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桑榆未晚童心在 海棠犹香真情怀――赵寄石访谈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寄石先生是我景仰的幼教前辈之一,多年来,她为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3年7月14日下午,我有幸拜访了赵先生并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回首往事,赵先生显得很健谈。
    柳志红(以下简称“柳”):您对中国幼教发展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请问您当初是怎样进入这个领域的?是主动的选择,还是一些其他的机遇促成的?
    赵寄石(以下简称“赵”):一开始是机遇。由于父亲是牧师的缘故,我一直上的是教会学校,初中毕业以后我被推荐免试上了苏州景海女师。这是一所教会办的女子师范学校,包括幼师科(培养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和高师科(培养三至六年级小学教师)两个专业。我上的是幼师科,当时还没有做老师的意识。毕业后,我留校在附小、附幼工作,当了八年老师,从婴儿院、幼稚园一直教到小学一二三年级。正是在这些年间,我逐渐地与2岁到8岁的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建立起感情,在与其他教师合作中尝到当教师的快乐。这8年的实践成为我迈入幼教学术领域的基础。
    柳:自从您跨入幼教这个领域,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请问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保持对幼教事业的这份热情?
    赵:动力可能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社会责任感,让我感到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在读幼师的时候,景海的校训就是“服务”,校长江贵云女士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她从美国留学归来,风度、修养、学识、品德都很出众,在当时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我对幼教的热情从理智上来讲是一种服务,从情感上来讲,也是我青少年时期对仰慕的人的一种仿效。
    另外一方面,和我的经历有关系,和这么多年来我与儿童、儿童家长、儿童教师以及其他影响我的人之间所培养的情感有关系。这需要回顾一下历史。我在景海附幼任教期间,江校长一直说要送我出国留学,后来她帮我找到了助学金。令我感动的是,给我提供助学金的不是一个美国富人,而是一个在农场长大,后来从事牲口买卖的普通美国商人。我和另外一位中国人接受了他的资助去美国读书。到了美国,我住在德州这位老人的家里,攻读德西大学的普通教育系。江校长希望我去密州底特律市美莱派墨研究生院攻读托儿教育,但上那个研究院必须要有大学文凭。我用三年的时间修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到当地教堂设的一个综合服务机构打工,这是一个面对墨西哥人贫困家庭设立的日托中心。我在那里接触到美国底层的贫困家庭,看到美国社会也有很贫困的人。墨西赵寄石访谈录哥的保育员也没有太多文化,但他们对自己民族孩子的爱护以及和家长联系的那种情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底特律市攻读硕土课程期间,学校也很重视实践。我曾在一栋大楼地下室的黑人托儿所实习一个月,那里的保育员全都是黑人,我再次感受到这种受歧视的民族对自己种族的孩子的期望――希望他们得到和其他阶层的孩子一样的权利和教育,但他们又处在非常艰难的境况中。这两段经历对我的情感冲击很大,对我后来选择农村幼教的课题也有影响。当然选择农村幼教研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从美国回来以后,国家倡导“幼教向工农开门”“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1958年大跃进下乡办幼儿园,尽管当时运动式办园对农村幼教并未产生很大的利益和效果,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出身的人来说,第一次接触农民的生活,农民朴实的思想感情对我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我们国家,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第一期接受资助的就是南京师院一家。1982年秋,我参加了第一个学前教育代表团赴国外参观考察,1985年又去了一次,接下来还参加了多次国际会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别重视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儿童教育,在原有的思想基础上,我对这个研究很有兴趣。后来有机会申报了1987-1991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农村幼儿教育研究”,探索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在此之前,我在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做综合教育的课题,但我感到缺乏大范围推广的价值,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80%1)2上,我认为应该到农村去发展和推广幼教经验。尽管当时在教研室内部还有争论,但我们还是组成了老中青三代人的队伍去农村做这个课题,一直到1991年结题出书。
    1993年退休以后,我就和南京市如意幼儿园合作研究托儿综合教育。这也是我的一个愿望,珍藏了40年的一个梦。我当年去美国留学读的是托儿教育,回国后由于学苏联,幼教研究主要是针对3~6岁,因此一直没有机会做这方面的研究,退休以后终于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柳:我知道您退休以后一直没闲着,不仅研究托儿教育,还研究幼儿双语教育,听说还成立了一个“赵氏幼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您能给我们谈谈这些年您所做的事情吗?
