独一代”自身的成长。目前,“独一代”已经长大成人,成为父母,但是很多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表现出很明显的不同步和不协调,不愿独立承担社会责任和抚养责任,这对于“独二代”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

        他表示,作为父母的“独一代”应该审视自我,主动担当,并及时充电。一方面,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使自己尽快独立,另一方面,要学习养育知识,使抚养“独二代”更有科学性。

        他说,“独一代”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关于儿童生理和心理方面科普知识的书籍,或者其他渠道获得一些比较科学的育儿信息,及时把握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规律,“这样对于养育‘独二代’无疑是有帮助的。”

        C “狮子式教育”,让孩子更坚强

        案例:

        “谢谢,不用帮忙,让他自己站起来!”

        1月27日,江北观音桥步行街,一名3岁左右小男孩在奔跑中摔倒在地。从旁边路过的人,想赶紧去扶起孩子。但是,他们的好心,却被跟在其身后的父亲“拒绝”了。

        只见小男孩自己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继续笑着跑了起来。

        这对父子是韩国人。父亲朴志成在一家韩国企业驻重庆办事处工作,孩子1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来到了重庆。

        “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我们一般都会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事情,比如起床、吃饭以及上厕所等;同时,在家里,我们还要给孩子制定规则,若是他的要求违反规则,即便是哭闹也没有任何用处。但是,中国孩子却十分随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并且家长也十分迁就。”说起中韩教育的区别,朴志成很有感触。

        他还说,在外面的时候,经常会有不少人对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很诧异,“邻居也经常给我们说,孩子这么小,不要对他太苛刻了”。

        但是,在朴志成看来,他们的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有益的,而大多数中国孩子处于溺爱之中。

        他说,韩国目前非常流行“狮子式教子法”,就是要培养孩子像在险恶的丛林中生存的狮子一样的性格,能坚强地面对现实。首先让孩子尽量独自完成自己的事情,父母尽量不要插手;其次,让孩子学会遵守规矩;此外,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能够去思考去摸索。

        点评:

        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宏艳认为,对于目前的中国“独二代”而言,“狮子式教子法”的确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种方式所培养的能力正是我们的孩子最缺失的。

        比如,给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生活,懂得生存,若是忽视了这一点,“独二代”长大了都无法融入社会,难以独立生存。

        同时,“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能够去思考去摸索”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大多数家长不管什么事都给孩子安排好,或者直接告知要怎么完成,孩子少了很多动脑的机会。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把握适度。因为孩子较小,在使用这种教育方法时,要讲究严格与慈爱并存。既要让孩子感觉到爱的呵护,又要让他知道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可做。”

        D “心疼孩子,就让他吃苦”

        案例:

        近日,在日本工作的周松带着11岁的儿子周毅回到重庆探亲。结果,周毅的表现,让爷爷奶奶格外开心,逢人便夸自己有个好孙子。

        与大多数中国孩子不同,周毅显得格外懂事和独立。在爷爷奶奶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要主动在家里做清洁,帮家人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

        每当爷爷奶奶想帮他整理床铺或洗衣服的时候,他总是很有礼貌地拒绝,说“自己事情要自己做,不用给你们添麻烦了。”

        这样的表现,不仅让爷爷奶奶感到高兴,就连小区里的邻居也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的孩子都是当宝贝供着,哪里敢喊他们做事情呀。你看,周毅这孩子,真难得呀”。

        周松说,儿子之所以这么独立,还是因为教育的原因。在日本,现在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认为“心疼孩子,就要让他吃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独立的能力和坚强的性格。

        他表示,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缺乏毅力,因此他们格外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大部分日本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帮忙做饭、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让孩子自己买东西等等。

        点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让孩子独立,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这是需要得到我们大家共识的一个道理。在这方面,日本的确比我们做得要好得多。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终将独自面对生活、面对随时会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磨难,做家长的应该从小就让孩子从“跌倒了”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懂得在生活中他不能永远依靠父母,凡事要靠自己,这样孩子长大才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坦然处之。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未来才能成才,才能肩负起祖国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7 15:25 , Processed in 0.043333 second(s), 26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