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痴迷电脑游戏有什么不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04:3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孩子喜欢玩电啮游戏,玩到痴迷的程良。于是有家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不是说大师的产生都是因为兴趣和痴迷吗?如果孩子一直痴迷下去,会不会成为游戏领域的大师呢?痴迷电脑游戏有什么不妥?这个想法看起来不错,实际上有一个误区在里面。兴趣与痴迷是许多大师成功的前提,但并非所有兴趣和痴迷都能导致大师的产生。一个关键因素,是看这种兴趣和痴迷是否是针对一项积累型的事业。打游戏这种爱好、这种痴迷,是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把未来的前途建立在打游戏上,是一种类似赌博的做法。所谓赌博,就是小概率的事情,是努力也未必有收获的事情。赌博固然也有可能发财致富。但一个人如果以此为业,多半会倾家荡产。所以在给孩子职业建议的时候,建议不要选择那些赌博性的行业、不确定性太强的行业。尽量建议孩子从事积累型的事业。所谓积累型的事业,就是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你努力了,就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学生来说,积累知识,增强思维能力,习得必要的技能,这些都是积累型的事业。在这些方面产生兴趣与痴迷,未来的收获将难以估量。所谓积累型的爱好,就是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能力是在不断积累的。比如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能够不断丰富头脑,提高语言能力,一生受益。打乒乓球,可以锻炼身体,活化大脑,保护视力,宣泄情绪,释放压力,是对健康的一种积累。我们在从事这些爱好时,既得到了身心的愉悦,又积累了才干,甚至可为将来的职业打下基础。画画、音乐、下棋、体育都是典型的积累型爱好。所谓消耗型的爱好。就是虽然从爱好中得到了快乐,但是,对于才干的增加没有好处,也不会对将来的职业发展有多大帮助。消耗的除了时间就是健康。付出远远大于回报。典型的消耗型的爱好就是打游戏。打游戏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好处,但是,我们要看付出是不是比得到的东西多。前两天跟一个家长辩论,他说孩子打游戏入迷没关系,因为将来可以当游戏设计师。这个逻辑挺具有迷惑性,但禁不起推敲。许多游戏设计人员是游戏高手是事实,但这个事实无法推理出,孩子打游戏入迷一定能够成为游戏设计师。许多游戏设计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玩游戏的。如果以研究为目的玩游戏,往往一年半载就能精通。设计《征途》这款游戏的史玉柱虽然是玩游戏的高手,可他是人近中年才精于此道的,并非从童年起步。由于成为游戏的设计人员并不需要十年、数十年的积累,所以即便想当游戏设计师,也没必要非得从小打游戏。况且,孩子万一将来成不了游戏设计师,这一生可能就一事无成了。打游戏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能提高对于图形的反应速度。但是,我们同样要考虑,图形反应速度提升的同时付出了什么。根据日本神经科学家森昭雄教授的研究,长时间沉浸在电脑游戏中,会显著降低对于正常生活非常重要的前额叶的活动能力,从而导致脾气暴躁、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知道,前额叶是大脑中主管思考、决策的。但是,打那种射击、打斗游戏的时候,人们基本不用前额叶,更多用所谓的“动物脑”。森昭雄教授的研究表明:“长此以往,游戏者就会形成行动时不考虑周围环境和他人感受,自我为中心,不守规矩,甚至暴力的倾向。”参加实验的很多游戏迷都觉得自己容易烦躁、难以集中精神、不善于与人交往。可见,过度沉迷游戏对人的情绪能力是一种很大的破坏。森昭雄教授告诫说,大脑的神经在10岁前是快速发育时期,必须充分地使用前额叶,这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所以打游戏这种爱好,这种痴迷,是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尽量让孩子晚接触电脑游戏。对于小孩子来说,自控能力较差,生活规律比较容易被改变,需要大人的监督和指导。而且应该是限时限量地接触,必须是大人检验过的产品,在大人监控下玩。如果发现孩子属于易于上瘾的类型,家长要小心了。先是要把利弊讲清楚:包括对时间的占用、对视力的影响、对学习的影响、对与人交流的影响等等;然后要定下规矩,玩什么玩多久都要讲清楚,绝不违反,否则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但是,也不宜完全禁止,让孩子在家里对此完全无知,到了外面反而更容易受到诱惑。让孩子觉得禁果的滋味反而更好吃,那就坏了。目前孩子喜欢的“4399”和“7K7K”,许多游戏里都搀杂了暴力因素,父母大可自己也去体验一下。电脑游戏“猛于虎”,对孩子而言,电脑游戏危害很大。不过,接触了这么多孩子,家长反映,游戏玩得不多。这是家长好象并不担心的地方。而事实是所谓“玩得不多”,是先在家长监督下,完成作业,其后家长允许玩3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哀哉!一边不支持孩子玩游戏,一边是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奖励的条件。最后对孩子心理暗示的结果是:“作业是一个要完成的任务”,“游戏是可以用来奖励的”。于是,我告诉这些家长朋友,你的孩子只会对作业越来越没兴趣,对游戏的兴趣越来越大。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童年,也是在游戏里面度过,70后都有印象,比如“滚铁环”、“跳皮筋”、“打弹珠”、“砸鳖”、“老鹰捉小鸡”。不得不说,这些游戏好处很多,比如培养孩子团队精神,也对身体得到有效锻炼。笔者记忆里,小时候,父母是没有钱买很多玩具的,所以大多游戏的工具是自己做的,这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可是现在,这些游戏除了在乡下还偶尔看到,在城市已经快消失了。目前,城市的孩子面临着我们教育上一个巨大的困境,就是“高楼综合症”。以目前城市家庭为例来说:很多家庭房子买在高楼,城市里邻居关系不像在农村那么融洽。而在城市生活,大多家长面临工作压力,平时对孩子而言,更多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管教”,父母和孩子融洽的家庭游戏在我了解的现状里几乎没有,甚至一家人一起散步,也不多见。加上现在城市家庭大多一个孩子,玩伴很少。孩子学习空余时间,除了部分爱阅读的孩子,表现出来喜欢看课外读物的兴趣之外,多数孩子自然选择了电脑游戏。其实,不是孩子本身喜欢电脑游戏,而是孩子实在没有地面游戏可以玩。我曾经对一个喜欢电脑游戏的孩子进行长时间行为观察,发现没有户外游戏活动,孩子偷偷玩电脑游戏的时间,每天事实上远远超过3小时(很多时候,孩子玩游戏,父母并不知情)。但后来,在我建议下,这个父母给孩子买了一双溜冰鞋,小家伙喜欢得不得了,就这么一个地面“游戏”(也可叫地面运动),占用了孩子不少时间,孩子对电脑游戏的兴趣直线衰减。这件事情改变了我对孩子玩游戏的看法:孩子事实上需要一个游戏的童年,但当我们没有为孩子创造地面游戏的环境,电脑游戏吸引了孩子纯属正常。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买一些有趣的书籍,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把他的兴趣点从电脑游戏中引开,使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和美好。编辑:cicy        关键词:痴迷电脑游戏不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0 17:50 , Processed in 0.042253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