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把幼儿游戏当“儿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8: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在游戏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现象:有教师觉得游戏是幼儿未来生活的准备,是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手段。此观点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却忽视其娱乐价值,只强调教师应当在游戏中体现教育者的指导作用。分析:在实践中,幼儿园教师习惯扮演两种角色:“保护者”或“发号施令者”。譬如,体育活动时,教师的站位总是在体育器械最近的位置,扮演起“保护者”的角色;过家家时两个小朋友都想当“爸爸”或为争抢积木而争吵,这时教师往往要么直接分配某个幼儿当“爸爸”,要么批评某个小朋友不该和别人抢玩具,等等。其实,游戏中的教师不应该是盲目的保护者或发号施令者,而是基于观察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中,幼儿的身心是可以得到自我发展的,教师的作用并非是直接的语言或行为指导,尤其是在自主性游戏中,只要幼儿喜欢玩,愿意在游戏中主动探究,他们就可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就能获得成功感。由于这种提高不是在成人要求下而是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的发展,教师要做的应当是基于观察来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从而确定有效的指导方式。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究,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是真正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或现成的游戏观察量表作为工具,按照幼儿园或班级的游戏计划,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来确定具体的指导方法。相对于集体教育活动而言,教师的游戏指导方式应该是相对隐蔽的,教师的教育意图应当是渗透在游戏材料准备或游戏空间设计中。如果教师想让幼儿体验成长的快乐,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幼儿自主的空间和时间,有时候成人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也是一种指导。游戏仅仅是为了让幼儿体验快乐吗?现象:有一些教师认为,游戏与教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游戏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存在,游戏只是现实生活中枯燥学习的调味品,是身心放松的方式之一。这样,实践中游戏只是在学习的间隙穿插进行,却没有成为独立的教育活动而受到重视。当游戏时间到了,教师只是让幼儿随便玩玩。特别是当自主性游戏的观点提出以后,有些教师甚至不敢去指导幼儿游戏,生怕一经指导幼儿就会玩得不开心。这个观点关注儿童游戏的娱乐价值,而容易忽视游戏的教育价值。分析:实际上,自主性游戏强调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双赢,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所有的幼儿游戏都应该有自主性,幼儿只有自己主动愿意去玩游戏,才能体验到快乐和成长。无论对哪种游戏类型,自主性都是幼儿快乐和发展的前提。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自主联想,才能在游戏情境中激活现实经验,这种假想性的体验帮助幼儿联通了现实与虚幻,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和紧张,获得了愉悦感。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想象、自由联想,通过讨论、观察、模仿等方法帮助幼儿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对现实生活进行多样化表征的方式,提高幼儿在游戏中迁移生活经验的能力,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感。游戏是一种假装行为,幼儿知道这是假的。在过家家游戏中,当幼儿没有办法像成人那样煮鸡蛋时,他会把积木当成鸡蛋,放在玩具锅里,把锅放在玩具炉上。因此,“以物代物”是儿童在游戏中自主性联想以发展其象征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对幼儿来说,竹竿可以代替马,圆形积木可以代替鸡蛋,数钱的动作可以代替钞票。这种抓住事物典型特征进行抽象化表征的方式,反映了幼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幼儿在这种创造性的自主联想中,感受到了身心的自由,体验到了成长的愉悦。游戏评价仅仅关注单一标准的结果吗?现象:有的教师会不自觉地认为,现在提倡自主性游戏的主张已经让幼儿玩得太随心所欲了,如果每次游戏结束后再缺失一个教师组织的集体讲评环节,那游戏的教育价值就很容易流失,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不到充分体现。分析:当幼儿的经验分享机会变成教师控制的集体教育活动时,游戏的自主性也就缺失了。我们应当认识到,幼儿在此环节中仍然是游戏的主人,幼儿自主地表达想法和观点,可以获得自信,体验一种自豪感。此环节是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建构游戏经验的过程。确切地说,这个环节称为“讲评”并不合适,即并非教师在上面讲,幼儿在下边听的过程,更非教师以某一标准要求幼儿改正错误的过程,而是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总结、分享和提升幼儿的原有经验,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式谈论中,让幼儿自主获得新经验、新发展。教师针对幼儿作品的讨论,应当更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具体表现的差异性,或者关注幼儿是如何完成这些作品的,以及作品完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而且,教师每一次的讨论应当为下次游戏作好准备,必要时应当提醒幼儿今天获得的新经验怎样在平时的游戏中更好地利用。自主性游戏更强调幼儿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水平,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式谈论如果仅仅关注幼儿最后完成作品的客观性,会阻碍幼儿的自主性表现。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教师不应当以客观性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唯一尺度。事实上,中班幼儿的同伴学习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更为有效。关注幼儿自主表达、鼓励幼儿多元表现的建构式谈论,不仅可以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及时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原载《中国教育报》2010.04.09编辑:cicy         关键词:别把幼儿游戏当儿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8 14:13 , Processed in 0.040917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