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6岁幼儿抗挫折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21:4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什么是抗挫折能力抗挫折能力是指人们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方面。挫折耐受力是指对挫折的忍耐能力,表现为所能忍受的最大挫折程度,挫折耐受力强的幼儿遇到挫折后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能够保持心理平衡和行为正常,并且比较容易从挫折导致的消极情绪状态中摆脱出来。挫折排解力是指遇到挫折后积极采取措施调整自己,摆脱挫折情境的能力,挫折排解力强的幼儿遇到挫折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摆脱挫折情境。幼儿抗挫折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年龄差异,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 3~4岁是幼儿抗挫折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在成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学会忍耐和排解一些生活领域的挫折,但对交往领域的挫折无法忍耐。 4~5岁年龄段的幼儿在面临挫折情境时,通常表现为退缩、着急、尝试或请求帮助,能够适度忍耐,愿意学习排解的方法,在生活领域遇到的挫折明显减少,但对学习和交往领域的挫折仍存在畏惧心理和逃避行为。 5~6岁年龄段的幼儿在面临挫折情境时,表现为逃避、坚持尝试或请求帮助,对学习和交往领域的挫折能够坚持尝试。二、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因素(一)个体因素1.体质美国医生威廉·谢尔登研究发现,身体比较虚弱、经常生病的幼儿在面对挫折时往往表现出更多的逃避和退缩行为,而身体比较健壮的幼儿无论是面对生活领域的挫折,还是学习和交往领域的挫折都能够以较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应对。2. 已有经验幼儿以往的失败经验会导致两种不良结果,一种是幼儿的自信心会减弱,另一种是幼儿的兴趣会下降,即当幼儿再次面对与失败经验有关的事物时,幼儿对该事物不再感兴趣。幼儿入园以后,首先面临的是来自生活自理方面的挑战,因此生活方面的成功经验成为幼儿入园后自信心的最初来源。3.好奇心与兴趣好奇心是内部激励过程的第一步,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个体将努力面对挑战,好奇心成为个体挑战自身能力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影响幼儿抗挫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幼儿感兴趣的领域内,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较强。4.动机取向幼儿在面临挫折时的表现可以体现出两种动机取向,一种是向往成就和奖赏的动机取向,一种是回避失败和批评的动机取向,具有前一种动机。取向的幼儿抗挫折能力较强。5.归因方式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归因方式会给幼儿带来不同强度的挫折感。一种是客观归因,即把产生挫折的原因归于客观因素;另一种是主观归因,即把产生挫折的原因归于他人的主观因素。相对而言,客观归因的幼儿不容易产生挫折感。6.自我期望较高的自我期望既是幼儿自觉克服困难的动因,又是幼儿挫折感的来源之一。自我期望值较高的幼儿心理压力较大,当自己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较差。7.耐心与细心幼儿在生活领域常见的一些挫折一般都和幼儿的耐心和细心程度有关,细心的幼儿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不易产生挫折感。8.安全感幼儿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挑战,需要幼儿不断走出自己熟悉的安全范围,去探索未知,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而安全感的满足则是幼儿增强抗挫折能力的基础。(二)环境因素幼儿入园以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和教师一起度过,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因此,从环境因素来看,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对教师的挫折观与教育观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关于“孩子年龄太小,挫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这一观点,有2.0%的教师表示赞同,4.2%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53.2%的教师表示不太赞同,40.7%的教师表示不赞同;关于“成人应该主动为孩子排解挫折,不要让孩子承受任何压力”这一观点,有1.8%的教师表示赞同,3.1%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40.9%的教师表示不太赞同,54.3%的教师表示不赞同。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挫折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当利用幼儿生活中真实的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教育,或创设挫折情境,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强化其已经具备的抗挫折能力。(三)情境因素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情境下,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抗挫折能力,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情境是当年长幼儿与年幼幼儿在一起时,年长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会有所增强,表现为可以解决独处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做到独处时需要教师帮助才能做到的事情。第二种情境是当幼儿与抗挫折能力较弱的同龄幼儿在一起时,其抗挫折能力会有所减弱,主要是因为幼儿存在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有的幼儿还存在从众心理。三、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策略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梳理,以及本文对幼儿抗挫折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对如何培养3~6岁幼儿抗挫折能力提出以下三个策略。(一) 认知冲突策略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内在的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和新经验之间的不一致,挫折会引起认知冲突,而冲突会带来不平衡,需要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来消除,从而实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循环发展的过程,而认知冲突就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动力。该策略的另一个理论依据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挫折ABC理论。这里的A指诱发性事物(Activating),B指人对挫折产生的认知和信念(BeIiefs),C指人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 uences)。挫折ABC理论认为,A只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反应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C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B 。在同一挫折情境中,幼儿的动机取向、归因方式不同,其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也不同。因此,引导幼儿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挫折情境,形成向往成就和奖赏的动机取向以及客观的归因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教育方法加以实施。1. 讨论法讨论法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从客观、积极的角度来认识挫折。讨论法源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在讲学时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喜欢采用提问、交谈甚至争辩的方式来揭示对方的无知或认识中存在的矛盾,并引导和暗示对方获得正确的答案。在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实践中,讨论法主要用于引导幼儿实现动机取向、归因方式的转变,即从回避失败和批评的动机取向转变为向往成就和奖赏的动机取向,从主观归因转变为客观归因。应引导幼儿意识到没有完成任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有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只要努力去做,即使这次没有做好,下次继续努力就会越做越好。引导幼儿把注意力从做事情的结果转移到事情本身,转移到自己的努力过程上来。此外,对于沟通能力较差和比较敏感的幼儿,教师宜采用个别讨论的方法。2. 迁移法迁移法是指引导幼儿将某一方面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运用到其他方面,以增强幼儿在其他方面的抗挫折能力。迁移法主要用于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对情境因素的利用与控制。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形成的影响”,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二) 行为强化策略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斯金纳认为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强化作用,通过控制强化就可以控制行为。幼儿仅仅能够正确认识挫折还不够,教师还要辅以行动指导与强化,让幼儿在行动中证明和感受自己的能力,这更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1. 两难法有的幼儿缺乏自信心,在面对挫折情境时存在逃避心理,表现出畏惧和退缩行为,对于某些类似的情境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躲避行为。针对这类幼儿,教师宜采用两难法进行纠正,即当幼儿对于某一种情境存在躲避行为和挫折感时,为幼儿呈现另一种更具挑战性的情境,让幼儿在两难对比中作选择,即激起幼儿的“双避”冲突,从而消除对前一种情境的躲避行为。2. 体验法体验法是指让幼儿独自应对,在教师或同伴的陪同下共同应对挫折情境,让幼儿体验应对挫折情境的过程和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幼儿对该情境的畏惧心理和退缩行为,增强幼儿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师对于那些非常自信的幼儿,宜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使他们在应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建立稳固的自信心。(三) 家园合作策略从观念层面来看,教师和家长首先应当在挫折观和儿童观方面达成一致,否则家园合作将举步维艰。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幼儿抗挫折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处于“最近发展区”之内的挫折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幼儿积极应对,或者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感受挫折的机会,促进幼儿抗挫折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处于“最近发展区”之外的挫折,则应当保护幼儿免受其害。编辑:cicy         关键词:幼儿抗挫折能力影响因素策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5:16 , Processed in 0.038972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