    赵:1993年退休后,我就走进南京市如意幼儿园,与他们合作探索托儿教育课程,当时只是为了圆一个40年的梦,现在看来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有很大好处,因为研究新课题挑战大,不仅是发挥余热,而且要持续发展。1994年,深圳华侨城幼儿园的马荣找到我,邀请我和他们一起研究幼儿双语教育。我从小喜欢英语,后来又喜欢翻译,没想到七十多岁时会走进幼儿双语教育。从那以后,我就在深圳和南京之间来回飞行,随着两个课题的发展也不断自我更新。1996年5月,在我的二弟的倡议下,经过几年的酝酿,我们和三弟、小弟一起成立了“赵氏幼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成立赵氏中,口酌意图是:(1)我和几个弟弟把余热形成合力带领下为幼教做点事情;(2)让年轻一代在岗位职务之外从事一项事业,发挥他们的潜能;(3)为把幼教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寻找一条合法的正规渠道。现在看来,正是第三条带动了前两条,使赵氏中心得以独立运转而逐渐发展。托儿教育课程经三年实践出了成果,为满足社会要求,1997年开始每年由赵氏中心举办讲习班,使更多的托儿和教师受益。为课题本身发展的需要,也为研究成果产生社会效益,我应约讲课、写稿。先学习与幼儿教师对话,后又学习与幼儿的家长对话,用心讲他们想听的话,写他们想看的文字,我的讲课受到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欢迎让我特别感到高兴,我觉得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能受到第一线同行的欢迎,是学术上的一大进步。
    柳:亲子园是国内幼教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很多家长尤其是托儿的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活动,您这么多年研究托儿和幼儿教育,对亲子教育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和体会吗?
    赵:韦钰教授从法国引进了科学教育的课题,其中之一是“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江苏省教育厅承担了3岁以内的研究。这个课题是三年以前开始的,我到课题组去过几次,但并没有介入。今年年初我在美国探亲的时候,他们又找到赵氏中心,希望我进入亲子园的研究。现在亲子园办得规模很大,有许多幼儿园报名参加。我以前曾经提过“亲子活动”这个概念。1982年我们到英美等国考察的时候看到美国的亲子活动,主要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贫困家庭的母亲,还有一种是少年妈妈,这两种妈妈有了孩子但不懂得科学护理。美国社会这种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教妈妈如何护理自己的孩子。从这点上来看,美国的社会服务很好,特别是对贫困家庭。除此以外,美国的学校和托幼中心也进行亲子活动,家长不仅仅是配合老师,更参与活动。在美国的学校都有“家长和教师协会”(PTA),很多活动都是由家长发起和主持的。我90年代研究独生子女教育时,在好几个场合提到过“独生子女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侵犯了孩子自主发展的权利”,后来我就建议摘亲子活动。1998年的时候我们在杭州做过一次。那时《幼儿教育》0―3岁专栏的编辑蒋碧珍搬进新经都社区,她的孙女那时才十个月,我建议她和幼儿园搞周末的亲子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把幼儿园的活动拿出来做,我看了以后给他们提建议:亲子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完成一件作品带回去,而是让孩子们到幼儿园来玩玩具、做游戏,与同龄伙伴交往,通过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发展。我认为亲子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教家长和孩子互动来促进孩子的主动发展。
    柳:幼儿双语教育是近年来幼教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您进行了怎样的教育实践?有什么样的体会?
