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04: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社会教育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幼儿园社会教育应该遵循适度性、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专门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和个别行为矫正相结合、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等原则。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以实践活动开始的教育活动、以情境表演开始的教育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的教育活动等。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教育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能对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幼儿园社会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适度性原则
    教育的适度性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感,避免走极端,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方式。教育的适度性原则体现的是教育的辩证法。“教育方法的辩证性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1把握教育的适度性,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感,即掌握教育的度。具体到社会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马卡连柯指出,如果能找到“积极性和克制感之间的分寸感,也就等于解决了教育的问题”。〔2〕因此,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适度性的把握就是既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又要引导幼儿遵守适当的规则。
    2.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原则
    一贯性是指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不能随着时间、地点或者教师心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3〕一致性则是指不同教育者对幼儿的要求应该相同。〔4〕一致性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即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以及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一致性。之所以要坚持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是因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反复性,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可能“进一步,退两步”。因此,教师不但要注意坚持自己对幼儿要求的一贯性,同时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一天24小时,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如果家长不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那么很容易导致幼儿的行为表现出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出好的一面,在家里则会有很多不良行为表现。可见,家园教育不协调,很可能会妨碍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因为良好行为养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为的泛化,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如果家长没有坚持与教师一致的教育要求,那么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行为就很难在家里延续,行为的泛化很难形成,社会教育的效果就会受到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理念,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在教育目标方面实现家园一致。教师应经常就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沟通,从而更好地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以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削弱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效果。
    3.专门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教育相结合原则
    幼儿园社会教育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形式。专门的教育活动可以有目的地系统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养成。同时,社会教育应该和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是因为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特点,它的相当一部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不是由教师的直接教学活动引发的。例如,为了让幼儿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宽以待人,教师会特地设计并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如“给我们送来温暖的人”“你、我、他”等,然而,事实上平时教师和家长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比专门教育活动的影响更大。因此,专门教育活动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专门活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在语言、艺术等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社会教育内容。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到关爱、支持的环境,建立亲密、平等、互相尊重的师幼关系,营造安全、宽松、自主、允许探索与失败的学习气氛,为幼儿同伴之间的自由交往提供时间和空间,等等。
    4.正面教育和个别行为矫正相结合原则
    所谓正面教育是指要帮助幼儿了解在社会生活的各种场合或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个别行为矫正则是指针对不同幼儿,特别是那些社会性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运用行为学的原理纠正其不良行为,帮助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入园年龄一般是3岁,而3岁前正是幼儿社会性的初步萌芽时期。由于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如溺爱、过分保护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会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特点,如任性、依赖性强、自私、胆小、不合群等,这些不良行为特点不仅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更不利于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个性虽逐步趋于稳定,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个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利用正面教育方式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同时还要关注那些存在某些不良行为表现的幼儿,运用个别行为矫正方式,帮助幼儿用好的行为替代不良行为。当然,教师在进行个别教育时一定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5.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相结合原则
    社会性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等的认识。〔5〕社会情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6〕社会行为是个体在与人交往、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特征。〔7〕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者关系密切:情感是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认知是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前提,行为是社会性发展的最直接表现,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要把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积极的社会情感养成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以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可以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多种形式,但教师最难把握的还是全班幼儿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目前集体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枯燥、单调、幼儿的参与性较差等。换言之,如果集体活动组织不好,幼儿容易游离在活动之外,或者导致活动变成走过场。怎样才能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讨论不流于形式,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巨大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3 11:42 , Processed in 0.042437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