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奖励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幼儿园,奖励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教师们希望通过奖励来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激励幼儿的内在动机。但是,并非所有的奖励都能帮助教师达到如此目的。有时,奖励会适得其反地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削弱他们的内在动机。因此,正确看待奖励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十分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幼儿的奖励,是一种外在奖励,它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控制行为和传递信息。这两个功能的相对强度决定了外在奖励对幼儿的内在动机的影响。如果控制行为的功能相对强烈,外在奖励就会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也就是降低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趣相反,如果传递信息的功能相对强烈,就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他们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趣。

    使用外在奖励控制行为,但削弱了幼儿的内在动机。

    所谓用外在奖励控制行为,简单地说,能够起到“如果这样做,你就能得到如果不这样做,你就得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师告诉幼儿,只有坐得端正才能得五角星;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玩玩具等。这些控制行为的奖励,大家可能都已司空见惯,事实上,它的确常常能对幼儿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随着幼儿受奖励经验的增加,它可能会适得其反它会削弱幼儿对所采取行为的内在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用外在奖励强化幼儿的行为,会使他们产生对行为“控制所在”的迷惑。当幼儿因为内在动机(即兴趣、好奇等)进行活动时,行为的控制所在显然是在他们的内心,他们主宰着自己的学习与行为。当外在奖励引入后,幼儿会感到他们的行为是被外部力量控制着的,他们之所以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外在力量所允诺的奖励。于是,幼儿的行为动机越来越依赖外在奖励,他们的内在动机就被削弱了。一旦取消外在奖励时,他们的动机水平就会变得很低,直接的表现就是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已不再那么感兴趣了。

    如有一天,一位教师发现某个小朋友吃完饭后,很认真地把桌上的饭粒、菜渣收拾得干干净净。教师对此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她还从来没要求小朋友要这样做。她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夸奖到:“你真是个好孩子,教师没要求你这样做,你却做了。你真是太乖了,教师太喜欢你了。”当时,这位小朋友听了教师的话,显得非常高兴。可是,在后来几天,当教师没有再每天表扬这位小朋友时,教师发现,他也就没有再主动地去收拾桌面。

    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教师的那句夸奖,教师不自觉地使用并强化了奖励的控制功能。其实从一开始,幼儿就可能是因为好玩而去清扫桌面,并且从中体验到某种快乐,此时幼儿的行为纯粹是兴趣使然。但教师的介入改变了幼儿的行为动机。在教师的夸奖中,幼儿听出了这样的潜台词:“你这样做,你就很乖,老师就喜欢你;你不这样做,老师就不喜欢你。”因此,幼儿把教师对他的喜欢和夸奖同自己的行为紧密联系起来。他会认为自己之所以要收拾桌面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喜欢。可以说,教师的表扬控制了幼儿的行为,成为他行为的主要动机,而他原来的内在动机则被削弱了。所以,一旦教师不再关注和奖励他的行为时,他就会觉得自己再这样做已毫无意义,他也就没有兴趣再去这样做了。

    教师用奖励控制行为,除了削弱了幼儿的内在动机,使他们行为动机低落以外,还会降低幼儿对所进行活动的兴趣,改变幼儿对所进行活动付出的努力。心理学家发现,由内在兴趣驱使的幼儿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受外在奖励驱使的幼儿往往选择简单的任务。后者在经历挫折和失败后,也往往更容易放弃努力,不如前者那样坚持良久。总之,受外在奖励控制的人的行为,遵循着一个“极大极小原则”(minimaxprinciple),即试图用极小的努力来获得极大的外在奖励。可以用一句话说明幼儿的这种表现:奖励可能会激励幼儿照教师的意图去做,但幼儿那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奖励。由此推测,在上面的事例中,那位小朋友以后很可能会草草地把桌面扫一扫,然后兴冲冲地跑到教师那里,报告自己的成绩以获取奖励。当教师看见并不干净的桌面和等着要获得称赞的幼儿时,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她也许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由她那句夸奖引起的。这种让人尴尬的情景想必许多教师都经历过。

    使用外在奖励传递信息,能增强幼儿的内在动机。

    当然,上述关于奖励削弱幼儿内在动机的观点,并不是希望教师从此以后不要再对幼儿进行奖励了。其实如果教师改变一下奖励的方法,凸显外在奖励传递信息的功能,就可以不但不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反而可以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活动的兴趣是由两个认知因素决定的:即对自己从事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和在活动中的自主程度。如果一个幼儿认为自己对所从事的活动有充分的能力,并对自己如何完成这项活动有高度的自主权,他就会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此带来以下启示:即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要向他们传递能力信息和自主信息。

    1.传递能力信息。教师要具体地提供幼儿行为受到奖励的成就信息,让幼儿注意到自己的能力证据。如上面那位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的桌子真干净,上面一点饭菜都没有留下。这么干净,阿姨都可以不帮你打扫了。”在奖励时,教师们应尽量用自然、多元和可信的方式,清楚地向幼儿传达有关他们的能力的信息。

    2.传递自主信息。因为控制行为的外在奖励可能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所以在奖励幼儿时,应尽量向幼儿传递他们自主的信息:即奖励幼儿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教师身上;同时要让幼儿认识到:进行某项活动纯粹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做,而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或赢得竞争。

    幼儿是喜欢被奖励的,特别是来自教师的夸奖,但教师不能因此而随便使用奖励。考虑到它可能对幼儿的内在动机产生影响,教师在使用奖励作为教育手段时,一定要非常谨慎。当幼儿的内在动机足以维系他们的行为时,应尽可能不用外在奖励;需要使用时,应凸现外在奖励作为传递信息的作用,而减弱其控制行为的功能。



    更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第18期专题:    



            关键词:奖励教育幼儿心理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06:39 , Processed in 0.039437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