    赵:1994年深圳华侨城幼儿园的园长马荣找到我,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进行幼儿双语教学的研究,这是深圳特区家长的需求,也是社会实际的需要,当时他们找了很多材料,但都不是开口英语,不适合幼儿使用。我加入这个研究之后,就开始努力寻找幼儿双语学习的理论支撑:如何用孩子学母语的规律为孩子创造一定的环境,从开口说话开始而不是先读书。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组织英语活动,创造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条件,如课堂、家庭、幼儿园都形成英语学习的情境,让幼儿尽可能在相应的情景中自然习得英语。我们在师资力量上同时吸收幼师毕业有英语专长的老师和热爱幼儿教育的英语老师,采用“英教幼教化,幼教英教化,幼教英教一体化”的教师培养策略,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就培训了一批得力的能够进行双语教育的幼儿老师。后来,我们又作了将英语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的整体结构中的尝试,“叙事性整合课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认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有个过程,在幼儿园学了最好到小学也不能中断,还要继续坚持,这样是比较理想的。有人认为,在幼儿园学了英语如果小学不学就会忘记,那不是白学了吗?我认为,学会了忘记和不学是不一样的,忘记了还可以再恢复,而且幼儿时期获得的语感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和赵老师的对话让我感受到沉淀在她的个性中的一些永恒的东西:她是一个务实、奉献、有爱心的人,她的务实表现在她从不空谈理论,而是将理论融汇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努力实现;她的奉献表现在她对幼教事业的这份热情和执着;她的爱心决不是一种平凡的对孩子的喜爱和对他人的关心,那是一种熔铸了个人的信仰、经历、理智和情感的热爱,正是这种爱心成就了她一生中“最快乐的事业”,也给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带来了欢乐。
    附件:
    1.赵寄石先生简历
    1921年3月生于南京。
    1936―1940:苏州景海女师幼师科一至三年级。
    1940―1948:在苏州景海女师附小附幼任教师。
    1948―1951:在美国德州德西大学教育系攻读并获学士学位。
    1951―1952:在美国密州底特律市美莱派墨研究生院攻读托儿教育硕士课程。
    1952―1993:在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任讲师、副教授(1981年)、教授(1986年)
    1979―1993:任南京师大教育系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南师项目日常工作期间到美国、英国、墨西哥考察学前教育及幼教师资培养(1982,1985年),出席幼教协会年会,(1985年,澳大利亚),国际幼教专家会(1986年,法国巴黎),幼儿教育与发展专家会(1987年,朝鲜),BVLF第三届东半球研讨会(1987年,澳大利亚),早期教育与发展国际会议(1989年,香港)。
    1993年10月退休。1993年以来与南京如意幼儿园合作研究托儿教育,成果为《托儿综合教育课程》(1998年出版),并应邀担任园长。
    1994年应邀担任深圳华侨城幼教中心名誉校长,主持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第一阶段成果为《幼儿英语》整套教材(1996年出版);第二阶段研究“叙事性双语整合课程”,成果为整套教材(2001年出版)。
    1999年3月到美国开展合作研究课题交流和参观访问;
    2000年7月到日本出席环太平洋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介绍研究成果。
    1995年应聘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顾问。
    1996年出任南京赵氏幼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主任,主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工作。1997年应聘为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实验系列读物》编写委员会顾问。
    2003年应聘为教育部“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课题组高级顾问。
    2.赵寄石先生学术活动及成果
    1983―1986:主持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研究,论文《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载(江苏)《幼儿教育》1986年12月、1987年1月,研究成果在1987~1990年间三次获省级、国家教委级科研奖;论文《论幼儿园教育结构》载《教育研究》1987年6月,1988年获省级优秀成果三等奖。
    1986―1989:主持编写国家教委“六五”规划高师学前专业参考教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1993年出版)。
    1987―1991:主持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农村幼儿教育研究”,成果为《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设计》(1993年出版)。
    1991―1994:主持南京师大与香港耀中教育机构合作项目“幼儿园课程建构”的研究工作。
    2001年《赵寄石学前教育论稿》(1979-2001)出版(南京师大出版社)。
    3.政治活动
    1955年加人九三学社。
    1983―1988年任江苏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8―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荣誉称号
    1985年江苏省三八红旗手。1989年全国优秀教师。


              关键词:赵寄石柳志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3 18:24 , Processed in 0.044668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