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13:4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长期以来,幼儿园数学活动大多注重它对幼儿的智力功能,很多教师甚至单纯地把数学作为训练思维的体操,而忽视它的多种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在科学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为什么要将情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师怎样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成为幼教下作者应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认识情感教育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蕴含着美,人们对数学了解得越多,越能体验到数学的美,从而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应该是培养幼儿喜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过去我们重视早期开发,认为早期开发的本质是早期的脑力开发,并将之引伸为早期认知开发,在“认知即智力,智力即思维,思维就是数学,数学就是计算”的狭隘逻辑下,早期开发被狭窄到早期计算训练,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在这种思路下,就出现了促进幼儿超前发展的教育模式,以填鸭一般的知识灌输和严肃的技能训练,使幼儿三四岁口头数数100甚至100以上,五六岁就背乘法口诀,会做100以内加减题,为此我们还沾沾自喜。可是全国30多个省市的调查都表明:有40%左右的小学一年级儿童不喜欢计算,幼儿园阶段花大量时间训练的技能,在小学一年级其优势显示还不到半年,足见过于超前训练所获得的效应意义不大。再加之训练者急于求成,其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一方面压抑了孩子的兴趣,造成孩子数学学习的紧张焦虑心情,久而久之不利于孩子个性健康;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孩子数学学习的被动,甚至厌恶数学。这种消极的情绪一旦形成,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如此,我们想通过数学这一知识载体,使幼儿在思维、创造、独立性、专注性、自制力、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得到发展的愿望就难以实现。这种以牺牲孩子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为代价去发展孩子认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此,教育者必须改变急功近利的做法,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幼儿田数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多了,就形成稳定的倾向性。原则上讲,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应重视实施情感教育,帮助幼儿积累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对此,笔者提供两点经验,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将多种手段引入数学学习,使幼儿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美,激发其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1.在数学活动中融入音乐、美术和儿歌。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单调和枯燥,教师可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数学活动中渗透艺术手段,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如多给幼儿操作机会,当幼儿操作时,配上音量较小的、轻松优美的背景音乐,制造愉悦的氛围;学习了数字和几何图形后,引导幼儿用数字和图形拼出自己喜爱的图画,并根据图画给同伴讲一个小故事,以表达心中的情绪;在探索数、量、形等过程中,教师用儿歌的形式概括其特征或规律,或者是编一些有节奏的简单儿歌,指导幼儿用对歌的形式回答问题,既能渲染学习氛围,又能集中幼儿注意力。
    2.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数学。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数学是最为孩子喜欢的。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设计和使用数学游戏时,首先应注意活动目标的隐蔽性,在玩的过程中将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其次是要让幼儿感兴趣,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和更多的参与性;再次是游戏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之能力所能及地参与其中;最后,游戏规则应该简单,以免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
    (二)运用多种方法让幼儿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和愉悦
    1.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期学习的数学内容,虽然只是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但这些简单的内容也有着由易到难的内在联系和多种数量关系。如:先要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才能进而理解数的内部结构,由了解相邻两数的关系到学习相邻数和倒数,才能熟练掌握数序,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分类的过程中,存在着类与子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学习排序的过程中隐含着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在认识几何图形过程中隐含着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等等。教师若能充分、精心地挖掘教材,逐步;合理、巧妙地将教学内容提供给幼儿,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就能让他们感到所学的是自己发现和找到答案的,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遵循发展的规律性,让幼儿在乐学中主动建构知识。
    幼儿的发展须遵循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性,一切外在的社会要求和知识体系,离开了幼儿发展的自身轨道,是难以内化为幼儿的素质的,数学的学习过程尤其如此。数学不是光靠“教”就能“会”的,它需要个体的认知冲突,惟有认知冲突发生,个体才会有追求平衡的需要,这时在教育和环境的支持下,幼儿才会凭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教师的责任在于把握“教”的时机,即在幼儿认知冲突发生的时刻,利用内在需要的能动性,让幼儿在乐学中主动建构知识。
    3.注重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都有成功的体验。
    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包括了发展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特点两个方面,如有的孩子喜欢用尝试错误的方式来学习,有的则喜欢用模仿的方式来学习;在解决同一问题时,有的孩子能较快地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却只能找到一种方法,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倾向的差异。过去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分层指导,这种做法仅仅考虑了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但幼儿在不同特点上的发展,仅靠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是难以照顾到的。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创设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根据自身特点,用自己的方式去建构知识,教师在其中通过观察发现差异,实施个别指导。如数学区(角)的活动,就是一种让幼儿根据白己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来选择材料进行学习的环境,它能让有差异的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感、成功感。
    4.将数学融于生活,让幼儿从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简单问题中获得快乐。
    将数学融于生活,能使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例如,几个孩子在比赛丢沙包,可每个人站的地方有前后或沙包落地方向有偏差,如何比较?给自然角植物浇水时,有的用牛奶瓶、有的用可乐瓶和口杯去盛水,哪种容器盛水最多?孩子们会积极思考,想到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去解决。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愉快和自信。
    总之,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重视情感,关注情感,让每个幼儿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这将使其终身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0-5 03:30 , Processed in 0.039239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