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说谎行为分析与教育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08:0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谎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说谎行为的发展是其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幼儿的说谎行为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针对幼儿园中常见的幼儿说谎现象,本文对与此相关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梳理。一、幼儿说谎的表现与动机(一)幼儿说谎的表现幼儿说谎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我们一起通过实例的方式看这两种类型说谎的具体表现。1.无意说谎无意说谎是说谎的初级形态,属于一种无意识行为。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说出其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比如,孩子没去过上海,但心里非常想去,于是就会告诉别人自己去过上海。有的孩子因为对事物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了心理错觉,会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模糊的情节,这也会出现“说谎”现象。比如我在班里宣布过几天要出去踏青,第二天就会有家长来问我,“是不是今天要去公园玩?还要买零食带去?”其实昨天只告诉孩子过几天要去踏青,但公园是孩子们最想去的地方,最好明天就去,所以他们就会将想象的情节告诉家长,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还有的孩子因为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比如我问谁会弹钢琴,乐乐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请她上来试试,她就不会了。其实乐乐在家里是弹过钢琴的,但只是在乱弹,根本就不会。但因为她不理解“会”的真正含义,所以一不小心就“说谎”了。以上现象都属于孩子的无意说谎,对于这些“谎言”,老师不能给他们下“你在说谎”的定论,然后拼命去教育他们“好孩子是不应该说谎的”。2.有意说谎有意说谎是带有目的性的意识行为,但是有意说谎并不一定都是恶意的欺骗,有时会是善意的谎言。其一,为了取悦家长而说谎。把幼儿园里老师不小心遗漏的五角星带回家,告诉家长说老师今天表扬他了,这样家长就会很高兴,然后对他表扬一番。这种说谎属于有意编造事实骗人,是比较严重的说谎。其二,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满足虚荣心而说谎。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积极”地配合老师,比如,老师发现玩具不知道被弄坏了,就询问是哪个孩子弄的,谁看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有孩子举手揭发,然后后面接着又有很多孩子附和,其实那些附和的孩子根本就没看到,但为了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表扬,就说谎了。其三,因为恐惧心理导致说谎。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比如家长对孩子要求太过严格,稍有不如意就加以训斥;遵循“棒下出孝子”的古训,动辄就对孩子滥施惩罚;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紧张,怕孩子变坏,整天对孩子絮絮叨叨等。这些都会导致孩子在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的惩罚或打骂而有意说谎。归纳起来幼儿的谎言可以分为四类:(1)想象性谎言:年龄尚小、认知水平较低的幼儿容易出现;(2)虚荣性谎言: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尤其期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或表扬的幼儿,容易出现夸张、虚构的谎言;(3)创造性谎言:当幼儿把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交汇融合进自己虚构的世界,然后将各种素材进行随意加工,编成自己的童话故事,便出现了;(4)逃避性谎言:由于幼儿不具备逻辑抗辩能力,为了逃避受谴责而进行的自我防御。(二)幼儿说谎的动机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就幼儿自身而言,其说谎动机主要表现为天真幼稚、争强好胜、虚荣性强、逃避惩罚、恐惧焦虑和利益诱惑六方面。当然幼儿说谎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说谎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其次是由于强化的原因,包括幼儿偶尔尝试说谎并获得成功由此得到强化,比如儿童简单幼稚的说谎行为在成人眼中却成了聪颖的体现,也就强化了幼儿的说谎行为;最后是某些成人无意识地教幼儿说谎或欺骗他人。二、不同年龄幼儿说谎的特点从前文分析看,幼儿说谎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老师不必对此小题大做,但如果处理不够巧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幼儿说谎的特点,以便做到因材施教。2~3岁幼儿的说谎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孩子的那些无伤大雅的谎言可能源于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3~4岁幼儿的说谎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说话时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经研究,这些多半是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初次说假话,经教育后一般就不会再发生。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孩子继续说谎。4~6岁幼儿的说谎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即前文提到的“逃避性说谎”,与其对他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机会跟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4~6岁是幼儿逻辑思维萌芽的时期,分辨是非对其并不再十分困难,所以,这是帮助孩子分辨真实和想象的最佳时期,教育得当,容易帮孩子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影响他的一生。三、正视幼儿的说谎行为(一)老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幼儿说谎实质上与道德、本性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了解幼儿说谎的真正动机,帮他消除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从根源上去除谎言。儿童说谎还揭示了幼儿对他人愿望、信念等基本心理状态的判断能力,虚荣性谎言与逃避性谎言就有明显的揣摩他人心理的色彩,反映了儿童在生活中运用心理理论的现象,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种成长的积极表现。另外,高年龄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成人不理智的言语和行为很容易造成儿童的心理创伤,教师切记不能轻易将儿童的某些不真实的陈述或者不诚实的行为定义为说谎,更不能贸然给儿童贴上行为问题或道德问题的标签。(二)引导幼儿正视自己的说谎行为要让幼儿正视自己的说谎行为,教师应该先采取理解的方式对待幼儿的说谎。教师要让幼儿相信自己,自己首先要信任幼儿,可以在发现之初试探性地问问孩子:“我知道你肯定有原因这么说,老师不怪你,告诉老师为什么好吗?”让孩子感到来自老师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认真分析他们说谎的真正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谎言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幼儿的谎言为逃避性谎言,教师可以先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对他们的合理要求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讲明不能满足的原因,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并让幼儿逐步意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全部按照理想进行,都有不完美,我们没有必要用谎言去掩饰,进一步引导儿童的行为逐步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四、应对幼儿说谎的教育技巧处理幼儿的说谎问题,方法要巧妙而隐蔽,这样既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又能让谎言悄悄地远离幼儿。第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说谎行为。孩子说谎时,总会显得比较紧张,怕被成人识破而遭到训斥,但也总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最初几次说谎,如果因没被识破而逃过了批评,就会暗自得意,这就成为变相地鼓励他继续说谎;如果被及时识破,从而受到相应的批评,那孩子也就不敢轻易再说谎了。第二,要隐蔽处理孩子的说谎行为。当发现孩子说谎时,不应在众人面前当即给予批评,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孩子进行单独交流,尽量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弄清孩子说谎的原因,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尊重与保护会激励孩子远离说谎。第三,老师要对孩子的日后表现表示信任。在孩子承认说谎不对,表示今后会改正时,老师应当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和信任,相信他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受到鼓舞,改掉说谎的毛病,逐步养成诚实的好品质。第四,老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对成人说谎情况的调查,说美国成人平均每天要说2O句谎言,一周之内要撤12次较大的谎。这实际上是提醒我们,孩子说谎大多是事出有因,且性质也不“恶劣”。而常说谎、说大谎、说恶谎的往往是那些总是斥责孩子说谎的成年人。所以重要的是,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自省、自律,注意做到言行一致,在孩子面前做出良好的榜样。第五,家园教育、不同老师的教育要保持一致。当幼儿出现不诚实的有意说谎行为时,家长和教师要言行一致,不要敷衍塞责,更不能说法不一,否则幼儿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说谎习惯,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第六,为儿童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儿童的说谎是一种情境性行为,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处于恐惧、攀比等不适宜的环境中,应鼓励幼儿参与同伴交往或者混龄交往,对于诚实守信的儿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诚实行为并树立正面榜样。以上内容摘编自《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汪涓,((上海托幼》2011.4A.18~19),《幼儿说谎现象分析及纠正方法》(闵雯,《考试周刊》2011.4.234~235)编辑:cicy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教育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6 08:08 , Processed in 0.038633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