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没有3C认证标志的玩具采用“二料”后,消费者开始重视儿童玩具的质量问题。然而,即使是精明的家长也对玩具市场的“灰色地带”——赠品玩具防不胜防。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赠品玩具一般无3C认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即使一些口碑很好、深受孩子喜爱的老牌儿童杂志,其赠品玩具一般也没有3C认证和生产地标识。
赠品玩具成“隐形杀手”
笔者在北京丰台区某大型超市看到,膨化食品中有1/4商品会以赠送儿童玩具吸引孩子眼球,但在赠品包装上一般只有年龄限制等简单标注,并没有按照国内相关规定,标明其成分、产地、易燃性能等内容。类似情况还普遍存在于儿童用品区、日化区和礼品区。
还有网友称,自己在某知名母婴用品网上商城购物,发现商家送出的赠品为劣质玩具,质量令人担忧。其中两款是发声玩具,一款发出的音乐和宝宝的笑声堪比高分贝的“噪音”,若宝宝长时间与这样的“噪音”玩具相伴,对听力的影响可想而知。
而另一款“娃娃爬行”的玩具,打开开关后,娃娃边唱歌边爬行。但是这娃娃并不可爱,把它拿给几名婴儿玩时发现,宝宝在玩具靠近之后,都用手把它推开表示不要。如果再次向他们递出玩具,宝宝继续坚决地把它推开,有的宝宝甚至哭了起来。几位妈妈看了这款玩具,纷纷表示娃娃造型恐怖,会吓到宝宝。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赠品不涉及出售,因此赠品一直是玩具市场的一大“灰色地带”。许多商家为了促销,会在食品包装袋里装上玩具作为赠品,但很多赠品玩具的质量却无法得到保证,常常不仅包装粗糙,更无生产标示、成分说明,更不用说分年龄组、安全标示之类。虽然小朋友对这类玩具很容易动心,但爸爸妈妈在购买时应格外当心。
经调查,除少数快餐厅的赠品玩具包装较为正规外,绝大多数赠品玩具都存在包装不规范、标识不清、有异味等现象,这些劣质产品成为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
“隐形杀手”产品在赠品玩具中屡见不鲜,它们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容小觑——
*化学性伤害
即油漆、涂料等材质不合格,轻者会引起宝贝皮肤或者呼吸道过敏,重者如含苯、铅等重金属超过安全标准的玩具,还可能对宝贝的安全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物理性伤害
一些质量不合格的玩具,比如有棱角、锋利表面等很容易引起宝贝外伤。
*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像一些有恐怖、暴力倾向的玩具等,对宝贝的心理健康会有很恶劣的影响。
赠品玩具同样适行“新标准”
据了解,《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对玩具安全有全面的规定和说明,如一些玩具因性能、尺寸和特征等不适合3岁以下宝贝使用,这类玩具应附加“不适合3岁以下宝贝使用”的安全标示,并说明如果被3岁以下宝贝使用可能会有哪些危险,对一些小零件和含小零件或者弹珠、小球的玩具,在玩具或者包装上应有明文警告或者直接贴上年龄警告图标。
8岁以上儿童的特殊点在于,他们的阅读能力已有进步,自己能简单阅读理解说明、警告等。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标示说明和警告对于安全使用产品是必需的,该类产品应该贴上供8岁以上儿童使用的年龄组标识。
即使如此,如果玩具是一些化学装置、用燃料驱动的模型车辆和火箭,里面包含的可能是有害的化学物质,儿童不仅要年纪达到8岁的最低底线,还应该在玩具上标注“在家长的监护下安全使用”。
新标准还明文规定,赠品玩具同样实行新标准。商家促销活动中赠送的玩具如果有问题,消费者也能追究责任。尤其是一些隐藏在食品袋中的小型玩具,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家长们还要特别注意其卫生状况。
“三招”让孩子远离玩具伤害
很多孩子在挑选食品、礼品时,往往会被赠送的小玩具所吸引,然而,大部分赠送玩具是劣质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因此有的小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就一味降低成本,采用低档、劣质材料,使得很多附赠玩具存在不符合安全、健康、环保标准的问题,除了无3C认证之外,还有很多琐碎的小问题也同样干扰着玩具的安全。比如,毛绒玩具填充物不卫生,玩具细小零件易脱落等。因此,给孩子买玩具千万不要贪便宜,要去正规商店购买,购买时注意:
1.看清安全标示,包括购买指示、玩具使用提示等。由于玩具是为特定年龄组宝贝制作的,包装上必须表明适合哪一年龄组的宝贝使用。
2.要亲自检查玩具是否符合机械物理性能要求,包括玩具小部件、尖端、边缘、绳索长度及外包装袋等。
3.《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中明确规定,3岁和8岁是年龄分组中比较明显的分界线,尤其对于适合3岁以下宝贝使用的玩具,还特别增加安全要求,避免因为材料劣质而造成宝贝健康方面的伤害。比如,小部件和绳索长度是对3岁以下宝贝玩具的特殊要求,主要是为了防止吞食和割伤等意外伤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喜欢习惯性地把物件送入口中,所以他们使用的玩具一定要考虑到于小零件有关的潜在的噎塞和窒息危险,比如玩具尺寸不可小于宝贝嘴巴、绳索长度不够勒及宝贝颈脖等。爸爸妈妈在购买时最好自己用手触摸一遍,以防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